尼泊尔蝇子草(原变种)
尼泊尔蝇子草(原变种) |
中文学名 尼泊尔蝇子草(原变种) 纲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目 中央种子目 Centrospermae 亚 科 石竹亚科 Subfam. Silenoideae 门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族 剪秋罗族 Trib. Lychnideae |
尼泊尔蝇子草(原变种),多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根粗壮,具多头根颈。
目录
信息
种中文名:尼泊尔蝇子草(原变种)
种拉丁名:Silene nepalensis Majumdar var. nepalensis
科中文名:石竹科
科拉丁名:Caryophyllaceae
属中文名:蝇子草属
属拉丁名:Silene
中国植物志:26:326[1]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
根粗壮,具多头根颈。
茎丛生,直立,不分枝,密被短柔毛。
基生叶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14厘米,宽3-7毫米,基部渐狭成柄状,多少合生,顶端渐尖,两面和边缘无毛或近无毛,中脉明显;上部茎生叶几无柄,与基生叶同形,基部多少合生,两面和边缘被短柔毛。
圆锥花序具数至多数花;花俯垂,后期直立,花梗短,长5-10毫米,密被短柔毛;苞片线形,被短柔毛;花萼钟形,有时球状钟形,微膨大,近草质,长8-10毫米,直径3-4毫米,密被短柔毛,口张开,基部圆形,纵脉暗紫色或暗绿褐色,明显,脉端通常在萼齿连合,萼齿三角形,长约3毫米,顶端钝,边缘膜质,具缘毛;雌雄蕊柄长1-1.5毫米,被短柔毛;花瓣露出花萼2-3毫米,爪宽楔形,长6-8毫米,基部近无毛,具耳,瓣片紫色,轮廓近卵形,长1.5-3毫米,凹缺或2裂,裂片全缘,有时具不明显的齿,副花冠片小,近圆形,顶端钝或微缺;雄蕊内藏,花丝无毛;花柱5,有时4,内藏。
蒴果卵状椭圆形,长8-10毫米,比宿存萼短或微长,5瓣裂或10齿裂。
种子肾形,肥厚,微压扁,长约0.6毫米,灰褐色,两侧具线条纹,脊具小瘤。
花期7-8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 700-5 100米山坡草地。
分布范围
产自青海、四川、云南、西藏。
锡金、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也有。
本种提示
本种与准噶尔蝇子草[S. songarica (Fisch., Mey. et Ave-Lall.) Bocquet] 相似,主要区别:花序呈圆锥状;花萼较小,长10毫米以下,通常具暗紫色纵脉;花瓣紫色,深2裂,微外露。
蝇子草属介绍
描 述:Silene L. 蝇子草属,石竹科,约500种,分布于北温带,地中海地区尤盛,我国有60余种,产西南部至东北部,有些供观赏用;有些药用,如蝇子草S. fortunei Vis.,能发表解热,活血散瘀。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白色、红色或粉红色;萼钟状或圆柱状,5裂,10至多脉;花瓣5,全缘、2裂或丝裂,有狭柄,基部常有鳞片2个;雄蕊10;子房基部为不完全的3-5室,花柱3,稀5,有胚珠多颗;荚果顶部3或6齿裂;种子肾形,具小疣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