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菊
尼泊爾菊三七(學名:Gynura nepalensis DC.)是菊科、菊三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45厘米。莖粗壯,中空,基部木質,莖葉多數,下部長裸露。葉具柄,基部無耳;葉片狹橢圓形,稀淺裂,側脈向上彎曲,上面灰白色,狹披針狀線形,無柄。頭狀花序多數,有數個線形苞片,總苞狹鍾狀,總苞片線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小花黃色,花冠管部細,裂片三角狀卵形;花葯基部鈍;花柱分枝錐狀,瘦果圓柱形,冠毛多數,白色。
分布於中國雲南。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100-2100米的溪邊岩石上或田邊。
尼泊爾菊三七有清熱涼血,散瘀消腫之功效。可治療支氣管炎,肺結核,崩漏,臃腫,燙傷,跌打損傷,刀傷出血等。
- 中文名尼泊爾菊三七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千里光族
- 亞 族千里光亞族
- 屬菊三七屬
- 種尼泊爾菊三七
- 命名者及年代DC.,1838
- 中文學名Gynura nepalensis DC.
目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45厘米。莖粗壯,直立或斜升,中空,基部木質,直徑10毫米,上部有傘房狀分枝,被密黃褐色茸毛,莖葉多數,下部長裸露。葉具柄,基部無耳;葉片狹橢圓形,卵形或菱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20厘米,寬1-6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楔狀漸狹成葉柄,全緣或邊緣上半部有鋸齒,稀淺裂,側脈3-6(8)對,向上彎曲,上面灰白色,被疏或密黃褐色柔毛,下面沿脈被柔毛;上部葉小,變成苞片狀,狹披針狀線形,無柄。
頭狀花序多數,直徑10毫米,通常花莖枝端排成伸長的疏傘房狀;花序梗長1-10厘米,有數個線形苞片,被密短柔毛。總苞狹鍾狀,長10-13毫米,寬約10毫米,基部有7-8個線形小苞片,被密短柔毛,總苞片1層,13-14個,線狀披針形,長10毫米,寬1.5-2.5毫米,頂端漸尖,邊緣干膜質,背面密被黃褐色絨毛或近無毛,有時具無柄的腺毛。小花黃色,花冠長8-10毫米,管部細,長4-5毫米,上部擴大,裂片三角狀卵形;花葯基部鈍;花柱分枝錐狀,被乳頭狀微毛。瘦果圓柱形,長3-4(6)毫米,具10肋,無毛或有疏毛。冠毛多數,白色,絹毛狀,易脫落 。
下級分類
山芥菊三七 Gynura barbareifolia Gagnep. 紅鳳菜 Gynura bicolor (Roxb. ex Willd.) DC.
木耳菜 Gynura cusimbua (D. Don) S. Moore
白子菜 Gynura divaricata (L.) DC.
蘭嶼木耳菜 Gynura elliptica Yabe
白鳳菜 Gynura formosana Kitam.
菊三七 Gynura japonica (Thunb. ) Juel.
尼泊爾菊三七 Gynura nepalensis DC.
平臥菊三七 Gynura procumbens (Lour.) Merr.
狗頭七 Gynura pseudochina (L.) DC.
近種區別
尼泊爾菊三七在外形上與紅鳳菜(Gynura bicolor(Willd.)DC.)相似,但全株密被黃褐色茸毛,葉硬質邊緣上半部有銳鋸齒,兩面被密毛;葉柄基部無耳,與後者顯然不同。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鎮康、騰衝)、貴州(羅甸、赤水、望謨、荔波)。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100-2100米的溪邊岩石上或田邊。 2021年1月12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尼泊爾菊三七新記錄種。
繁殖方法
尼泊爾菊三七以分株法或扦插法繁殖為主。栽培容易,保持栽培土濕潤,約1-2周即可生根。尼泊爾菊三七扦插成活率都在90%以上,成活率非常高。
扦插時間:扦插繁殖全年都可以進行,一般在每年3-6月和9-11月進行扦插較好。
插法方法:
準備盆和土壤:選擇上口直徑23厘米、下口直徑12厘米、高17厘米的陶瓷花盆,把每個花盆內裝好園土,土壤表面距花盆上沿2厘米,選擇沙壤土,扦插前一天澆上水。 準備插穗:選擇充實飽滿的枝條剪切成10厘米長的插穗,下切口剪成斜面,能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上切口剪成平面,以減少蒸發水分的面積,可以帶有已萌發的芽也可以不帶。
扦插:扦插前先用小木棍插孔,然後將插穗輕輕插入,用手將插穗周圍土壤按緊即可,最後澆水。
栽培技術
盆栽:在小苗成形後即可進行操作,多用有排水孔的中型花盆作為定植容器,為了獲得較好的觀賞效果,每盆可放1株種苗,在操作結束後灌水即可,為了便於緩苗,定植操作最好在陰天時進行。
主要價值
尼泊爾菊三七有清熱涼血,散瘀消腫之功效。可治療支氣管炎,肺結核,崩漏,臃腫,燙傷,跌打損傷,刀傷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