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尼木三絕

尼木三絕,是指西藏自治區尼木縣的三種特產,及其製作技術。分別是:藏尼紙尼木藏香普松雕刻,它們被並稱為「尼木三絕」。這三種特產和創造於尼木的藏文字一樣凝聚着藏民族智慧,有着同樣悠久歷史和社會影響。早在1300年前,松贊干布的大臣吞彌·桑布扎在尼木縣創造了藏文字。據說尼木三絕技藝也是他教給村民的。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尼木三絕

組成:藏尼紙、尼木藏香和普松雕刻

含義:西藏自治區尼木縣的三種特產

性質:凝聚着藏民族智慧

藏尼紙

尼木藏尼紙作為中國造紙技術的分支,具有獨特的技術特色。據考證,尼木縣藏尼紙產生於公元7世紀40年代,隨着社會對紙品需求量的增加,尤其是佛經印刷用紙量大增,刺激了西藏紙業的發展,藏尼紙業得到了一定的傳播。由於藏尼紙具有久經歲月不遭蟲蛀、無酸性、質地堅韌、耐摺疊、耐磨、耐腐蝕等特點,所以僧人特別喜歡用它來抄寫經文。

尼木藏紙生產歷史悠久,完全按照傳統的手工製造工藝來製作。藏尼紙的生產主要在尼木縣塔榮鎮雪拉村。它的製作原料是當地的一種叫狼毒草的有毒性的野草,藏語叫「日加」,造紙時主要是使用它的根部,所以採摘時對環境有所影響,采後需要5―10年才可以重新生長。尼木藏紙製作共有六道工藝,全由手工完成,基本採用家庭式世家傳承生產,要長期操作才可學會,而且製作都是沒有具體的量化指標,全憑經驗操作。到21世紀初,據統計尼木縣生產藏尼紙的工匠已由解放前的16戶減少到的一家。尼木縣人民政府採取措施,加大了對製作藏尼紙技術的保護力度。

尼木藏香

尼木藏香,主產於尼木縣吞巴鄉。千百年來,尼木縣吞巴鄉的村民依靠這裡充足的水源、優越的氣候、豐富的資源、別出心裁的工具及獨特的藏香製作工藝和配方生產出了聞名遐邇的「尼木藏香」。

藏香經過一千多年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已經發展成為十幾個不同的品種,每個品種都有着不同的用途,所以吞彌·桑布扎又被當地藏族人民親切地稱為「富貴平安佛」。藏香之所以流傳下來,除了它的祭祀作用外,藏香一直就與西藏藏藥中的「熏療法」一脈相承。因為,在藏香里包含了大量名貴的植物藥;如:藏紅花、檀香、長松蘿、安息香、冰片、乾草等。它適合在各種場合使用,不僅香味四溢,更是對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各種傳染性疾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尤其是21世紀初,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下,該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吞巴鄉已成為藏香生產專業鄉,有數百人從事藏香生產。

普松雕刻

普松是著名的「雕刻之鄉」。雕刻在尼木縣普松鄉有着悠久的歷史,是普松鄉群眾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一項古老技藝,享有盛譽,雕刻藝人在長年累月的鑽研過程中不斷對其進行豐富和發展。雕刻服務範圍已從過去為舊西藏上層進行宗教活動服務,發展成為廣受遊客青睞的旅遊產品,雕刻內容也從最初的體現宗教活動、人物禮儀、自然風光等擴展到社會生活等各方面。

普松雕刻形式多樣,應用廣泛,不僅有單一的文字雕刻,還有圖文並茂的圖案;不僅應用於藏傳佛教活動,還應用於印經幡,西藏很多山口懸掛的經幡,都是用普松雕版印製的,在拉薩市場,它們占有90%的份額。隨着農牧區經濟的發展,普松雕刻藝人隊伍發展迅速,到21世紀10年代已有106名雕刻師和494名相關從業者,占全鄉人口的28.73%,為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開拓了一片新的天地。[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