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干鎮
尚干鎮地處福建閩侯縣東南部,烏龍江南岸,使用閩縣話,系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二七」烈士林祥謙的故鄉,祥謙、青口兩鎮呈環狀包圍鎮區,福泉高速公路、324國道、203省道交叉貫境而過,淘江之水環繞三面,全鎮下轄11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由於鎮情獨特,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以來尚干鎮就發展成為人口聚居鎮、「七里商貿中心鎮」。[1]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500公頃,常住人口18875人。
中文名: 尚干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福建閩侯縣
地理位置: 閩侯縣
面 積: 500 公頃
下轄地區: 烏門村、洋中村等
政府駐地: 烏門村
電話區號: 0591
郵政區碼: 350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8875人(2017年)
機 場: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火車站: 福州南站
車牌代碼: 閩A
目錄
鄉鎮概況
尚干鎮位於閩侯縣東南、烏龍江南岸,毗鄰青口、祥謙兩鎮,素有「七里中心」之稱,324國道、瀋海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福建)及203省道交叉貫穿境內,鎮區三面為淘江環繞, 該鎮天天有大量的經過324國道的福州等福建北部和東北部等省內外地方去莆田市的國道快速客運車輛通過,此路線的貨車更多,坐國道客運車輛到涵江區車程約1小時,到莆田市車程約1.5小時,到福清市車程約半小時,從青口互通走高速公路更快,交通便捷。轄11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
建制沿革
尚干鎮一帶自古隸屬福建 閩侯縣,使用閩縣話。
尚干鎮,漢晉時名上虞,南宋理宗時,尚干鎮林氏始祖林津龍官至戶部尚書幹辦,後地以官名稱尚干。宋為閩縣崇善西鄉的待仕里、靈岫里,元改待里為永慶里,其屬地自元至清均無變化。清末屬內七里區。
民國37年屬南嶼區。1949年9月屬第四區,1950年6月至1953年5月為縣政府駐地。1956年屬尚干區,1958年9月改稱祥謙人民公社,1962年10月恢復區建制,1964年9月撤區並社,仍為祥謙人民公社。
1973年9月至今,閩侯縣從莆田地區實際劃給福州,1973年9月閩侯縣革命委員會才從莆田地區實際劃給福州革命委員會管轄,但是閩侯縣閩江及其南支流烏龍江的江中中心線以南的電力和水利則繼續由莆田地區(莆田市)負責建設、管理、發電、供電,包括閩侯縣的祥謙、青口、尚干、上街鎮、南通、南嶼、和鴻尾、竹岐、閩江(鄉和鎮),截至1989年底,電力供給覆蓋面達到閩江及其南支流烏龍江的江中中心線的以南的99.1%的行政村, 直到1993年7月才由莆田市實際改轉給福州代管。
1983年祥謙人民公社拆分為祥謙、青口兩社和尚干一鎮,尚干恢復鎮建制。
歷史文化
尚干鎮地處閩侯縣東南部。小小的尚干如一顆明麗的珍珠,鑲嵌在閩侯的大地上,煥發着玲瓏生命的精美。
從古到今,尚幹這片土地總是得到名人賢士們的鐘愛。最當在這兒拿起說的是尚干林氏始祖林津龍。這位林津龍是宋寶祐年間的進士,他的先祖是唐末隨開閩王王審知從河南光州固始入閩的左朝奉大夫林穆。據說林穆在功成名就之後來到七里,在枕峰看到一塊風水寶地,於是就在那兒卜宅安居,成為了淘江林氏始祖。林津龍是林穆的十二世孫。在枕峰生活得還不錯的林津龍,卻看上了尚幹這片土地,在南宋理宗年間,舉家從枕峰遷到了尚干。後果得地理形勝之利,自己當官當到尚書幹辦,其子孫更是瓜瓞綿綿。原居此地的朱、何、嚴三氏族便被林氏族湮沒。於是這片原在漢晉時名上虞的土地,被改稱尚干,以林津龍的官名鄉,林津龍也成為了尚干林氏始祖。
尚干林氏詩禮傳家,他們代代都傳頌着一句話:「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在讀書。」特別是明清時期,尚干創辦了著名的陶南、淘江書院,並且村村都有家塾村塾。當時為科舉培養了一批英才,先後出過18個文武進士,百餘個舉人。其中林應雷進士,在明萬曆年間曾「兩平鹽政」、「 三握郡符」。
清末民初,尚干依然私塾林立,後還興辦學堂,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也為家鄉倡建了尚干中心小學。解放前,尚干先後還辦過鄉村師範、七瀨中學、閩侯中學。今天,全縣辦校歷史最長的閩侯二中設此,全鎮共有中學3所、小學2所、幼兒園4所。在尚干,文化深植沃土,文明之風源遠流長。
文化文明之風滋孕着尚乾子孫,從中走出的一位女子深深影響着尚幹這方土地。這女子叫林五娘,是林津龍的女兒,排行第五,故喚五娘,尊為義姑。自幼隨父居官在外,知情達理,深明大義,聰慧能幹,人譽「雖女勝男」。
五娘十九歲時,父母病故,便隨兄維本居住在尚干。元至元十七年(1280)七月二十二日,林維本帶一家人乘船往籌岐村祭墓,返回途中遭大風船翻,船中九人全部遇難。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林維本妻鄭氏生下遺腹子元士,因悲傷過度而亡。於是家中僅遺下祖母黃氏、九歲侄女、幼侄元士及五娘本身。五娘上事祖母,下撫孤侄,治家有方,教育侄兒嚴而有恩。當時不斷有人向她求婚,但五娘為延續林氏,矢志終生不嫁。五娘二十九歲時,祖母病卒,她治喪如禮。逾年,侄女出嫁,她將嫂遺下的全部嫁妝辦給。五娘含辛培養侄元士長大成人,擇偶成婚。並將所有資產、憑據全交元士掌管,自己誦經菇素,終天命。元士生五子,世系綿延。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尚干林氏族後裔在尚干林氏祠堂建「義姑祠」。 每年農曆正月十二,尚干都舉行各種大型紀念義姑的民俗活動,並且年年不斷。
「義」的精神在代代尚干人血脈里流淌着,護家衛國。明嘉靖年間,尚干群眾就配合着戚家軍追殲入侵之倭。清光緒年間的中法甲申海戰中,尚干武探花林培基組織數萬鄉民向督署遞送「抗法萬民書」、組織義勇抗法;尚干鄉民林獅獅駕着鹽船,趁夜突襲法軍「伏爾泰」 座艦,致敵帥孤拔受重傷,自己英勇獻身。 「二·七」烈士林祥謙,面對軍閥屠刀,鐵骨錚錚地回答 「頭可斷,血可流,工不可復」……
不僅如此,尚干自古還是七里全境貿易集市中心,商賈雲集,被譽為「小福州」。特別是明清以來,境內手工業作坊林立,榨油、醬園酒庫、打鐵鋪、水碓舂米、榨糖等業,興旺發達。編織、刺繡產品,遠銷東南亞。今天,尚干在精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同時,着力發展着工業和商貿業。打造的尚干中心一條街,東接福廈公路,西連316-324國道連接線,街兩旁店面300多間,熱熱鬧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