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尖沙咀天星码头

尖沙咀天星码头

图片来自hongkongd

尖沙咀天星码头Tsim Sha Tsui Ferry Pier),简称尖沙咀码头,前称为九龙角天星码头,是香港天星小轮公司设置于九龙半岛南端尖沙咀海旁的渡轮码头,邻近海运大厦尖沙咀钟楼,由天星小轮公司提供两条航线,前往香港岛北岸的中环码头湾仔码头

目录

历史

约在1888年时,一位波斯拜火教教徒 Dorabujee Naorojee Mithaiwala 创办九龙渡海小轮公司,提供来往尖沙咀与中环的渡海。

1898年,九龙仓集团收购了前者,公司于是更改名称为现时的名称。天星小轮开办之时,只拥有5艘以燃烧煤炭发动的单层船只。当时的渡轮班次为40分钟一班,穿梭中环与尖沙咀之间,费用为每位5分港元(HK$0.05)。

1904年,天星小轮在当时的九龙仓码头南端的九龙角兴建新的天星码头,以木材兴建,选择地址近今海运大厦一带,至1906年4月1日落成。同年9月18日,九龙角天星码头被台风所破坏,于是设施南移至现址全面重建,至1911年重新恢复服务。

1916年,邻近天星码头的尖沙咀火车站落成,使乘客量大幅上升。

1933年,天星小轮取得尖沙咀至中环航线的专营权。

1950年代初,尖沙咀天星码头重建,成为现时的模样。

1979年8月2日,台风荷贝来袭,一艘万吨级的希腊货船撞向尖沙咀天星码头,之后在九龙公众码头搁浅,码头遭到严重破坏而停用数星期[1]

2003年开办名为“天星维港游”的海上游;游客可乘坐仿照1920年代设计的天星小轮“辉星号”畅游维多利亚港,尖沙咀码头则为四个站点的其中之一,并设有售票处。

2006年11月12日,往返尖沙咀和中环的渡轮服务由本来的往返爱丁堡广场码头改为往返中环7号码头。

公共运输交汇处搬迁事件

尖沙嘴天星码头露天广场计画萌芽于2000年,主要以凝聚旅客及提升香港旅游业吸引力为目标,将天星码头对开巴士总站迁移至么地道公共运输交汇处,原来地址更改为兴建面积约8,500平方米露天广场

2005年6月8日,立法会通过旅游事务署的建议,拨款2.7亿港元将尖沙咀天星码头公共运输交汇处迁往尖东永安广场旁边的新公共运输交汇处,从而与尖东站形成配套,另外让出天星码头公共运输交汇处原本地址的空间以扩大码头旁边的露天广场以改善旅游设施,使之成为尖沙咀的新地标。

天星小轮曾经聘用两家独立顾问公司对搬迁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后对天星小轮的影响进行研究,当中指出若果巴士站迁移,乘客量可能会下降8%-11%,故此会有大幅度提高票价以维持成本的需要。旅游事务署的回应强调露天广场有助带动尖沙咀旅游业发展,从而促进天星小轮客量,改道工程亦会改善附近一带交通,不会形成挤塞。

2008年7月,九龙巴士率先将其中一条巴士线迁离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使到香港市民开始关注巴士总站的未来。有市民成立了名为尖码之声的民间组织发起多种活动,表达反对迁拆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的意愿[2]。2009年4月7日,于越南河内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论坛席间,讨论了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的历史价值及迁拆问题,引起了国际间的关注。

2009年,有关计划获得刊宪,其后政府收到逾一万份反对意见,表示担心计画将会令到附近地区的交通畅通程度再恶化,并且认为巴士站属于香港人的集体回忆,是故要求保留。

在区议会、保育团体及地区人士的强烈反对下,政府于2011年让步,推出改善方案,就是确保尖沙嘴天星码头巴士总站的15条巴士路线服务完全不会受到影响,巴士总站会与全新的交通交汇处一同发展,占地约3,700平方米,至于露天广场的面积则由原先的设计大减4成至5,100平方米,政府同时计画在天星码头上盖加以兴建一层建筑,用作发展食肆及观景台,让市民及游客可以欣赏维多利亚港的景色。2011年8月,当局公布尖沙咀露天广场公开设计比赛的结果,惟因为规划改变,故此未能够使用得奖作品的设计。

2012年8月8日,政府宣布在考虑区议会及地区人士意见和诉求后,以及在推出改善方案后,相关部门进行过相关的技术评估,发现码头的地基不能够承受大规模的翻新及扩建工程,故此难以大幅度地扩充,以提供额外的休憩地方,同时一旦广场面积减少4成,根本就难以作为具规模的发展,故此决定搁置尖沙嘴天星码头露天广场计画。商务及经济发展局表示,由于区议会和公众对维持现有巴士服务安排的强烈诉求,以及考虑到位于前水警总部的文物酒店落成启用,广东道一带已经发展成为深受旅客欢迎的购物区,露天广场计划可以带来的额外旅游和经济效益相对有限。在权衡各项考虑后,决定搁置尖沙咀露天广场计划。

计划被搁置后,外界反应普遍正面,但是亦影响到尖沙嘴东的么地道公共运输交汇处的未来发展。于2011年11月发表的审计报告中,审计署就曾经批评运输署错估需求兼且浪费资源,指出露天广场计画若然无法落实,或者根本毋须耗资1亿4,300万港元兴建该交汇处,建议运输署改善交汇处的规划。油尖旺区区议员陈伟强则指出,即使计画搁置,尖沙嘴一带的交通仍然是非常挤塞,既然么地道交汇处的使用情况欠理想,建议运输署与巴士公司进行协调,通过分流巴士路线以纾缓目前的交通情况。油尖旺区议会交通运输委员则表示,对于搁置计划感可惜,但是区议会会以计划对市民造成的交通影响为主要考虑,虽然计划搁置,区议会仍然会在小型工程上改善该处的环境。此外,有消息指,政府亦不认为搁置计画等同是浪费金钱,因为该交汇站现时至少有6条巴士路线和绿色小巴使用,不认为是浪费,计划被搁置后,交汇处的资源更可以被充分地利用[3]运输署亦会与巴士公司商讨改善交汇处的规划,以改善未来的交通情况。而天星小轮总经理梁德兴表示,天星小轮提升现有设施及扩建码头范围的计划不会改变,例如会将地铺向前推,但是工程范围会缩小,具体情况仍然有待与运输署及相关政府部门商议讨论。

聚集大批旺角表演者

自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专用区在2018年7月29日“杀街”后,大妈歌舞团转为到尖沙嘴码头一带表演,记者发现噪音情况严重,声浪逾90分贝。警方及码头管理人员在场戒备。有街头表演者更声称有一名坐轮椅的妇人“收陀地”,要求给予200元保护费,否则将会妨碍他们演出。区议员余德宝表示,就首个星期已收到逾10宗关于码头噪音及阻街的投诉。市民认为政府“杀街”只是逃避问题,长远要作出规管。[4]到8月8日,近天星码头一带有大型商户正考虑申请禁制令,禁止表演者在该处表演。

建筑

尖沙咀天星码头与对岸同期落成的爱丁堡广场码头同属摩登流线型风格,均以简朴实用为主。然而由于邻近尖沙咀钟楼,因此码头建筑并未设有钟楼。

邻近景点

参考文献

  1. 历史台风图片集 索引 (1960-1989)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09-01.
  2. 反对迁拆尖沙咀码头巴士总站香港独立媒体,2008年7月27日
  3. 1.4亿建交汇处运输署再规划 《星岛日报》 2012年8月9日
  4. 杀街后首周末表演者涌天星码头 歌声逾90分贝. 东方日报. 2018-08-04 [2018-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