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少年行四首 - 王維

少年行四首 - 王維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羣只似無。[1]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2]

《少年行》是王維的七絕組詩,共四首。分詠長安少年遊俠高樓縱飲的豪情,報國從軍的壯懷,勇猛殺敵的氣概和功成無賞的遭遇。以浪漫的筆調謳歌了豪蕩使氣、捨身報國、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俠精神,表現出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

他筆下的少年遊俠形象,和盛唐其他詩人創造的形象一樣。這四首絕句獨自成篇,各有側重,但又蟬聯而下,互相補充和照應。用筆舒捲自如,不拘一格,成功地譜寫了一支朝氣蓬勃、富有青春旋律的進行曲。

目錄

作者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出身河東王氏,祖籍山西祁縣。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731年,開元十九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官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接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譯文[3]

新豐美酒一斗價值十千錢,出沒五陵的遊俠多是少年。

相逢時意氣投合爲君痛飲,駿馬就拴在酒樓下垂柳邊。


才從軍便作漢朝的羽林郎,一開始就隨將軍鏖戰漁陽。

誰知道不能去邊關的痛苦,縱然戰死還留下俠骨芬芳。


一個人就能拉開兩張雕弓,敵騎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從容調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敵酋無法逃生。


朝廷君臣慶功大宴方告終,高高坐在雲臺上談論戰功。

天子親臨殿欄賜予列侯印,將軍佩着印綬走出明光宮。

註釋

《樂府詩集》卷六十六錄此四首於《結客少年場行》之後。

根據陳鐵民《王維年譜》及組詩所反映的少年遊戲精神面貌來看,這四首詩是王維早期的作品,當作於安史之亂發生之前。

詩歌賞兮

《少年行四首》: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第一首

寫俠少的歡聚痛飲。[4]

開頭便以「美酒」領起,因爲豪飲酣醉自來被認爲是英雄本色,所謂「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李白《少年行》)飲酒在當時因能激發意氣而被視作勝事。「鬥十千」語出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按李白也有《將進酒》詩云:「昔時陳王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此詩意近李詩,不僅極言酒之珍美,而且還借前人的用語寫出慷慨好客、縱情歡樂的盛況。

第二句言「咸陽遊俠」,乃以京都俠少爲其代表。遊俠人物大多出身於都市的閭里市井之中,故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裏徑直稱之爲「閭里之俠」,咸陽爲秦的國都,則京邑爲遊俠的淵藪也不言自明。詩的前兩句以「新豐美酒」烘染在前,「咸陽遊俠」出場在後,而「多少年」則爲全篇之綱。

詩的後二句更進一層,寫出俠少重友情厚交誼的作風。所謂「論交從優孟,買醉入新豐」(李白《結客少年場行》)、「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正表現了他們同聲相應的熱情。所以在他們開懷暢飲的豪爽風度中,還滲透着爲朋友傾情倒意,肝膽相照的人情美。

酒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他們率真坦蕩的人生態度。詩爲人物寫照,最後卻宕開去以景語收束。末句中的「高樓」不僅和首句呼應,暗示了人物的豪縱氣派,而且以其卓然挺立的雄姿一掃鄙陋猥瑣之態;

「繫馬垂柳」則以駿馬和楊柳的意象,襯托出少年遊俠富有青春氣息的俊爽風致。全詩用筆的跳蕩靈動,也是和少年奔放不羈的性格神采相吻合的。[5]

第二首

寫遊俠的出征邊塞。

「仕漢」「驃騎」,以及下面兩首詩裏出現的「五單于」「漢家君臣」等,都是借漢事喻唐,這在唐詩中幾乎是習聞熟見的慣例。

這裏說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擔任了羽林郎的職務。由於羽林郎宿仗衛內、親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閒之輩可以入選。

《後漢書·地理志》雲:「漢興,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由此即可見一斑。驃騎指武帝時的名將霍去病,曾多次統率大軍反擊匈奴侵擾,戰功顯赫。少年報國心切,一心想效功當世,一旦國家有事,便毫不猶豫地隨軍出征。邊關是遙遠荒寒的,沙場的搏殺更是出生入死,而主人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種爲國獻身的精神,和曹植的《白馬篇》裏「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少年英雄是一脈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曹詩通篇是用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加以客觀的描述和讚頌,這裏卻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詰的口氣反挑,使文勢陡起波瀾,傳達出少年從容朱毅的神情和義無返顧的決心。

這種借頓挫的用筆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法,不僅很有力度,而且進一步深化了遊俠「意氣」的內涵。

第三首

寫少年的勇武殺敵。

主人公置於孤危險惡的戰爭情勢之中。「虜騎千重」指敵人大軍壓境,形成包圍之勢;「衆敵酋傾巢出動,來勢洶洶,企圖以優勢兵力取勝。

而少年以「一身」對「千重」之敵,竟能左右馳突於敵陣之中,如入無人之境,且能擒賊先擒王,將兇蠻剽悍的敵酋「紛紛射殺」,其過人的膽略和武藝已分明可見。這裏把少年寫成孤膽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軍、戰功卓著。詩的一、三兩句,以特寫鏡頭爲少年英武矯健的身姿寫照:「擘兩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開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馬功夫嫺熟,能在疾馳的馬背上自如地變換各種姿勢;「調白羽」則是善於在運動中瞄準目標,箭無虛發。

二、四兩句,從對方着筆來反襯少年的藝高膽大。敵我雙方的力量愈是懸殊,也就愈能表現主人公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而這種氣概,又正來自於其置生死於度外的獻身精神。

這首詩和上一首彼此呼應,併爲下一首寫功高不賞張本。詩中所出現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筆略加點染,本來是愛其人而及其物,這裏的物又爲人增色,人與物原不妨是互相輝映、相得益彰的。

盛唐詩人每喜表現尚武精神,如李白自稱「彎弓綠弦開,滿月不憚堅。閒騎駿馬獵,一射兩虎穿。」(《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杜甫自述「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鶖鶬。」(《壯遊》)王維則稱讚他的一位族弟說:「讀書復騎射,帶劍遊淮陰……席帆聊問罪,卉服盡成擒。」(《送從弟蕃遊淮南》)等。

第四首

寫遊俠的功成無賞。

上一首詩既已寫到少年遊俠的勇卻羣敵,那麼這一首寫朝廷論功行賞,他也理應是受獎的主角了。詩的前三句,極寫慶功儀式的隆重和氣氛的熱烈:君臣歡宴、雲臺論功、天子臨軒、封侯賜爵,正當期待中的主角出場時,領賞者卻突然變成了「將軍」。

這裏的「將軍」和第二首「初隨驃騎戰漁陽」裏的「驃騎」當是一人,指軍中的主帥。「將軍諷出明光宮」,也即李白《塞下曲》其三所云:「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意謂受皇帝寵信的權貴坐享其成而血戰的勇士反遭冷落。

詩以烘雲托月的手法反覆渲染,到頭來卻翻作他人;而活躍在前三首詩裏的主角被悄無聲息地推到了局外,使詩中的不平之鳴得以強有力的表現,這裏再加申說反而是多餘的了。

視頻

《少年行四首》王維(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