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小青藤(中药材)

小青藤
圖片來自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小青藤,中药名。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orbiculatus(L.)DC.的茎。具有祛风除湿,调气止痛,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腹痛,水肿,淋证。[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小青藤
汉语拼音:Xiǎo Qīnɡ Ténɡ
别名:青藤香、马哥啰、小一支箭、过山龙、股藤、家同藤、野牵牛、毛风藤、石板藤、老鼠藤、风藤、小股藤、牛串子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祛风除湿,调气止痛,利水消肿
主治:常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腹痛,水肿,淋证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小青藤

拼音名:Xiǎo Qīnɡ Ténɡ

别名: 青藤香、马哥罗、小一支箭、过山龙、股藤、家同藤、野牵牛、毛风藤、石板藤、老鼠藤、风藤、小股藤、牛串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cculus orbiculatus(L.)DC.[C.trilobus(Thunb.)DC.C.sarmentosus(Lour.)Diels]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L.)DC.的茎。

采收和储藏

秋、冬季采收,除去杂质,刮去粗皮,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 1.生于山坡、灌丛、林缘、路边或疏林中。
  • 2.生长环境与木防己相同。

资源分布

  • 1.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以及河北、辽宁、陕西等地,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常见。

原形态

  • 1.木防己:木质藤本。嫩枝密被柔毛,老枝近于无毛,表面具直线纹。单叶互生;叶柄长1-3cm,被白色柔毛;叶片纸质至近革质,形状变异极大,线状披针形至阔卵状近圆形、狭椭圆形至近圆形、倒披针形至倒心形,有时卵状心形,长3-8cm,少数超过10cm,宽1.5-5cm,先端渐尖、急尖或钝而有小凸尖,有时微缺或2裂,基部楔形、圆或心形,边全缘或3裂,有时掌状5裂,两面被密柔毛至疏柔毛,有时两面近无毛。聚伞花序单中或作圆锥花序式排列,腋生或顶生,长达10cm或更长,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淡黄色;萼片6,无毛,外轮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2mm,内轮阔椭圆形,长达2.5mm;花瓣6,倒披针状氏圆形,先端2裂,基部两侧有耳,并内折,长1-2mm;雄蕊6,较花瓣短;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似;退化雄蕊6,微小;心皮6。核果近球形,成熟时紫红色或蓝黑色,长7-8mm。花期5-8月,果期8-10月。
  • 2.毛木防己: 本变种与木防己相似,主要区别点是:毛木防己的萼片背面被白色柔毛。

化学成分

木防己茎含木防己碱(trilobine)及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叶含木防己里定碱(cocculolidine)和异波尔定碱(isoboldine)。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调气止痛;利水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胃痛;腹痛;水肿;淋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2]

摘录

中华本草

相关论述

  • 1、《贵州民间药物》:“全草,驱风寒,除湿,调气。”
  • 2、《云南中草药》:“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
  • 3、《四川常用中草药》:“能祛风除湿,消肿。治风湿麻痹,痰湿流注,脚膝瘙痒,胃痛,发痧,气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 1、治筋骨疼痛:(木防己)茎12-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 2、治淋病:(木防己)茎15-3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3]

参考资料

  1. 小青藤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小青藤中医世家
  3. 小青藤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