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張廣興)
作品欣賞
小院
每次回老家,遠遠看到大門前,那兩棵高大挺拔、翠綠欲滴的棕櫚樹,都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每每推開小院的大門,走進紅牆丹瓦,呈凹字型的、坐北朝南的五間堂屋、東西兩間配房,組成的小院子,站在綠蔭掩映中,看着茂盛蔥蘢的桂花樹,便想起每到八月盛花期,滿院的芳香,薰染的半個村子,都是桂花的香韻時。尤其是初夏時節,看到滿院翠綠的、剛剝去筍衣,尚未來得及長出葉子的、頭戴鳳雉絨帽的新竹與花季剛過,已經結滿柿仔的碗口粗的老柿樹;還有那一樹綴枝欲斷、正熟的金黃、金黃的杏子時,都會讓我有種異乎尋常的情感,湧上心頭,讓我感到親切、暖心,有種家的難捨和眷戀。
這就是一個曾讓我的祖輩、父輩,為之辛苦拼搏的農家小院。也是護佑我們姐弟成長的苑寓,是我盛滿記憶與牽掛的家。
近時,隨着社會發展的腳步,小村變了,鄰家的小別墅,都在不自覺間起來了。這個曾傾注父母畢生心血,打造成的標緻小院,伴隨着小樓、別墅的群起,顯得寒酸、小氣和拙劣了,因而,每次省親父親提起這事都似有話語。但總是臉上划過一絲愁思,知覺告訴我建起小樓已是父親的心結。
星期天,我帶着多少天最終下定的決心,回到老家與家父商定,小樓開建事宜。
與父親站在小院內四望。我家地勢較高,又在村中間,往日站在這座曾給過我們姐弟們無數快樂、溫馨和幸福的家,能夠俯視全村的面貌,現在四周已是仰視可見的新樓滿眼了。於是,心中油然升起一種黯然神傷的感覺,確實該蓋新房了。
童年時,小院只有三間土牆茅草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風,春天雞撓滿房洞,秋風勁吹茅草滿院飛。玉米杆圍牆,更是秋新、冬裸、春露洞、夏天一到腐爛坍塌入糞坑。院內除了雞鴨糞、鳥雀屎、豬狗便,就是爛菜葉,枯樹枝、柴草堆,值得念記的,也只有門前那顆春花滿樹的大槐樹和院內初夏桑果綴枝的老桑椹樹了。可後來,它們也都相繼變成了家具。
記憶中,小院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修容和改建的腳步。有一年秋天,雨水太多、太急、太大,草房漏了,鍋碗瓢盆齊上陣,儘管爺爺把他床上的蓆子,都苫蓋在房子上,也沒能止住漏雨。最後,土牆實在挺不住,坍塌下來了。好在沒有傷着人,可糧食、家具都埋在了裡面。一家人無奈只好住進了臨時搭建的牛毛氈棚里。天晴後,父親從幾十里外的牧場回來,看後又急匆匆走了。不久東借西抹,在原址上,才蓋起了磚包牆的茅草瓦剪邊房子。為此,引起了有些人的眼紅。給我家戴上了,名其名曰「外援戶」的帽子,自此分糧分物我們家更少了。可他們怎麼也不會知道,那是父親從同事手中,借來的錢建造的,為了還賬,我家七口人,生活上,為之受盡了困苦磨難,嘗盡了苦酸甜辣。
記得在這個小院裡演繹了太多的故事。那時,因為家裡沒勞力,每到收穫季節,都不能分到足夠的糧食,只好等到生產隊裡,「解放」了新收的田地,才能去撿拾留在田間的二茬糧。因我們姊妹多,每天都有許多小朋友來家玩。一天,弟弟的一個同學來家,他父親是生產隊的委員,他無意中流露出生產隊,第二天早晨要「解放一塊紅薯地」的消息。可這不經意的一句話,讓我和姐姐,在那深秋的夜裡,忙了起來。記得,那夜正在夢鄉的我被姐姐叫起,偷偷的拎起籃子,踏着霜濃露寒的清秋殘月,摸到那塊即將解放的地里,忙了起來,夜太深,三子耙刨過,怎麼也看不到紅薯,沒法只好順着地壟、摸索着用小鏟挖,可又太難,只有聽到「哧啦」聲,才知是挖到了紅薯。那一夜時間過的很慢,但又覺得很快,當東天微明時,村裡的人們,如潮水一樣,涌到了田地里時,空曠的田地顯得狹小和擁擠。已是籃滿、筐溢的我們,肩抬挽挎着正流淌津液的「爛」紅薯。高高興興的回到了小院,當時,滿院都是喜悅和笑聲。現在想來,那種喜悅不但飽含着收穫快意,更多的是早知的竊喜和驕傲。
分田到戶、實行承包責任以後,解決了吃飯問題。父親確一直惦記着屋漏問題和建房。多少年裡,父親節衣縮食、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在八十年代初,蓋成了他精心設計的凹字型紅磚、紅機瓦房。後來又在院內空地上,栽上了竹子、桂花、桃、柿子和櫻桃樹,小院從此有了生機和笑聲,有了春花秋實的快樂。可是,我們姐弟幾個,也都長大了,該各奔前程了。於是小院便只有花香滿院和果綴滿枝,陪伴着一對老人的期盼,度着時光。當然,也有我們時而光顧時,乏味、枯燥的寒暄、吵鬧。
最讓我難忘的是,無論是春夏秋冬,每到晚上我們姊妹幾個,齊聚在客廳,我家那張寬大的八仙桌四周,借着桌中間那盞蠅頭小燈,讀書、寫作業。那種溫馨,常常讓桌邊小櫈上,幹活監督伴讀的母親,堆滿一臉的笑意。也許藉助這一點燈光,讓母親看到了什麼光輝和希望。不得而知,可那種笑應是母親平生,最感到甜蜜的開心綻放。
當然,由於我們姊妹多,在小院打架、吵嘴更是常事,可每次都會被母親的笤帚疙瘩打散,而後在母親的哭罵聲中言歡。
小院有太多的故事,今天,要把他在記憶中消失,確實是一件難為情的事,重建小院,這一決定不知父親花費了多大的毅力,可這也和新舊更替的規律一樣,小院已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必須由新的別墅洋房來代替,這是現今社會發展的現實。
父親見我回來,心中似有隱隱一種難捨的酸楚。但怕我猶豫,毅然決然的做出決定,痛下決心促我早定開工日期。
是啊,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生活好了,條件優越了改變住房條件的趨勢,已如殘冬吹來的春風,不可逆轉,勢不可擋。我只好拿出相機,給小院留下一個倩影,獻給未來的回憶。也只能說小院對不起,您永值我念。
現在小樓正在緊張的施工中,不久將會看到一所嶄新的小別墅,出現在小院。想來,着實令人為之驕傲、自豪。 [1]
作者簡介
張廣興,男,1963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