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小镇故事六(居仁堂主)

​​ 小镇故事六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小镇故事六》中国当代作家居仁堂主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小镇故事六

由于剧团人员离散,剧团决定解散。团长牛长铁在荆州城里找到了工作。而父亲则在滩桥供销社谋到一份职业。

摊桥位于沙市的东南方,距沙市有二三十公里。摊桥虽在长江北边,却是地道的江南水乡。在摊桥时,已经有些记忆。一九九七年,曾故地重游,印证了小时的印象。

这里小河纵横,宽宽窄窄,有直有弯。扔一块小砖碴到河里,清清的河水荡起涟漪。河水缓缓地流着,水草静静地生长在水里,随着河水的流动而轻轻地摇晃,小鱼虾在草中游动。河中的木船长短大小不一。女人在后面摇桨,男人在撒网。水面也有匆匆掠过的各色船只,船舱里堆放着稻谷包或者别的什么。船过处,水面上的波浪向二边分开,小草在波浪里起舞。野鸭子,在船快到跟前时,才振动翅膀,空气中多了动感,野子双脚在起飞前,踏着水面,划出的水痕惊动水草,发出辟辟啪啪的响声。

摊桥是个小镇,二百多户的人家。民居多是蓝色柴瓦建成的。而供销社建的却是红砖机瓦,上下一道色,一红到顶,只有砖与砖之间那石灰缝洁白而整齐,一层层,一杠杠地纵横交织着,供销社的房比民居要高大得多,一眼看去就是国家的,气魄自是大大不同。朦胧的记忆里,晚上供销社宿舍里的窗户里透出来的光,是电灯光,亮得出奇,亮得诱人,亮得让小孩子如飞蛾般地想往那儿凑。夜里七八点钟时,喇叭里播的几乎是同一首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从小就耳熟能详。好听,雄壮有力。

滩桥小镇夜很静。静得晚上只有风声,街面上少有脚步声。还有几声断断续续的狗吠声音,让寂寞夜显出生机,而夜则更寂静。

父亲说是在供销社工作,其实是在供销社的养猪场养猪。我们吃饭是在供销社的食堂里。吃饭要定量,因为太多的老乡去找父亲,有朋友和老乡自远方来乐不乐乎,但你得管饭,吃的人多,饭票就不够。

我从小就不争气。身体弱。好饿。

父亲所在的养猪场,如有小猪死了,当地人不吃,就扔掉了。父亲就把死猪扛回来,褪毛,开肠破肚,收拾到干干净净。没有饭吃可以有肉吃。

肉有了,没有锅煮。这话题可能有人不明白为什么。可以买锅呀。那时都吃食堂饭,锅都炼钢铁了。母亲就用一只从饭堂带回来的玻璃碗当锅。(应该叫玻璃小盆子。而且碗边上有个小嘴,方便向外倒东西。)

火升起来。火苗舔着玻璃碗,肉香味飘出来了。等不及熟,我就哭,哇哇地哭,手舞足蹈地哭,哄不着地哭。

哭得父亲烦了,他说:“哎,听见没有,捡块小的,叫文俊吃吧,哭得烦人。”

“肉不熟,吃了冒肚,叫他哭吧。”母亲觉得饿一会儿,哭一会儿比得病好。父亲扭身出去,母亲就用筷子沾着肉汤,夹点肉沫来哄我。

“肉熟了,肉好了,叫我文俊吃一块。”好不容易煮熟了,母亲喂一块给我,急着吃,不等嚼啐就急着咽,噎着了,还是哭。哭得父亲烦了,招来几巴掌,还是哭。哭得呜咽,鼻涕流到嘴里,眼泪挂满脸上,嘴里的肉还在。我现在为什么喜欢吃肉,可能就是那时候培养起来的。

我家住在供销社的一间房子里。房子与豆腐坊同进一个门,外面的大房间用来磨豆腐,内开一门,进门向左一拐是我家。一间房,木板墙,冬天有些透风,晚上有些透光。

下午,磨豆腐的老头,把黄豆泡进一只大缸里后,就下班走了。妈妈有时会端只碗来。伸进缸里舀出满满一碗黄豆来。晚上就煮黄豆吃。小时候吃过多少黄豆是记不清了。

我们在三年自然灾害中没有饿着。

姐姐没有跟到滩桥。因为姐姐要上学,就留在裁缝店,住在四奶奶家上学。可以推断,父亲在滩桥没有长久打算,否则,不会让姐姐一人住在四奶奶家。一定会到滩桥来上学。

虽然没有饿着,我还是营养不良。妈妈老了再三说起此事。说我那时阴囊肿大。如个大气球夹在二腿间。母亲四处征询偏方,有个偏方说吃黑鱼头可以治好此病。供销社有食堂,摊桥水多鱼多,黑鱼也多。黑鱼头肉少,做饭时,厨师们从鱼腮处砍断把头就扔掉了。荆州人有这样的顺口溜:扁鱼的边,鲫鱼的背,夹着黑鱼脑壳见了鬼。说明黑鱼头没肉。黑鱼北方叫伙头,南方人也有叫柴鱼的。湖北名菜,水煮柴鱼就是黑鱼为主料。妈妈拾黑鱼头回来,用火烧熟了让我吃。不知吃了多少,还真把病吃好了。

父亲在养猪厂上班,工作不是很忙。妈妈为了多挣些钱,就为猪厂打猪草。荆州一般地喂猪方法与北方不一样。这里的小猪主要是喂草。把猪草剁碎,拌上稻谷糠就行了。百斤以前以草为主,称这为喂架子猪。猪长到一百多斤时,再喂精饲料,即在草里多掺些细糠或者是碎米等,此为催膘。一二个月催膘后,猪就可以出栏了。

大热的天,妈妈提着篮子或背着麻袋,到野地里割狼尾巴蒿的嫩尖,或挖猪吃的野菜,论斤卖给养猪厂里。

我家邻河。河上有一座砖拱的小桥。桥旁边是一个小码头。

一天供销社有一条船停在我家边上的小河旁。妈妈抱着我就上船了。打水草快,挣钱多。北方人少下水,北方女人更怕水。妈妈不知怎么突然胆大起来,她把我放在船头,交待我坐好。四周是水,吓得我不敢动弹。妈妈摇着双桨竟然把船划向河中。

妈妈小心翼翼地站在船头,开始打猪草,船有些晃动。

那天,天特别好,太阳晃眼,水清得可以看到鱼游。妈妈全神贯注地把两根长长的竹竿插进水里,双手使劲地朝一个方向绞动,软软的水草就缠在竹竿上,然后使劲拔出来,高高举起,在水里拍打,水花溅起很高,水面略有浑浊了,水星星点点地落在我的脸上,凉凉地,好舒服。妈妈一边打着猪草,一面不停地扭着头看着我交待:“文俊,别动,小心掉到水里了。”

忽然船身一震,我坐在船头摔了一个仰巴叉。等我坐好,扭头找母亲时,却找不到妈妈了。原来一条船过来,撞到我们的船上,妈妈站在船头正和我说话,猛不防,身体失去平衡,脸朝下跌进水里。妈妈不会水,在水里胡乱扑腾,那边船上是两个男人,一看妈妈不会水,赶紧跳进水里,把妈妈举上了船。

妈妈坐在船头,嘴里吐着水,半天不会吭声。衣服湿透了,长长的头发辫往下流着水,几绺头发贴在脸上。

妈妈吓晕了。

那两个男人,忙不迭地道歉。等了好长时间,妈妈才醒过来,见没有啥事,让那二人走了。

大弟弟出生在摊桥。出生在隔壁是磨豆腐的那间破房子里。那是五九年,猪年。

可能是在供销社工资太少,难以养活我们一家人。同时江陵县的裁缝店没有搬运站,父亲到裁缝店,找各级部门批准成立了搬运站,父亲任搬运站站长。父亲在裁缝租好了房子,把搬运站的一切手续办好后,拉着板车滩桥,把我们接到裁缝店。

摊桥在沙市东南,裁缝在沙市西北,相距五六十公里。鸡叫三遍,父亲拉着板车出发,板车上放着简单的行李,我们一家三口坐在车子上,走了一天,白天印象没有了。那天晚上,一束汽车灯光,划过漆黑的夜空,迎面照来,把我的眼睛都照得花了。汽车过后好久,眼睛才能看见天上稀疏的星星。

半夜,我们到了裁缝店,这个这让人高兴让人愁的小镇。

[1]

作者简介

刘文俊。一九五六年生人,文学爱好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珠海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