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多喜二
小林多喜二生于1903年12月1日(日本旧历10月13日)卒于1933年。别名乡利基、堀英之助、伊东继,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活跃的革命作家,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目录
生平简介
小林多喜二短暂的一生是共产主义战士为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是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运动旗手战斗的一生,他被敌人残害时还不满30岁。可他短短的一生是共产主义战士为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是日本无产阶级文艺运动旗手的战斗一生。 他在创作上,不断努力探求,紧紧抓住工农革命的重大题材,深入工农,与工农共命运,歌颂、描写日本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形成刚健、质朴、奋发向上的革命战斗精神的现实主义风格。小林多喜二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密切联系自己思想实际,严格解剖自己,努力改造世界观,积极投入阶级斗争的实践。
作品简介
小林多喜二于一九○三年十月,出生于日本秋田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4岁时,举家投靠到开面包作坊的伯父,勉强维持生活。小林多喜二热衷于文艺创作,1923年起开始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和随笔,如《龙吉和乞丐》、《杀人的狗》等。这些作品以深厚的感情描写了北海道处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反抗,也表现了小林多喜二探求社会出路的积极愿望。在《泷子及其他》中,主人公泷子最后放火烧掉酒馆,表现了作者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心。
在创作上,小林多喜二与中国进步文学界有较多交往,对中国现代文学有一定影响。
1924年,与友人创办《光明》杂志。1927年,参加“工农艺术家联盟”,成为小樽支部干事。1927年之前,受叶山嘉树、志贺直哉、托尔斯泰和高尔基作品影响,创作了短篇小说《小点心铺》、《腊月》、《杀人的狗》等,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剧命运。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已表现出小林多喜二爱憎鲜明,语言简洁和情感深沉的特色。
1926-1927年,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全国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震动了小林多喜二,促使他思想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感到时代前进了,大家觉醒了”(1927年3月14日日记)。从这个时期开始,他自修社会科学,攻读马列主义著作。在创作上,也受到了刚刚发展起来的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很大的影响。早在1923年他就接触过革命刊物《播种人》,同时也阅读了高尔基和本国革命作家的作品,得到了很大的启发。1927年7月参加北海道工人总 罢工,为罢工工人编写传单,开始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不久,又参加了革命作家组织——劳农作家同盟小樽支部的活动。
1927年底创作中篇小说《防雪林》,是标志着小林多喜二思想创作上发生重大变化的过渡性作品。这部小说取材北海道“垦殖”农民的悲惨遭遇和他们的斗争,描写一个青年农民源吉在沉重的生活压迫下不断觉醒,奋起反抗,最后,他把地主宅院付之一炬。这部作品克服了早期作品反映生活悲苦的郁愤情调,突出了农民的反抗精神。主人公源吉形象鲜明,性格坚定顽强、爱憎分明,而且富有反抗精神。
1928-1929年,这一时期他的思想上产生了飞跃,作品很有气势和激情。相继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防雪林》(1928)、报告文学《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1928)、中篇小说《蟹工船》(1929)和《在外地主》(1929)等作品。《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是小林多喜二第一部成功之作,也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作品中以共产党员渡的形象控诉和揭露了反动政府的罪行。《蟹工船》描写了非人环境下渔工从自发到自觉的斗争,成为了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作品之一,其作品很有气势和激情。它一出版,立即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评论家们认为它不仅揭开了蟹工船的黑幕,而且触及了现代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赞誉作者是“日本的辛克莱”。[1] 1930年,艺术上小林多喜二达到了创作的最高点。写了《沼尾村》(1932)、《为党生活的人》(1933)等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表现了日本的工农运动和日本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斗争,塑造了一批革命者形象。它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小林多喜二创作的最高点。《为党生活的人》以平白的语言和深沉的感情,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感人至深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共产主义战士安治的光辉形象,集中表现了其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忘我斗争的献身精神,生动地表现出革命者艰苦的自我改造过程,同时也体现出小林多喜二自身的气质和革命意志。
1928年4月16日,发表了《在外地主》。1930年3月10月加入了日本共产党。进行革命的同时继续创作,写出了《工厂支部》、《组织者》、《安子》等中篇小说,两部未完成的长篇著作《沼尾村》和《转形期的人们》以及另一部代表作品《为党生活的人》(《党生活者》)。这些作品依然以工农革命斗争为主题,并且塑造了具有高度觉悟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形象。
1933年2月20日,在一次秘密联系中,不幸被军警特务逮捕,当晚被迫害致死。以作家鲁迅、胡风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总同盟立刻发电,抗议对小林同志的虐杀行为,号召中日两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