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鼠李
小叶鼠李
|
|
|
小叶鼠李,中药名。为鼠李科植物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 Bunge的果实。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河南。具有清热泻下,解毒消瘰之功效。常用于热结便秘,瘰疬,疥癣,疮毒。
目录
中文学名
小叶鼠李
别 称
麻绿、大绿、黑格铃、琉璃枝、臭李子、鼠李子、挠胡子、雅西勒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采集加工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相关论述
入药部位
果实。
性味
味辛,性凉。
归经
归肺、大肠经。
功效
清热泻下,解毒消瘰。
主治
用于热结便秘,瘰疬,疥癣,疮毒。
相关配伍
治诸疮:鼠李子捣敷患处。(《内蒙古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
果熟后采收,鲜用或晒干。
小叶鼠李,又名麻绿、大绿、驴子刺、叫驴子刺。灌木,高1.5-2m;小枝对生或近对生,紫褐色,初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平滑,稍有光泽,枝端及分叉处有针刺;芽卵形,长达2mm,鳞片数个,黄褐色。叶纸质,对生或近对生,稀兼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菱状倒卵形或菱状椭圆形,稀倒卵状圆形或近圆形,长1.2-4cm,宽0.8-2(3)cm,顶端钝尖或近圆形,稀突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圆齿状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或被疏短柔毛,下面浅绿色,干时灰白色,无毛或脉腋窝孔内有疏微毛,侧脉每边2-4条,两面凸起,网脉不明显;叶柄长4-15mm,上面沟内有细柔毛;托叶钻状,有微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4基数,有花瓣,通常数个簇生于短枝上;花梗长4-6mm,无毛;雌花花柱2半裂。核果倒卵状球形,直径4-5mm,成熟时黑色,具2分核,基部有宿存的萼筒;种子矩圆状倒卵圆形,褐色,背侧有长为种子4/5的纵沟。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2300m的向阳山坡、草丛或灌丛中。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河南。
相关论述
《内蒙古中草药》:“清热泻下,消瘰疬。主治腹满便秘,疥癣,瘰疬。”
鼠李属
▪ 锐齿鼠李 ▪ 铁马鞭 ▪ 陷脉鼠李 ▪ 山绿柴 ▪ 卵叶鼠李 ▪ 药鼠李 ▪ 革叶鼠李 ▪ 长叶冻绿 ▪ 鼠李 ▪ 金刚鼠李 ▪ 刺鼠李 ▪ 柳叶鼠李 ▪ 贵州鼠李 ▪ 淡黄鼠李 ▪ 台湾鼠李 ▪ 欧鼠李 ▪ 黄鼠李 ▪ 川滇鼠李 ▪ 圆叶鼠李 ▪ 大花鼠李 ▪ 海南鼠李 ▪ 亮叶鼠李 ▪ 毛叶鼠李 ▪ 异叶鼠李 ▪ 湖北鼠李 ▪ 桃叶鼠李 ▪ 朝鲜鼠李 ▪ 广西鼠李 ▪ 钩齿鼠李 ▪ 纤花鼠李 ▪ 薄叶鼠李 ▪ 琉球鼠李 ▪ 长柄鼠李 ▪ 黑桦树 ▪ 矮小鼠李 ▪ 台中鼠李 ▪ 尼泊尔鼠李 ▪ 黑背鼠李 ▪ 小叶鼠李 ▪ 蔓生鼠李 ▪ 平卧鼠李 ▪ 杜鹃叶鼠李 ▪ 小冻绿树 ▪ 皱叶鼠李 ▪ 多脉鼠李 ▪ 长梗鼠李 ▪ 麝香草叶鼠李 ▪ 新疆鼠李 ▪ 紫背鼠李 ▪ 甘青鼠李 ▪ 鄂西鼠李 ▪ 乌苏里鼠李 ▪ 冻绿 ▪ 毡毛鼠李 ▪ 帚枝鼠李 ▪ 山鼠李 ▪ 武鸣鼠李 ▪ 西藏鼠李
参考资料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2013年 冉先德主编.《中华药海》: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1]
参考文献
- ↑ 它常被当成杂草,农民见了连根拔,却不知是珍贵的“小叶鼠李”,百度,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