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峽
小三峽即小三峽旅遊風景區,1991年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2004年11月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7年5月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同時還被評為「中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重慶文明景區」,「重慶安全景區」,被名人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
巫山小小三峽是位於大寧河滴翠峽處的支流馬渡河上,是長灘峽、秦王峽、三撐峽的總稱;小小三峽是大寧河小三峽的姊妹峽,全長15公里,因比大寧河小三峽更小,故名「小小三峽」。
巫山小小三峽同時被譽為全國最佳漂流區,有驚無險的回歸大自然參與式漂流——被稱為「中國第一漂」。[1]
目錄
景區簡介
小三峽的峽谷兩側的山上曾有許多的飛泉瀑布,如今只能看到水流沖刷岩體的印痕,姿態神異的鐘乳石也被淹沒在滔滔江水之中,令人驚嘆的是岩壁兩側經過江水的沖刷有新的溶洞口形成,在地下河的流動中誰又能知道再過幾百年沒有新的鐘乳石供人欣賞呢!小三峽中也有懸棺古洞,現僅餘一個可供觀賞。卵石灘被淹沒在江面以下,美麗的三峽石只能出現在旅遊品商鋪中了,無法體會親手撿拾的樂趣。
景區內有多姿多彩的峻岭奇峰,變幻無窮的雲霧繚繞,清幽秀潔的飛瀑清泉,神秘莫測的懸崖古洞,茂密繁盛的山林竹木,是一處玲瓏奇巧的天然盆景;有攀樹縱岩的嬉戲猴群,成雙成對的結伴鴛鴦,展翅紛飛的各種水鳥,暢遊碧水的多種魚類,樹叢里百鳥啼鳴的歡歌笑語隨時可聞,是一種名不虛傳的風景動物園;有迷存千古的巴人懸棺、船棺、古寨,是一種珍貴的歷史遺蹟。這奇特的峽谷風光,自然景觀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是長江三峽黃金旅遊水道線上的一顆永放光芒的璀璨明珠。
三峽工程三期蓄水通航發回水電,回水到長壽以上,大壩以上形成500多公里的河道型水庫近1000平方公里。高峽平湖美景呈現,使長江三峽的景觀發生了些變化,一些自然的、人文的景觀被淹沒水下,但一些新的自然、人文景觀又出現,總體上無多大變化。三峽大壩的興建,不僅具有防洪、發電、改善航運條件的三大主要功能貢獻於人類,造福於人類,而且也為三峽旅遊快速發展掀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有「回歸大自然一游」的小小三峽,遊客乘坐自我參與、自我操作槳柄的橡皮艇漂游,是一處「擋不住誘惑」的最佳漂游區;有千餘只攀樹縱岩的嬉戲猴群,百餘只成雙成對的結伴鴛鴦,各種水鳥展翅紛飛,多種魚類暢遊碧水,百鳥啼鳴隨時可聞,是一處名不虛傳的風景動物區。有迷存千古的巴人懸棺、船棺,令人難解的古棧道石孔,是一處珍貴的歷時遺蹟。這一奇特的峽谷風光,自然景觀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是長江三峽黃金水道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龍門峽從龍門峽口至銀窩灘,主峽區3公里。雄壯巍峨。兩山對峙,峭壁如削,天開一線,形若一門,素有「雄哉,龍門峽」之譽。峽中有傳為中國最長的古棧道遺蹟的起點處及龍門橋、龍門泉、青獅衛門、九龍柱、靈芝峰等勝景。出峽口便是急流驚險的銀窩灘,船行其間,有着「巴水急如箭,巴船去如飛」之感。
此峽的延伸部分是一段山舒水緩的寬谷地帶,經過琵琶州,闖過抹角灘。巴霧峽從烏龜灘至雙龍,長 十公里,山高谷深,雲霧迷濛,鍾乳密布,千奇萬狀,怪石嶙峋,峰迴路轉,石出疑無路,拐彎別有天。貫有「奇哉,巴霧峽」之稱。峽中有猴子撈月、馬歸山、虎出、龍進、回龍洞、仙女拋繡球、仙桃峰、觀音坐蓮台、八戒拜觀音、懸棺等景觀。滴翠峽從雙龍至塗家壩,長20公里,是小三峽最長、最幽深、最秀麗的一段峽谷。峽中無峰不峭壁,有水盡飛泉,群峰競秀,林木蔥蔥,翠竹綠綠,瀑布凌空,兩岸滴翠,一江碧流,鴛鴦戲水,群猴攀援,猿聲陣陣,饒有野趣,常有「幽哉,滴翠峽」之贊。絢麗多彩的景點有水簾洞、摩岩佛像、天泉飛雨、羅家寨、綿羊灘、馬渡河、小小三峽、登天峰、棧道、索橋、赤壁摩天、船棺、雙鷹戲屏、飛雲洞等。
小三峽之美薈萃與此,故有「無限秀美處,最是滴翠峽」之譽。隨着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巫山小三峽這顆深山明珠向世人展露真容,吸引、招徠了眾多的海內外旅遊者。凡親臨遊覽小三峽的客人,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無不為雄奇秀麗的風光所陶醉、所傾倒,紛紛拍照、錄像、撰文、賦詩、作畫,向外界廣泛宣傳介紹這一旅遊勝地,如今已蜚聲中外,遐邇聞名。這一切,構成了小三峽美麗奇特的峽谷風光,成為絕妙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中華奇觀」、天下絕景。 著名的巫山小三峽,也稱大寧河小三峽。有人讚頌它「不是三峽,勝似三峽」,「神矣絕矣,嘆為觀止矣」。還有人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寧河不是峽;五嶽歸來不看山,寧河歸來不看峽。」[2]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徵
巫山小三峽地段屬溫濕的中亞熱帶氣候,氣候受峽谷地形影響十分顯著。其中巫峽谷深峽長,迂迴曲折,顯示出典型的峽谷氣候特徵,可作為三峽氣候的代表。這裡,年平均氣溫184℃,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7.1℃,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為29.3℃;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間,多集中於 七八月份。冬季溫和,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這都和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沒有多大差別。
但是,由於峽谷深邃,因而谷底接受日照時間短。冬天僅中午前後二三個小時可見陽光,夏季日照也僅五六個小時。峽谷里風力較強,風向固定,多是順峽方向的東風或西風。峽谷地形封閉,濕氣蒸郁,極易成雲致霧,夏季這常有雷鳴電掣,大雨傾盆,是全國的暴雨中心之一;秋多晴日,雲淡天高;冬季則多「蒙蒙峽雨」,常連綿數日;春夏之交,天氣變化無常,「朝雲暮雨」,又是一番景色。
巫山小三峽
巫山小三峽河道狹窄,江水流量變化很大,水位漲落懸殊。洪水期流量一般達每秒4萬到5萬立方米,枯水期流量一般為每秒3000立方米,最高水位與最低水位的差值可達50餘米。洪水期間江水上漲異常迅猛,往往一日之間水位上漲10餘米之多。河床坡度大,平均每5公里要下降1米,水勢湍急,漩渦千轉;流速變化也很大,枯水期平均流速為每小時4公里,洪水期每小時11公里,急流險灘處每小時竟達16到25公里之速。夏季豐水期間,波濤洶湧的江水,從彎轉曲折的峽谷中奪路而出,一瀉千里。枯水季節,江流又蜿蜒迴蕩在群山峽谷之中,使三峽的航道顯得格外艱難。[3]
代表景點
龍門峽
龍門峽長只約3公里,峽口兩山對峙,峭壁如削,天開一線,狀若一門,形勢甚為險要,因 此有人說它「不是夔門,勝似夔門」。 遊覽小三峽,一般是從巫山縣城邊的大寧河口上船(可乘容20多人由柴油發動機驅動的遊覽船),逆水而上,進龍門峽,經巴霧峽,至滴翠峽,然後折回。 遊人在船上可以掀賞兩岸高聳的峰巒和奇峰怪石,以及到處有流泉飛瀑,不時有猴群出現的青翠欲滴的山坡;船到淺灘,遊人可到灘下活動活動,揀幾粒三峽石;在一些山崖的高處,遊人可以看到在峭壁的岩洞裡,有古代神奇的懸棺;在岸邊的岩壁上,人們還可以看到古代棧道的遺蹟。
巴霧峽
出了龍門峽,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了。這裡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過了險灘即進入鐵棺峽。鐵棺峽長約10公里,這裡兩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組組天然雕塑,個個妙趣橫生。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的長岩,很像從天外遨遊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塊黃色圓石,猶如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懸崖下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其模樣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後腿還在山外。於是人們就給它們分別取名為龍進、虎出、馬歸山。此外在河東岸離水面四五米高的絕壁石縫中還有一具黑色的懸棺,俗稱「鐵棺材」,鐵棺峽一名即由此而來。據考這「鐵棺」乃是戰國時期巴人的懸棺,其並非鐵鑄,僅因其色相似而言。目前懸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縣東北25公里的荊州壩,那裡有24具黑棺。
滴翠峽
滴翠峽是小三峽中最長的一段峽谷,峽中既有磅礴的氣勢,又有玲瓏 剔透的小景。20公里長的峽谷顯得幽深、秀麗。峽內群峰競秀,絕壁連綿, 無咎不蒼,有水皆飛泉,遊人深感起名「滴翠」,甚為貼切。 主要景觀有水簾洞、仙蕉林、摩崖佛像、天泉飛雨、羅家寨、綿羊崖、赤壁摩天、懸棺、雙鷹戲屏、飛雲洞等。小三峽的美景在滴翠峽中體現得最充分。那「赤壁摩天」是一片高達數百米的峭壁,如刀削一般,直插雲天,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真是名副其實的赤壁。 大寧河小三峽以峰秀、景幽、灘險、石美為其特色。久居大都市的旅遊者定會感到稀奇古怪,宛如旅行在神話世界中。 2007年5月8日,重慶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大寧河小三峽
大寧河小三峽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長江三峽的又一絕妙的旅遊勝地。大寧河古名昌河,又名巫溪 水,發源於大巴山南麓,一路納溪匯流,穿山越嶺,在巫峽西口注入長江,全長約二百五十公里,是長江三峽段第一大支流。大寧河下游三峽(即小三峽)加上游四峽共稱「寧河七峽」與長江三峽相比,峽更狹,境更幽,舟更奇,俗更異。
提逛小三峽只須從巫山港口登上兩頭尖尖、肚兒圓圓的柳葉兒模樣的輕舟,逆水北上,即可坐船觀景。中途靠岸,遊客可尋寧河彩石、攝影、戲水、野餐,至萬雲洞或迎客泉返回。大寧河小三峽 大寧河小三峽寧河古棧道遺蹟位於龍門峽西岸。在距河面約15米處的崖壁上,依次排列着無數勻整、方正的石孔,此即大寧河古棧道遺蹟。棧道石孔多呈四方形,孔徑20厘米見方,孔深30厘米左右,孔距130—200厘米。上下孔眼交錯成倒「品」字,上排兩孔插木樁,鋪木板,下孔插木柱斜撐木板,構成三角形支撐架,從而修築成供人畜行走的「棧道」。寧河棧道總長約四百多公里,其長度超過著名的劍閣棧道,為我國古棧道遺蹟中所少有。
大昌古鎮
大昌古鎮位於滴翠峽口北上十公里處,始建於晉,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作為寧河沿岸第一 大鎮,大昌鎮歷代都是郡縣治地,還曾是寧河的重要碼頭和藥材、山貨集散地。大昌鎮是一座「一燈照全城,四門能通話,堂上打板子,戶戶聽得見」的袖珍古城。城內現存建築多屬明末清初建造。東、南、西三道城門尚保存完好,還有幾條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兩朝修建的街道。街上牌坊和古建築群古風濃郁。青磚籬瓦,白牆飛檐,雕樑畫棟的四合井院,古樸幽雅,獨具風姿,給人以吉祥如意的美感。
巴霧峽懸棺
在小三峽上離地面不到幾十米或幾百米的懸崖翹壁上,隱約可以看到一些棺木陳放於裂縫、台坎和小洞間,這就巴霧峽懸棺。大昌古鎮是三峽中千年難解之謎的懸棺。
陸游洞
陸游洞位於長江巫峽口離巫山縣城約1公里處的北岸邊崖壁處。陸游洞系由上下兩個相通的石灰岩溶洞組成,下洞叫「清水洞」,上洞稱「人和洞」。因南宋大詩人陸游於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夏赴任夔州途中曾遊覽過清水洞,而後改稱為陸游洞。
清水洞因有一大股常流不斷的清水泉從洞中流出而得名。洞口建有一水池,池中立有陸游塑像。洞內先幽深後寬敞,在彩燈的配映下,各種鐘乳石大小不一,形態各異,五彩繽紛,使人如入仙宮。連接「清水洞」和「人和洞「的「路」是一架高約70餘米鐵製的盤旋式的「通天梯」,人登其上,有一種懸空觀景,越攀越險的刺激感。
滴翠峽船棺
翠峽西岸有一處人稱「打漁村」的地方,有「漁翁」、「漁網」、「漁船」。半岩上有一約四米多高的鐘乳石,依附在黃色的峭壁上,其狀酷似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佝僂老人,彎着腰在奮力撒網,漁翁的手上,恰好有
古棧道
一樹根引伸下河,如網上的綱繩。緊挨漁翁的左側,有一條古藤從絕壁上的石縫中鋪撒下來,由於 綠葉稀少,藤成黑褐色,恰似一副漁網垂掛在山腰上。在漁網左邊十多米的岩穴上,擱着一隻七米多長的木船,呈黑色,離河面有100多米高,人稱「打漁船」。其實,它和巴霧峽的懸棺一樣,也是古代少數民族的另一種葬俗——船棺葬。 龍骨坡古猿人遺址
龍骨坡古猿人遺址位於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占地約700平方米。發掘於1986年。在這裡,發現了古人類門齒和帶犬齒的頜骨化石,以及數十件與人類化石同一層次的巨猴、劍齒虎、雙角犀等化石。經考證這些化石屬早更新世,距今204萬年。這一重大發現,填補了中國早期人類化石空白,對於人類起源和三河谷發育史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
小三峽棧道新景觀
小三峽古棧道經過一年的修復重新開放,復建的棧道段,位於滴翠峽羅家寨和馬渡河之間,全長3公里左右,海拔高度都在175米水位線以上,沿途根據山勢的起伏和風光的變化,設有亭、廊和玻璃棧道等。古棧道一共分為5大主要景觀,分別是古寨迎賓、滴翠沐雲、絕壁聽濤、凌波漫步、廊橋追夢。
古寨迎賓:在羅家寨棧道入口處修建仿古建築。其功能可作觀景點等,能體會到高山峽谷的另一番神韻。 滴翠沐云:本景點在棧道的最高標高處,結合較為平緩的地形設計了休息場地和古亭。
絕壁聽濤:本景觀節點設置半廊,內凹棧道等形式。內凹棧道是大寧河古棧道中常見的一種形式,其特點自然古拙,可使遊客感受到國內最長古棧道的依稀風采。
凌波漫步:在棧道中段懸崖上修建玻璃觀景棧道。玻璃觀景棧道則採用一半的木質棧道,一半的玻璃鑲嵌,膽怯的遊客可走裡邊的木質棧道,勇於冒險的遊客則盡可以展現自己的勇氣,身依懸崖,俯視流水,行走其上如凌波漫步,別有一番韻味在心頭。
長江支流大寧河
大寧河是長江三峽中的一條小支流,大寧河古名昌江,又名巫溪水,大寧河發源於大巴山南麓的巫溪縣新田,始名西溪河,至大河後才稱大寧河,從北往南,穿過崇山峻岭,接納眾多小溪,在巫峽西 口注入長江,全長142千米,流域面積420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06立方米每秒,河床比降8.64‰。天然落差1540米,可利用落差577米。水力蘊藏量20萬千瓦,可開發3.9萬千瓦。大寧河流經喀斯特地貌發育區,地質構造複雜,修建大、中型水利工程一定要注意地質勘察、論證。 大寧河是一條山溪性河流,河床陡峻,域內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8℃左右,無霜期長,雨量豐沛,適宜農作物生長。但變幅極大。每遇山洪暴發,滿河洪流像一群被觸怒的野獸,在高峽深谷中奔騰咆哮,流量高達5000立方米每秒。而冬季枯水期,則只有幾個流量。這時的河面像一條細線,河水碧透,河底卵石、游魚歷歷可數。 20世紀80年代前還鮮為人知。自從對外開放以來,短短几年,它以那峭壁畫廊似的奇山秀水,受到中外遊人的青睞。大寧河兩岸,峭壁摩天,懸崖千仞。河中礁石林立,灘險密布。河寬一般只有幾十米,最窄的峽谷段,上下行船幾乎擦舷而過。它是溝通巫溪、溪山兩縣的主要交通要道。新中國成立後,大寧河經過整治,炸除32個險灘,疏浚了幾處淺灘,使通航里程延伸到165公里。
大寧河小三峽
大寧河小三峽景觀(20張)。大寧河流經崇山峻岭和大小峽谷,一路容納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雲崖險峰,注入巫峽西口的浩浩長江。大寧河千姿百態,神秘莫測,過去長期隱匿無聲,近年由於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它初露真容,即一鳴驚人。有人讚頌它「不是三峽,勝似三峽」,「神矣絕矣,嘆為觀止矣」。2007年5月8日,重慶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和滴翠峽的統稱,它是大寧河風景的精華所在。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鎮,全長約60公里。小三峽在古代是由鄂入川軍事要地之一,明末著名女將軍秦良玉就是在大寧河一帶和張獻忠、羅汝才作戰。(《南明史》卷七十 列傳第五十秦良玉傳)
河池小三峽
三峽既有長江三峽的壯觀,又兼具灕江的秀美,峽谷兩岸的山谷地帶翠竹依依,同時分布着大片的野蕉河池小三峽景觀(12張)林,而恐龍時代的植物「活化石」桫欏也生長其中,構成極具美麗的生態探險游景區;許多山峰上面天然自成許多凹陷進去的部位,是攀岩愛好者的絕佳選擇場所,一打聽,這裡果真舉辦過好多次攀岩比賽;至於雄獅盼日、金龜盼日、蝙蝠展翅、莫一神像等惟妙惟俏的景點,則不時激起遊人的陣陣驚喜呼聲。[4]
小三峽:不是三峽 勝似三峽
龍門巴霧連滴翠,奇山秀水勝三峽。長江小三峽以其美麗的景色吸引着眾多遊人的目光。長江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俗稱巫山小三峽,也稱大寧河小三峽,為大寧河景區的精華部分所在。與長江三峽的宏偉壯觀、雄奇險峻相比,小三峽則顯得秀麗別致,精巧典雅,故人們讚譽小三峽可謂「不是三峽,勝似三峽」。小三峽由龍門峽、巴霧峽和滴翠峽組成。龍門峽長約3公里,兩岸峰巒疊翠,江中水流湍急,是小三峽的門戶,遊客在這裡大都是步行觀賞景致。龍門峽的著名景觀由獅守門、古棧道遺址、靈芝峰、銀窩灘、抹角灘等組成,美麗的景色無一不令遊人樂而忘返。巴霧峽長約10公里,其間怪石林立,奇峰崢嶸,這裡的「猴子撈月」、「龍進虎出」等景點讓人感覺野趣橫生,妙不可言。滴翠峽長約20公里,顧名思義,這裡的植被保護完好,兩岸群山林木蔥蘢,青翠欲滴,江中水流和緩,清幽碧綠,水底的鵝卵石清澈可見,倍覺可愛。遊覽了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再親臨嫵媚多姿的小三峽,定會使遊客產生別樣的趣味其他的小三峽:雲南的三峽-羅平小三峽小三峽位於羅平縣城東南40餘公里處,由魯布革峽湖、魯布革電站、多依河三個景區組成。該景區雲南省政府1993年報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5年8月申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魯布革峽湖長19.8公里,景區內雄獅峽、滴靈峽、雙象峽等山峽有雲南小三峽之美稱。乘舟漫遊其間,山峽景觀使人陶醉,近20公里長的峽湖,水質純潔晶瑩,河流兩岸雄、險、奇、秀的景觀繪織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雄的地方,眾山環抱,氣勢非凡;險的地方,峭壁千仞,異景紛呈;奇的地方,飛龍瀑從天而降,似天龍吐瀑;秀的地方,綠水碧波,青山重重。1978年修建的魯布革電站,是一個發電60萬千瓦的水電站。該電站引進美、日、挪威等八個國家先進技術設備建成,管理技術現代化,既是現代工業管理考察的理想場所,又是非常壯觀的旅遊風景名勝區。羅平的多依河發源於臘者村,全長12公里,沿河碧水如羅帶,奇樹勝珊瑚,花潭疊水美不勝收。兩岸竹林叢草中有古樸的布依山寨,古老的水車吱嗄作歌,知了聲聲,情景交融。這裡每年的二月二對歌節、三月三水節、劃竹筏等民族祭祀活動,吸引着眾多遊客。
富春江小三峽
富春江小三峽位於富春江上游桐廬七里瀧至建德梅城一段河道,全長24公里,是富春江上風光最美的一段。富春江小三峽,分為龍門峽、子陵峽和子胥峽。從七里瀧口到嚴子陵釣台為「龍門峽」,長約4公里,峽內山高谷深,群峰對峙,江面舒展,水勢平緩。峽內有下灣漁唱、富春江釣魚島、唐松迎客、盤山石壁、九龍戲珠、雙溪流月等景觀。從嚴子陵釣台至子胥渡口稱「子陵峽」,長12公里,是富春江小三峽中環境最幽深、風景最秀麗、遊覽線路最長的一個峽谷,峽中兩山拔水而起,兩岸峭壁嵯峨,河道蜿蜒曲折,清代詩人劉嗣綰有詩云:「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說的就是這裡。 嚴子陵釣台,位於桐廬縣城西南15公里的富春江畔,是中華文化的又一處璀璨寶藏。舍舟登岸,迎面石牌坊上的「嚴子陵釣台」五個大字,為著名書法家趙朴初先生題額,背面的「山高水長」四字,是書壇泰斗沙孟海先生的手跡。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曾賦詩感嘆:「釣磯平可坐,觀其恨來晚」。如此秀美絕倫的山水,怎麼就讓嚴先生捷足先登了呢?未免耿耿於懷。[5]
巫山小三峽門票價格 成人:100元,1.2米—1.4米兒童半價。
最佳旅遊時間
特色美食
蜚聲中外的三峽特色小吃:巫山翡翠涼粉
主料:綠豆粉(青色)25克,無骨雞胸肉,黃瓜絲,紅椒絲 調料:芝麻醬1大匙,醋1大匙,鹽、白胡椒粉、香油少許,冷開水3大匙
步驟:1、綠豆粉加半杯水攪勻成粉漿。鍋中放約900ML清水,燒開。把綠豆粉漿倒下去,用勺快速攪勻成糊狀,關火。2、煮好的糊倒入一個抹了油的鐵盤內,待冷卻後。放入冰箱冷藏格冷藏2個小時。3、雞肉用水煮熟,撈出冷卻後,撕成細絲。把所有調味料放在碗中,調勻待用。4、冷藏好的涼粉,用刀切成適合的條或塊狀,加上雞絲,黃瓜絲,紅椒絲,再倒入調味料,拌勻即可食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