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尉遲乙僧(漢語拼音:Yùchí Yǐsēng,公元7-8世紀初),唐朝畫家,西域於闐國(今新疆和田)貴族,一說吐火羅國人。他於貞觀初至長安,受唐太宗李世民(627-649在位)授予宿衛官,後又襲封為郡公。其父 尉遲跋質那 是著名畫家善畫西域人物,時人稱「大尉遲」。[1]

尉遲乙僧
出生 生年未詳
西域於闐國(今新疆和田)
逝世 卒年未詳
國籍 中國唐朝
知名於 善於繪製壁畫,採用陰影法。
知名作品 《仰摹蟠龍》
《花子缽曼殊》
《千手眼大悲》
《本國王及諸親族》
釋加牟尼像軸
來源出處 原圖連接

目錄

簡介

乙僧好學典藝,博達技能,承其父法,善於繪製壁畫,擅宗教故事、佛教人物、神話風俗、和花鳥。他採用陰影法,使所畫人物有凹凸立體感,將於闐技法融入中原畫技,被稱為「身若出壁」,「堆起絹叔」,人稱「小尉遲」[2]

尉遲乙僧因受家庭的薰陶,青年時期就具有很高的繪畫水平。他來到長安以後,畫名大振,比如唐代盛行一種屏風畫,尉遲乙僧畫一扇,其價即「值金一萬」。尉遲乙僧的繪畫題材,主要是佛教題材、人物和花鳥。長安的光宅寺、慈恩寺、興唐寺、安國寺都有他畫的壁畫,如晚唐時人們所見到的慈恩寺「塔下南門尉遲畫;西壁千缽文殊尉遲畫」。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有的畫家在色彩上,即吸收外來影響,用心於渲染,獲得了凸凹的效果,但這時還不用輪廓線,而完全用色彩畫成。尉遲乙僧卻將西域畫風中較重色彩的特點和中原畫風中的線描技術結合起來,使畫的色彩既豐富,層次又分明,立體感特別強[3]

代表作品

《仰摹蟠龍》;《花子缽曼殊》;《千手眼大悲》;《本國王及諸親族》

參考來源

  1. 唐代長安與西方文化的傳播. 歷史教育網路/歷史專題. [2019-01-03]. 
  2. 王仲犖. 隋唐五代史/下冊.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3. 管士光. 淺草集. 中國書店. 2007. ISBN 978-7-80568-965-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