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原圖鏈接對症下藥

對症下藥,漢語成語,【拼音】:duì zhèng xià yào,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採取有效的措施。同「對症下藥」。[1]

目錄

出處 

《朱子語類》卷四一:「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

示例】:

1.《三國志·魏書·華佗傳》卷29第800頁:「府吏兒尋、李延共止,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宜殊。』即各與藥,明旦並起。」

2.宋·陽枋《編類錢氏小兒方證說》:「凡小兒關節脈里百骸九竅五臟六腑,粲然在目,故能察病論症,對症用藥,如指諸掌。」

3.朱自清《聞一多先生怎樣走着中國文學的道路》:「他也許要借這原始的集體的力給後代的散漫和萎靡來個對症下藥罷。」

4.吳晗《多寫一點雜文》:「抓住問題,~,是能夠改進工作,提高工作效果的。」

相關成語 

近義詞】: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反義詞】:無的放矢舉措失當

外文翻譯 

【英文】:suit the remedy to the case

【日文】:病症(びょうしょう)に応じて投薬(とうやく)する,具體的な情形に応じて救済(きゅうさい)の手段を取る

【法文】:prendre des mesurces appropriées

【德文】:die passende Arznei verabreichen

【俄文】:прописывать нужное лекáрство

典故 

華陀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醫術高明,診斷準確,在我國醫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華陀給病人診療時,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開出不同的處方。

有一次,州官倪尋和李延一同到華陀那兒看病,兩人訴說的病症相同:頭痛發熱。華陀分別給兩人診了脈後,給倪尋開了瀉藥,給李延開了發汗的藥。

兩人看了藥方,感到非常奇怪,問:我們兩人的症狀相同,病情一樣,為什麼吃的藥卻不一樣呢?

華陀解釋說:你倆相同的,只是病症的表象,倪尋的病因是由內部傷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卻是由於外感風寒,着了涼引起的。兩人的病因不同,我當然得對症下藥,給你們用不同的藥治療了。

倪尋和李延服藥後,沒過多久,病就全好了。[2]

後來,對症下藥這一成語,就用來比喻要善於區別不同的情況,正確地處理各種問題。

視頻 

成語故事 第45集 對症下藥

參考資料 

  1. 對症下藥 國學大師
  2. 對症下藥 漢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