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垒
汉语词语
词语读音
【拼音】duì lěi
【注音】ㄉㄨㄟˋ ㄌㄟˇ
基本解释
指两军相持,也用于下棋、赛球等。
例:[stand facing each other,ready for battle;be pitted against each other]
两国乒乓球队的双方名将对垒,打得十分精彩。
引证解释
1、两军相持;交战。
①《晋书·宣帝纪》:“﹝诸葛亮﹞数挑战,帝不出……与之对垒百馀日。”
②《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二年》:“今北军之来,三年於兹,行省统军马二三十万,未尝对垒。”
③《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六回:“李牧曰:‘两军对垒,国家安危,悬于一将,虽有君命,吾不敢从!’”
2、泛指双方竞争;相匹敌。
①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山谷翁作司马文正公挽词,后山作南丰先生挽词,水心作高孝两朝挽词,皆超轶绝尘,诚可对垒。”
②明 康海 《斗鹌鹑·春游南山》词:“胜日寻芳,词人对垒。”
③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卫万《吴宫怨》……高华响亮,可与王勃《滕王阁》诗对垒。”[2]
④《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却说满也速营于东门之外,正与卫兵对垒,约会明日交战。”
兵器名称
西夏武器制作十分精实,其中以夏国剑最有名,在宋朝被誉为“天下第一”。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请晁补之为其作歌,内有“试人一缕立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而西夏铠甲被誉称为坚滑光莹,非劲弩可入,专给铁鹞子使用。其他有名的攻城武器有名叫“对垒”的战车、可以越壕沟而进;装在骆驼鞍上的“旋风炮”,可以发射大石弹;以及最厉害的“神臂弓”,可以射240步至300步,“能洞重扎”。 在西夏,对垒是一种攻城车。
参考文献
- ↑ 对垒造句_用对垒造句 - 汉语词典古诗词网
- ↑ 对垒的意思,对垒的读音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