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草
内容简介
《寓意草》是著名的中医医案著作,明末清初医家喻昌撰于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全书不分卷,前有医论二篇,强调“先议病,后用药”,并制定了议病格式。其后收录以内科杂病为主的疑难病案60余则,每案记述患者发病情况、症状体征、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分析病因病机,阐明治法方药,还以设问的方式,讨论其关键和疑难所在。本书选案典型,记述完备,分析精当,辨证准确,善用古方,用药灵活,见解独特,发挥颇多,在医案著作中有相当的影响,对中医学习、研究和临床都有指导意义。 在学术领域里,喻氏敢于修订古典著作中的不足,如提出秋气应燥而非 《内经》的“秋伤于湿”,并自拟“清燥救肺汤”以疗燥证,这一见解为后世所赞同,其汤方至今仍为常用方剂。他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成无己等人修整后,已有错简及失误,故而重新为之厘定。认为《伤寒论》全书应以太阳经为纲,而该经又应以风防卫、 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的 “三纲鼎立”说。此说虽影响不大,但它开创了《伤寒论》研究的争鸣局面,对明清温病学派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他还建议临证时要“先议病,后用药”,并制定详细的“议病式”,至今仍是中医常用的病历标准格式。他还借用佛学中的戒律设置,提出临证时每一种病证的“法”(治法)和“律”(禁忌),著成《医门法律》(1658)等书。其著作还有《寓意草》(1643)、《尚论篇》(全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三百九十七法》,1648)。他的门徒较有名的有徐彬、程林等。他所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诊疗方法如 “逆流挽舟法”治疗痢疾等,至今仍有影响。
作者简介
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生于明代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卒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终年七十九岁。喻昌少年读书,以治举子业。崇祯年间,以选送贡生进京,但无所成就。后值清兵入关,于是转而隐于禅,后又出禅攻医。往来于南昌、靖安等地。清代初期(公元1644~1661年间),喻氏又移居江苏常熟,医名卓著,冠绝一时,成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与张路玉、吴谦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家。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等。 喻昌在中医学理论研究方面颇有贡献,不仅于《伤寒论》的研究独有体会,倡导三纲学说,而且对于中医基础理论问题颇有建树。其大气论、秋燥论的观点亦为后世所称许。此外,其强调辨证施治,倡导诊治规范,亦很有学术价值。至于其临床经验亦十分丰富,治痢用活人败麦散以逆流挽舟,治关格用进退黄连汤升降阴阳等,都被后人所推崇。故而,喻氏成为清初三大医家之一,名噪一时。
内容预览
闻之医者意也一病当前。先以意为运量。后乃经之以法。纬之以方。内经所谓微妙在意是也。医孰无意。而浅深繇是。枘凿繇是。径庭繇是。而病机之安危倚伏。莫不繇是。意之凝释。剖判荒茫。顾不危耶。大学诚意之功。在于格致。而其辨尤严于欺慊之两途。盖以杀机每随于阴幽。而生机恒苞于粹白。庄周曰。天地之道。近在胸臆。万一肺腑能语。升坠可怜。先儒人鬼关之辨精矣。昌谓医事中之欺慊。即众人之人鬼关也。奈何世之业医者。辄艳而称儒。儒之诵读无灵者。辄徙而言医。究竟无主之衷。二三杂揉。医与儒之门两无当也。求其拔类者。长沙一人而已。代有人。然比之仙释。则寥寥易于指数。岂非以小道自隘。莫溯三氏渊源乎。夫人生驱光逐景。偶影同游。欣慨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