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富岩是傣语"贺岩"的谐音,意为佤族老大哥居住的山头,位于孟连县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32公里,比临一国两县三个乡镇,幅员面积239.26平方公里,有莫口、莫秧两个边境通道,国境线长13.9公里。[1]

目录

乡镇概况

富岩乡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西北部,乡政府驻地富岩,距县城34公里。富岩(读"埃")是傣语地名"贺岩"的译写,"贺"为"头","岩"是"男子老大",傣族称佤族为老大,"贺岩"是佤族老大哥住的山头的意思。截止2007年11月,全乡辖五村两厂,100个村民小组(队)3469户12871人,是一个以佤族、拉祜族为主体民族聚居的山区边境贫困乡,其中佤族占72%,拉祜族占23.7%。

全乡地处横断山脉怒江水系系脉,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为2239.19m,最低海拔560m。年降雨量为1303mm以上,为孟连县最多。境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有保存完好的大黑山原始森林、大曼糯糯岛佤族传统民居和世界第一树--佤山古榕及英沟瀑布、等嘎拉神石、金马鹿脚印、神稻等景点。还有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是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2]

自然资源

资源介绍

全乡地势东高西低,山高谷深,最高点为与南雅乡分界的大黑山顶峰,海拔2239米;最低点为格浪爱河汇入南卡江处,海拔853米。年均气温,17.3℃,年均降水量2012毫米,年均日照1900小时,为全县雨量最多的地区,热区资源优势突出,适宜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境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有保存完好的大黑山原始森林和中国第一树-佤山古榕以及英沟瀑布,等嘎拉神石、金马鹿脚印等景点。

水利修建

富岩政府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水土资源,获得国家投资,已建成水库有富岩大水库,在旱季有效的解决了全乡人牲畜用水!

2011年县水利局到富岩实地勘察,国家水利局,电力局实力勘察,富岩乡获得国家出资5.0亿元,建设普洱市特大水库,解决孟连12万人的饮水问题,建设中型发电站,现在水库正在实地勘察,路线规划中,水库建设工程为期8年!

基层组织

截止2007年12月,富岩乡有党总支1个,5个党支部,党小组数23个,211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4人,少数民族党员207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98.1%;全乡团总支5个,团支部9个,共有团员359人。2005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云岭先锋.三级联创"五好党委",2006年被中共思茅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富岩乡团委2004、2005连续两年被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农村经济

该村除稻谷外,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小麦、杂粮、油菜、芝麻、茶叶等。富岩杂粮产量历来居全县首位,也是全县小麦、玉米、芝麻、油菜主要产地之一。 富岩乡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11.3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45.89万元,占总收入的71.12%;畜牧业收入106.86万元,占总收入的6.63%(年内出栏肉猪3394头,肉牛352头,肉羊90头);林业收入23.19万元,占总收入的1.47;第二、三产业收入72.77万元,占总收入的4.52%。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75.8元,农民收入以农业为主。全乡外出务工9.0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28人(占劳动力的4.93%),在省内务工62人,到省外务工166人。从农村经济现状看,农村经济呈稳步、健康发展态势。

人口卫生

截止2007年11月,全乡有农户2456户,12816人,:女性4212人。其中:农业户2271户,9009人。年末实有劳动力4623人。该乡以佤族、拉祜族为主体,是佤族拉祜族共居的边境山区少数民族乡。其中:佤族6131人,拉祜族2701人,其他民族177人。 到2006年底,全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598人,参合率84.34;享受低保1163人,,参加养老保险10人,五保户11人。

卫生工作在完善村级卫生的同时,抓好农村防疫保健,全面落实了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工作,在净化药品市场,改善医疗环境,健全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乡卫生办公楼现已建成,投资30万元,乡村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乡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四通。全乡有2161户通自来水。有2271户通电,有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4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56.05%和81.07%);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5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9户(分别占总数的 7.00%和5.02%)。

招商引资

富岩乡积极引入外资800万元,建设完成了占地20亩的"董玉富集贸市场"及其配套设施,其中宾馆一幢,占地314㎡,出租房1817㎡,钢化大棚3000㎡,新建农客站1幢,街道一条,加油站1个,500立方米储水池1个,目前,小集镇大街延长线,1.4公里环乡路正在组织实施中,接天集镇交易额达10万元以上,富岩乡现在还引进外资,建有茶叶加工厂5个。

扶贫攻坚

乡政府始终围绕全乡"五个三"发展思路,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利用率和贡献率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同时,通过茅草房改造、重点村建设、整村推进、上海帮扶、异地搬迁等扶贫项目的实施,逐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到2006年年底,我乡共完成茅草房改造2132户,项目覆盖100个村民小组,受益农户7889人,完成重点村建设2个、整村推进项目16个、上海帮扶项目3个,有2381户8781人受益;完成人畜饮水14个村民小组,解决了2365个人1907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改造公路47.7公里,建盖猪圈516间,建沼气池148口,打节能灶216个,建盖文化活动室10间800㎡,公厕21间105坑。累计投资3517.7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396.8万元,群众自筹及其它资金2110.94万元。

政务公开

到2006年底,全乡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03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52093.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8.28万元,有固定资产375.06万元,农村财务有5个村组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人口卫生

全乡现有农户2456户,12816人,:女性4212人。其中:农业户2271户,9009人。年末实有劳动力4623人。该乡以佤族、拉祜族为主体,是佤族拉祜族共居的边境山区少数民族乡。其中:佤族6131人,拉祜族2701人,其他民族177人。 到2006年底,全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598人,参合率84.34;享受低保1163人,,参加养老保险10人,五保户11人。卫生工作在完善村级卫生的同时,抓好农村防疫保健,全面落实了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工作,在净化药品市场,改善医疗环境,健全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乡卫生办公楼现已建成,投资30万元,乡村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教育现状及对策

富岩乡孟连县西北部,距县城32公里,是一个以佤族、拉祜族为主体民族的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乡。2007年全乡有100个村民小组(队)3443户12899人,国内生产总值3180万元,粮食总产量502万公斤,人均口粮402公斤,人均纯收入749元,全乡人均受教育年限为3年。富岩乡目前全乡共有学校7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完小4所,初级小学2所,有53个教学班,2087人,其中小学41个教学班,在校小学生1325人,在校生1322人,入学率99.03%,巩固率99.08%,完学率96.75%。初中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62人,适龄少年在校生724人,入学率95.35%巩固率97.27%,完学率84.7%。有教职工129人,其中代课教师32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5 %,教师合格率为 97.88%。全乡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 15676.2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12346.7平方米,砖木结构 3406.43平方米,简易房150平方米。

富岩乡的教育现状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

近几年来,富岩乡制定出了许多关于提高中小学生入学巩固、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办法,把教育工作融合到农村各项扶贫工作之中,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进一步细化。同时,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和服务水平。

学生入学率得到明显提高,但学生小流动现象频繁。

随着全乡"普九"工作的顺利完成及各项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全乡各中小学的学生入学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已达到国家义务教育的标准。但有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义务教育的理解不正确,认为是党委政府及学校强制要我读书,在他们看来,读书只不过是应付党委政府的事情,家长对子女的监管不力,加上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所以导致了学生小流动现象频繁。(三)学生掇学现象依然存在。

家庭经济贫困,基本生活无保障,更无力供养子女继续上学;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受"读书无用论"的毒害较深,认为祖祖辈辈穿衣吃饭,读书不读书照样种田;受到目前就业现状的影响,许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很大困难,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在表达能力及推销自己能力又相对欠缺,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大哥大姐们大中专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同样只回家种田,这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心理上的影响,学生畏难情绪严重;四是学校的原因,办学条件差,教师素质低,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授课形式呆板,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而使逃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群众素质不高,支持教育力度不够。

由于富岩乡的各项实用技术普及面不广,在农村大家都采用原始的种养方式,体现不出科学文化知识的优越性,加上群众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的落后与不开放,加上受到传统习惯、观念的影响,固守陈规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思想愚昧、认识简单,部分群众认为读书与不读书一个样,只要家里田地多,过日子并成问题,造成部分学生家长漠视教育的发展,对办教育的积极性和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不高,送子女读书成了完成党委政府的任务,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漠不关心,导致了教育有关法规的不落实,严重阻碍了全乡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师资力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富岩乡中学教师的学历已基本达标,但小学的教师学历不达标是普遍现象,教职工中代课教师所占比例居高不下,有些小学至今尚未有过大专毕业生直接分配到那里任教的历史记载,在职教师中几乎全是通过函授或自学考试的途径获得大中专文凭的,尤其是一师一校的村小教师,大多都是初中、高中文凭的代课教师,根本谈不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不过是混日子罢了,至于音、体、美方面的毕业生直接分配到我乡任教的更是凤毛麟角。这些现状,直接导致小学生教育教学质量过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当学生升入初中之后,就跟不上初中的教学节凑,很多东西他分无法弄懂。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从而造成初中生厌学、掇学现象严重的不良局面。(六)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边疆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我乡各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对学校后期建设投入资金不足,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不够,学生在学校没有足够的活动场所,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加上学生自身素质、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最终导致了我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停而不前。

人文地理

富岩乡抓住孟连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之机,发挥富岩乡民族文化资源和旅游的优势,全力打造"世界第一树"、"佤族生态博物馆"等旅游项目的开发基础工作,积极争取"樱花山庄"的建设,同时,富岩乡还有"金马鹿"、"神石神稻"等特色地理景观,富岩乡还保留有最原始的民间手工织布工艺,以及佤族的水酒制作工艺等民族特色。富岩乡于1956年建乡,地处横断山脉怒江水系系脉,和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13.9公里,有莫口、莫秧两个边境通道,幅圆面积239.26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为2239.19m,最低海拔为560m。年降雨量为1700mm,为孟连县最高。全乡辖五村两厂,100个村民小组(队)3469户12871人,其中佤族占72%,拉祜族占23.7%,是一个佤族、拉祜族聚居的山区边境贫困乡。

解放前,群众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是结绳记事、刀耕火种、采集、狩猎和种植罂粟等。解放后,世居民族由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属于"直过期型",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社会发育程度低,商品生产不成熟、不完善尤为突出,原始落后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传统的、不良的一些风俗习惯(包括生产、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特别是商品意识等)一时难以改变,难以接受新的事物,新环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原始崇拜演化来的风俗习惯等),积累、沉淀了一定的符合本民族自身的道德规范的民族文化,对接受现代文明,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新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等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和较发达地区,认识上还处于"朦胧"状态。

新农村建设

抓好新农村规划。2007年,富岩乡组织五村新农村指导员对全乡75个村民小组进行深入摸底、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对各村小组的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划。同时,富岩乡把信岗村富岩二组作为省级新农村试点来抓,目前,42户农户住房已建设完成。

抓好产业发展。富岩乡围绕"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认真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巩固提升橡胶、茶叶、甘蔗三支柱产业发展后劲,培育畜牧业、林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引入蚕桑、咖啡产业,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粮食经济模式。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岩乡结合重点村、整村推进、茅草房改造、世行等项目的实施,全乡水、电、路、农民住房等条件逐步改善。目前,全乡通水率90%,通电率94%,村组通路率100%,有经济公路850公里,全乡有2132户农户进行了住房改造。

抓好科技培训。"十一五"期间,是富岩乡实施"科技兴乡"、"人才强乡"战略的关键时时期,乡党委、政府结合"阳光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等项目,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年平均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40期,参训人数3000人,全乡广大劳动者文化、道德、法律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五是抓好民主法治建设。乡党委、政府利用各种会议、培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宣传,强化普法教育,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农民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提高意识,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产业发展

富岩乡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乡,全乡有有耕地总面积40400.2亩(其中:水田8105.4亩,旱地32294.8亩),人均耕地4.84亩,主要种植粮食、橡胶、茶叶、咖啡、甘蔗等农作物;拥有林地2103127亩。富岩乡立足乡情,谋划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支撑点,全面落实"靠山吃山、以山治山"的发展战略,在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壮大橡胶、茶叶、甘蔗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培植林产业、畜牧业、旅游业等后续产业的发展,积极引入蚕桑、咖啡等产业,打破了农民以往单一的粮食生产经济模式。

粮食产业:2007年全乡粮食总收入502万公斤,人均有粮402公斤,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橡胶产业:2007年全乡橡胶42648.9亩(含专业组9326亩),以开割7996.6亩,实现产值600万元。

茶叶产业:2007年全乡茶叶种植面积为8906亩(其中富岩茶厂5306亩),现有大小茶叶加工厂6个,实现产值340万元。4、甘蔗产业:2007年全乡甘蔗种植覆盖全乡五个村,面积达10000亩,2006-2007榨季实现产值340万元。

畜牧产业:2007年全乡大牲畜存栏2805头,出栏545头;生猪存栏6682头,出栏4363头;禽类存笼28234羽,出笼24536羽;实现产值376万元,畜牧产品商品率为87.2%。

咖啡产业:2007年全乡现有咖啡面积400亩,主要覆盖信岗、英沟两个村。

蚕桑产业:2007年1月全乡富岩乡在等嘎拉村试种蚕桑100亩,现已成功养殖出蚕茧46章,产值4万元,预计明年种植面积将达1900亩,产值20万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近几年来,富岩乡共发放五保户生活保障金、优抚优待金、办理农村医疗互助金20万元,发放救济粮140余吨,落实安居工程25户,建立和完善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时开展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便于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解决温饱人口3250人,巩固解决温饱人口1580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