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指的是使国家经济繁荣富有,武装力量强盛。《管子》一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管仲学派的"富国强兵"思想,富国与强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富国是强兵之本,只有国富,国防才有可靠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1]

富国强兵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富国强兵 [2]

外文名称 Rich military power

出处 《管子》

读音 fù guó qiáng bīng

近义词 强兵富国

成语解释

富国强兵

【读音】fù guó qiáng bīng

【释义】使国家经济繁荣富有,武装力量强盛。

【近义词】:强兵富国

【用法】: 作定语;指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成语典故

《管子》一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管仲学派的"富国强兵"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

①以富民为前提。"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治国》),民富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同上)。

②以农业为基础。"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同上)。

③采取政治、经济和军事相结合的措施。"作内政而寓军令","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士、农、工、商"各就其业,各尽其力;"参其国而伍其鄙","武政听属,文政听乡",使民忙时务农,闲时习武(《小匡》)。这样,就可以使国家平时保持雄厚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战时具有卫国制敌的坚实基础,守则固,攻则胜。

唐朝时,陈子昂提出,运用"山泽之利",开发资源,充实国库军需。

晚清时期,魏源把学习和掌握西方先进技术,作为富国强兵的重要条件,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富国强兵"(《圣武记·道光洋艘征抚记》)。

辩证关系

富国与强兵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富国是强兵之本,只有国富,国防才有可靠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强兵也是富国的重要保证,没有巩固的国防,一旦外敌入侵,经济建设就无法进行;为了保持一个安全的经济建设环境和生活环境,必须建立与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国防。这是社会发展史反复证实了的客观规律。

社会影响

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富国强兵思想,在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支援战争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进一步提出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理论。他指出,国防不可不有,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但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国防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局,国家经济力量强了,就可以拿出比较多的钱更新武器装备,加强国防。富国是强兵的基础,但国富不一定兵强;国家经济条件是国防力量的物质基础,而不是国防力量本身。

国家经济力量要变成为国防经济实力,还要通过一系列转化环节,如国防工业和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武器装备生产能力的形成等,因此,要富国强兵,就必须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以适度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加强国防建设,使国民经济和国防力量取得协调一致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富国强兵的内容及途径也在变化。与农业手工业时代相比,现代国富的标志,已不仅是粟帛盐铁,而主要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工农业生产;现代的兵强已不是刀枪剑戟及其兵士,而是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素质优良的合成军队。从发展的趋势看,世界许多国家通过增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特别注重发展高新科学技术,增强经济实力,提高民族凝聚力等,实现富国强兵。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