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宽容(房龙)

内容简介

《宽容》是美国历史学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的一本流传很广的著作。这本书作者自认为是回顾了历史上“宽容”这种美德被作践,被尊重的历史,提及了许多历史著名的人物,从而提倡宽容的精神。作品较为充分地展现了作者文学性的历史叙述和自己对人类命运的特有关切。

宗教史上的对立与融合、迫害与反迫害,历来是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房龙以他犀利的眼光,从不同宗教派别的冲突中去寻找背后的深层根源。最终他看到:历史上的宗教改革家假以“宗教改革”的名义,对一切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思想创新进行残酷迫害,这种精神上的不宽容导致的恰是他们的“敌人”犯下的那些错误。借助于房龙的“宽容”之眼,我们不难对宗教史乃至一切精神文化现象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本书是他一以贯之的主题,也是他最杰出的贡献。

别人的评价:

书是去年看的了,突然间就想了起来。第一次,接触此书,是在高中时吧,语文课本里选了它的序言。像一篇童话式的寓言,还以为,书里都是这个样子的呢,后来看了才知道,实际上是房龙用文艺性笔法所写的一部反抗无知、偏执和暴虐的檄文。

他在书中阐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宽容。揭示了一幕幕因为固执己见所带来的悲剧。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所认可的信仰,不应该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观念强加给别人,我们应该宽容的对待与自己不相同的观点。

房龙没有采取一般作家写此类作品时的笔调,如采用描绘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等,而是用幽默的笔调来叙述那些不宽容的历史,充满了人文主义情怀。不经意间流露出了悲天悯人的思想。

从欧洲早期对基督教徒的迫害,圣巴多罗里昂大屠杀,种种种族的,社会的,个人的不宽容,让我们在触目惊心中,能够更加清醒的认识昨天,善待今天,期盼明天。

如果我们怀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么,这个世界是否会少一些猜疑和杀戮,少一些流血和牺牲?

正如房龙在书中所说的:“总有一天,宽容将会成为法则。”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 房龙青年时期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房龙在上大学前后,屡经漂泊,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和播音员工作,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有一度还曾经专门从通俗剧场中学习说话技巧。1913年起他开始写书,直到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饮誉世界,直至1944年去世。房龙多才多艺,能说和写十种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还能画画,他的著作的插图便全部出自自己手笔。 年轻时的房龙,因经济拮据,像一头大象一样鲁莽地闯入了出版界。他指望出本书挣钱维持生活,并以此成为到大学谋个教职的资本。但他选择的是写历史作品,当时没有人相信干这个能挣钱。由博士论文改写的《荷兰共和国的衰亡》,因其新颖的风格颇受书评界的好评,但却只售出了不到700本,于是引来了出版商满怀怜悯的话语:我想连在街上开公交车的也比写历史的挣得多。但有一位芝加哥的书评家却预言,要是历史都这么写的话,不久

内容预览

一 无知的暴虐五二七年,弗雷维厄斯·阿尼西厄斯·查士丁尼成为东罗马的统治者。 这个塞尔维亚的农夫对书本知识一窍不通。正是出于他的命令,古雅典的哲学学派才被最后压抑下去。也正是他关闭了唯一的一座埃及寺庙,这座庙宇自从信仰新基督教的僧人侵入尼罗河谷之后己有数百年香火了。 庙宇座落在一个叫菲莱的小岛上,离尼罗河的第一个大瀑布不远,从人类的记忆所及之时起,这儿就是朝拜爱西斯的圣地,不知是什么原因,非洲、希腊和罗马诸神早已悲惨地销声匿迹了,只有这个女神还灵光不灭。直到六世纪,这里一直是理解古老神圣的象形文字的唯一场所,为数不多的教士继续从事着在其它地方早已被忘却的工作。 而现在,随着一个被称为“皇帝陛下”的文盲农夫的命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