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宫颈

来自 网络网 的图片

宫颈又称子宫颈是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组织器官之一,从胚胎和女性胎儿起直至老妪,子宫颈涉及女性一生中的妇科、产科、计划生育、妇女保健和生殖健康等疾病防治和保健问题,涉及到妇女本身的健康、家庭幸福、经济和社会问题,也与性和生殖等关系十分密切

宫颈位置

子宫颈位于子宫下部,近似圆锥体,长2.5~3cm,上端与子宫体相连,下端深入阴道。通俗地说,顾名思义,就是子宫颈部的意思,它连接阴道与子宫。具体位置位于阴道深部与子宫相比邻处。[1]

宫颈外口在阴道中方位判断子宫变位的类型,一般成年女子子宫正常姿势是轻度前倾前屈位。"倾"指的是宫体长轴与阴道长轴的夹角关系;"屈"指的是宫体长轴与宫颈长轴的夹角关系。正常前倾即宫体与阴道形成向前开放、近似直角的倾角;正常前屈即宫体与宫颈形成向前开放约170°的屈角。宫颈外口及两唇都和阴道后壁接触。因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导致子宫"倾"、"屈"夹角的改变,构成子宫变位的不同类型:前变位(前倾、前屈、前倾前屈)、后变位(后倾、后屈、后倾后屈及水平位)和侧变位(侧倾、侧屈、侧倾侧屈)等。

宫颈的构成

阴道顶端的穹隆又将子宫颈分为两部分:宫颈突入阴道的部分称宫颈阴道部,在阴道穹隆以上的部分称宫颈阴道上部。宫颈的中央为前后略扁的长梭性管腔,其上端通过宫颈内口与子宫腔相连,其下端通过宫颈外口开口于阴道。内外口之间即宫颈管。宫颈外口未生育女性呈圆形,经阴道分娩生育过的妇女呈横裂形。

宫颈的大小与宫体比例随年龄及内分泌状态等而变化。宫颈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

1、宫颈管黏膜即子宫颈内膜,有分泌黏液的单层柱状上皮覆盖,上皮在固有层下陷成腺样隐窝,习惯称为子宫颈腺,能分泌黏液,成为白带的主要组成部分;

2、在宫颈管内膜表面和腺体柱状上皮下方、基底膜上方有储备细胞,具有增生和可以分化为柱状上皮细胞和化生为鳞状上皮的双向分化潜能;

3、宫颈外口到阴道穹隆均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

4、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和宫颈外面的阴道鳞状上皮相交界区称宫颈上皮移形带或转化区,两种细胞的交界区位置并非一成不变,随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年龄、内分泌、阴道pH值和病理状态不同而可有位置移动。若雌激素水平高,如生育期年龄妇女,移形带向宫颈外口外移,使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因外移而暴露在外。子宫颈的血供主要来自子宫动脉,其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距宫颈内口水平约2 cm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两支,下支分布于子宫颈及阴道上段,称宫颈阴道支,静脉相伴而行。子宫颈的神经主要来自骶前神经丛,大部分在宫颈旁形成骨盆神经丛,分布于宫体、宫颈等。

子宫颈作用

子宫颈突出于阴道内,内含有腺体,可分泌一种粘液,即宫颈粘液,这种粘液的性状和量的多少,与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功能的影响并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排卵期,在雌激素作用下,宫颈粘液稀薄,有利于精子通过,与此同时,精子还能从子宫颈粘液中摄取养分,增加其活力,促进精子与卵子结合。而排卵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宫颈粘液减少而粘稠,并可在子宫颈管内形成粘液栓,使宫颈与外界分开,产生保护作用,同时,不利于精子通过子宫颈。

子宫是主要的内生殖器官,是胚胎孕育和胎儿生长的地方。子宫颈是子宫的开口,是子宫的组成部分,它在完成生殖和生育过程中起以下的重要作用:

(1)子宫颈是精子通过的第一关。它分泌粘液。随着月经周期的改变,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粘液变得很稀薄,有利于精子穿过。

(2)子宫颈管是精子贮藏的地方。它的内壁有很多隐窝与裂隙,精子可暂时存贮1~2周,等获得能量,再进入子宫。

(3)妊娠后为适应胎儿的生长,子宫不断增大。但子宫颈仍保持关闭状态,保证了胎儿在于它内安全生长,直到妊娠足月。

(4)妊娠足月,分娩期的子宫颈逐渐变软,开始扩张,子宫口开大,由0.5厘米开大至10厘米,为胎儿顺利娩出打开第一道大门,因此,子宫颈是胎儿娩出的必经之路。

(5)有人认为子宫颈也是性敏感的器官,与性生活有一定关系。

宫颈粘液

宫颈粘液由黏蛋白(mucin)和水溶性成分两

部分组成。黏蛋白是一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糖蛋白;水溶性成分指无机盐,如NaCI、蛋白质,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多肽类和脂质等。宫颈黏液的性质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在排卵期由于雌激素占主导,黏液中水分含量增加(95%),黏液稀薄,大分子纤维形成平行状微胶粒(micelle),其间隙足以使精子通过;在黄体期,由于孕激素占主导,黏液水分含量减少,黏液变粘稠,失去平行状微胶粒结构而不利于精子穿过(如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