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
宮頸 |
宮頸又稱子宮頸是女性生殖系統中重要組織器官之一,從胚胎和女性胎兒起直至老嫗,子宮頸涉及女性一生中的婦科、產科、計劃生育、婦女保健和生殖健康等疾病防治和保健問題,涉及到婦女本身的健康、家庭幸福、經濟和社會問題,也與性和生殖等關係十分密切。
宮頸位置
子宮頸位於子宮下部,近似圓錐體,長2.5~3cm,上端與子宮體相連,下端深入陰道。通俗地說,顧名思義,就是子宮頸部的意思,它連接陰道與子宮。具體位置位於陰道深部與子宮相比鄰處。[1]
宮頸外口在陰道中方位判斷子宮變位的類型,一般成年女子子宮正常姿勢是輕度前傾前屈位。"傾"指的是宮體長軸與陰道長軸的夾角關係;"屈"指的是宮體長軸與宮頸長軸的夾角關係。正常前傾即宮體與陰道形成向前開放、近似直角的傾角;正常前屈即宮體與宮頸形成向前開放約170°的屈角。宮頸外口及兩唇都和陰道後壁接觸。因各種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導致子宮"傾"、"屈"夾角的改變,構成子宮變位的不同類型:前變位(前傾、前屈、前傾前屈)、後變位(後傾、後屈、後傾後屈及水平位)和側變位(側傾、側屈、側傾側屈)等。
宮頸的構成
陰道頂端的穹隆又將子宮頸分為兩部分:宮頸突入陰道的部分稱宮頸陰道部,在陰道穹隆以上的部分稱宮頸陰道上部。宮頸的中央為前後略扁的長梭性管腔,其上端通過宮頸內口與子宮腔相連,其下端通過宮頸外口開口於陰道。內外口之間即宮頸管。宮頸外口未生育女性呈圓形,經陰道分娩生育過的婦女呈橫裂形。
宮頸的大小與宮體比例隨年齡及內分泌狀態等而變化。宮頸壁由黏膜、肌層和外膜組成。
1、宮頸管黏膜即子宮頸內膜,有分泌黏液的單層柱狀上皮覆蓋,上皮在固有層下陷成腺樣隱窩,習慣稱為子宮頸腺,能分泌黏液,成為白帶的主要組成部分;
2、在宮頸管內膜表面和腺體柱狀上皮下方、基底膜上方有儲備細胞,具有增生和可以分化為柱狀上皮細胞和化生為鱗狀上皮的雙向分化潛能;
3、宮頸外口到陰道穹隆均為復層鱗狀上皮覆蓋;
4、子宮頸管柱狀上皮和宮頸外面的陰道鱗狀上皮相交界區稱宮頸上皮移形帶或轉化區,兩種細胞的交界區位置並非一成不變,隨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年齡、內分泌、陰道pH值和病理狀態不同而可有位置移動。若雌激素水平高,如生育期年齡婦女,移形帶向宮頸外口外移,使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因外移而暴露在外。子宮頸的血供主要來自子宮動脈,其在宮旁組織到達子宮外側,距宮頸內口水平約2 cm橫跨輸尿管至子宮側緣,此後分為上、下兩支,下支分布於子宮頸及陰道上段,稱宮頸陰道支,靜脈相伴而行。子宮頸的神經主要來自骶前神經叢,大部分在宮頸旁形成骨盆神經叢,分布於宮體、宮頸等。
子宮頸作用
子宮頸突出於陰道內,內含有腺體,可分泌一種粘液,即宮頸粘液,這種粘液的性狀和量的多少,與子宮內膜一樣,受卵巢功能的影響並呈明顯的周期性變化。排卵期,在雌激素作用下,宮頸粘液稀薄,有利於精子通過,與此同時,精子還能從子宮頸粘液中攝取養分,增加其活力,促進精子與卵子結合。而排卵後,在孕激素作用下,宮頸粘液減少而粘稠,並可在子宮頸管內形成粘液栓,使宮頸與外界分開,產生保護作用,同時,不利於精子通過子宮頸。
子宮是主要的內生殖器官,是胚胎孕育和胎兒生長的地方。子宮頸是子宮的開口,是子宮的組成部分,它在完成生殖和生育過程中起以下的重要作用:
(1)子宮頸是精子通過的第一關。它分泌粘液。隨着月經周期的改變,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粘液變得很稀薄,有利於精子穿過。
(2)子宮頸管是精子貯藏的地方。它的內壁有很多隱窩與裂隙,精子可暫時存貯1~2周,等獲得能量,再進入子宮。
(3)妊娠後為適應胎兒的生長,子宮不斷增大。但子宮頸仍保持關閉狀態,保證了胎兒在於它內安全生長,直到妊娠足月。
(4)妊娠足月,分娩期的子宮頸逐漸變軟,開始擴張,子宮口開大,由0.5厘米開大至10厘米,為胎兒順利娩出打開第一道大門,因此,子宮頸是胎兒娩出的必經之路。
(5)有人認為子宮頸也是性敏感的器官,與性生活有一定關係。
宮頸粘液
宮頸粘液由黏蛋白(mucin)和水溶性成分兩
部分組成。黏蛋白是一種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糖蛋白;水溶性成分指無機鹽,如NaCI、蛋白質,小分子有機物,如葡萄糖、氨基酸、多肽類和脂質等。宮頸黏液的性質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在排卵期由於雌激素占主導,黏液中水分含量增加(95%),黏液稀薄,大分子纖維形成平行狀微膠粒(micelle),其間隙足以使精子通過;在黃體期,由於孕激素占主導,黏液水分含量減少,黏液變粘稠,失去平行狀微膠粒結構而不利於精子穿過(如圖)。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