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宝峰禅寺(红山飞雪)

​​ 宝峰禅寺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宝峰禅寺》中国当代作家红山飞雪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宝峰禅寺

宝峰禅寺坐落在阴河东岸,被一片树木环绕着,榆树杨树、更多的是樟子松。远远看过去,红墙碧瓦,斗拱飞檐,宏伟壮观。寺院修建不过几十年的光景,没有什么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亦不见参天的古树,满身沧桑的亭台楼阁,熙来攘往的游人。

原来荒凉僻静之地,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如今远远近近起了很多高楼,像是一座座高耸的山峰。高楼之间的这片树林,树林里面这座寺院,倒显得有些空旷、幽静了。

寺院的前面,是一片空旷的广场。铺地的青砖,因为磨损,凹凸不平甚至残缺不全了。茵茵绿草从青砖的缝隙或者残破的地方生出来,将广场割裂成为一个个网格,有了一种视觉的美感。几棵松柏,在阳光底下静默,注视着身前那不浓不淡的影子。这几棵松树、柏树,像这座寺院一样,年轻、单薄,缺少寻常寺庙那种松柏森森的感觉。广场南面一角,是17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有几辆车停着,还有不断进出的车辆,几个司机在阴凉下喝水闲聊。或许是因为终点站的缘故,几乎没有几个人在这里下车、上车。诺大的广场,显得冷冷清清。

有公交车停靠,并没有让这里热闹起来,没有成为人们预想的旅游景点。我想,这会让有些人感到失望了罢。然而,冷清与幽静,倒是出家人很好的清修之所了。

有风拂过,阴河潮湿的空气漫过树木,在广场飘荡。广场越发凉爽了。远处高楼上,不知谁家阳台上晾晒的衣服微微飘动,色彩缤纷,像是飘扬的旗帜,热烈而明媚。与这广场的清冷,成了两个世界。

高高的围墙,半遮半掩的朱门,寺院里弥散出来的檀香,让寺院显得有些庄严、神秘。高高的门槛,院里院外,一步是禅,一步是俗。一步迈出,不由心生凛然。

一步踏进寺院,脚步不由得缓下来。人,也静下来了。

或许因为年代不够久远,或许修建者的心态使然,寺院的建筑,多了几分现代的奢华,却缺少了许多造型的古朴与岁月的沧桑。或许,这就是建筑与建筑,寺庙与寺庙的区别吧?这个城市西部山区有一个“香山寺”,相传修建于清朝年间。寺庙群山环抱草木茂盛,气象万千。因为年代久远,底蕴丰厚,有关于这山这寺这寺里僧人的传说与故事,如同蒲公英的种子遗落在风中,随风飘荡,在民间生根发芽,越来越丰盈。那些故事与传说,就成了人们朝拜的种子。虽然远在崇山峻岭之间,寺庙的香火,还是袅袅不断,直抵人的心底。

进入寺院,正对门口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那应该是寺院的主体建筑了。大殿的两侧是偏殿,门口摆放着黄色蒲垫,一扇扇门半开半掩,里面有香烟逸出来,向四下飘散。一个同我们一起进院的年轻女子,径直朝偏殿走去,推开一扇门,进去。买香,上香,在香烟缭绕中,双膝跪在蒲垫上,双手合十,默念、叩首、再叩首。然后,出门又走进下一个门口。远远看过去,每一个偏殿的门口都有不同的名字。不知道那个年轻的女子心里藏着什么,也不知道她在每一个佛的膝下诉说什么。看着她那年轻的面庞,一身华美时尚的服饰,在寺院里不停上香、叩拜、祈祷。心中竟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说不上是压抑,还是唏嘘。

大门与大殿之间有一个水池。水池很大,白色大理石砌成。四周有雕栏,四面各有一个下沉池塘的台阶,台阶入口处,各有一个雕饰精美的香炉。池里一泓碧水,水面浮着许多荷,有层层叠叠连缀成片;也有几片漂浮在一边,既孤独,又萧索。几朵莲花,从荷叶中间抽出来,有的高高挑着,有藏在荷叶中间,优雅而娴静。几尾锦鲤在池水中游来荡去,忽上忽下,搅乱了一池平静的碧水。池塘底部有很多的硬币,或聚拢在一起,或散乱在角落里,闪出银色的光来。碧绿的池水,有了奢华的情调。

西侧偏殿的转角处,忽然闪出几个光头灰衫的年轻人来。宽袖长袂,束腿步履,飘飘而行。像是飘来几只灰鹤,从容、恬淡、洒脱,不染一丝人间烟火。他们徐徐而来,不旁视,不言不语,亦不悲不喜。像是一片飘逸的云,随风而逝,不著一点痕迹。后面,是一个瘦高的人,身着褐衫,迤迤然亦悠悠然。不见脚步迈动,只觉衣袂飘飘,从眼前飘然而过。我想起了深秋里的向日葵,一身风霜,一身枯褐,却是籽粒饱满。

我看着他们从我们的眼前过去,一转眼就消失在另一个转角处。没有人上前,没有人喧哗。隔着一条窄窄的甬道,我们和他们,如同两个世界的人。几个人,如一缕清风,如几点晚霞,转瞬而逝。他们,真得是仙风道骨吗?几个灰衣褐衫的人,仿佛从来没有在眼前出现过。大殿仍在阳光底下金碧辉煌,荷叶在池水里浮浮沉沉,色彩斑斓的锦鲤在花间游出来又游进去,那几朵莲花寂然无语。一种无端的怅然,却在心底层层叠叠升起来了。

[1]

作者简介

红山飞雪,孙国华,内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品文选刊》《四川文学》《意林》《语文报》《电影报》等报刊。

参考资料

  1.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