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寶山鮰魚

寶山鮰魚是一種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動物。

中文名寶山鮰魚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目錄

魚類介紹

寶山著名特產鮰魚,產於長江口寶山、崇明一帶,因與"回"同音,民間通稱回魚,學名"長吻鮰"。

俗稱"江團"、"白吉"、"肥頭魚"。魚體態粗長,腹部膨隆,尾呈側扁,鮰魚個體輕重不等,一般為1500~2500克,

少數個體可達10公斤。鮰魚俗稱江團,蘇東坡有詩讚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 河豚不藥人。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

河豚不藥人。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鮰魚兼有河豚、鯽魚之鮮美,而無河豚之毒素和鯽魚之刺多。

魚不僅好吃,且有補中益氣、開胃利水之功效。由於環境變化和捕撈強度過大,其資源已瀕於枯竭,

無法滿足消費需求。寶山水產技術推廣站開展人工繁殖技術和池塘養殖獲得成功, 網箱養殖魚種可15公斤/平方米,

商品魚30公斤/平方米,池塘單養畝產達到400-500公斤。 原吳淞老鎮上的合興酒菜館 (現為吳淞飯店)的名菜紅燒鮰魚

以色澤紅亮,油而不膩,魚肉肥酥,味道鮮美而聞名。

歷史經歷

原吳淞老鎮上建於1937年的永興酒菜館 (原淞興路160號)推出的紅燒鮰魚,不僅聞名吳淞,而且在上海極具盛譽,

該館充分發揮地臨江河的優勢以及吳淞漁市充足的水產鮮貨,近水得佳魚,烹飪長江口各類水產,尤以紅燒鮰魚、

清蒸刀魚、銀魚炒蛋等菜餚名聞遐邇。「八一·三」淞滬抗戰,酒菜館被日軍炮火摧毀,次年戰事西移後,

該店職工黃寶初約同里人5人,各出資100元,計600元,合資在淞興路同泰路口毀於戰火的徐洪盛百貨店地

基搭蓋簡屋恢復經營,取名合興酒菜館,「合興」者,合作經營,寓興旺發達之意。

開業兩年,生意清淡。黃寶初見「客不盈門」而提議關館。相傳,在黃寶初關館當日的早晨,有一大青蛇聞香煙而消循。

當夜,黃寶初又夢見大青蛇口銜一條鮰魚至床前,黃寶初驚醒後思忖,認為此乃神蛇指點,

酒菜館當以鮰魚為主,打出品牌,逐重開菜館。

黃寶初重開合興酒樓後,首推「紅燒鮰魚」招徠顧客。他在烹飪時十分講究火功火候,掌握好「兩篤三燜」,

一盆鮰魚至少要燒上半個小時,其中兩次用旺火,每次二三分鐘,大部分時間用文火燜,使魚塊完整而魚肉酥綿細糯,

魚肚自然成芡為佳。每當一盆盆色澤紅亮、微溢酒香的「紅燒鮰魚」上桌,常贏得食客一陣喝彩,細細嘗之,

唯覺咸中帶甜,鮮嫩不膩,湯汁似乳,稠濃黏唇,真是鮮美絕倫,不久,便成了滬上一絕。黃寶初見酒菜館顧客盈門,

便又約請里人楊偉卿、陳元其等8人集股,每人出資老法幣800元,加上原6人之資,以8000元資本在原酒菜館建造木

結構房兩幢,仍掛牌「合興酒菜館」,簡稱「合興館」開張營業。「合興館」待客熱情,大小生意一視同仁,

信譽日增,其名之盛,為當時吳淞和寶山之最,海內外食客紛紛慕名而來。解放後,「合興館」生意更為興隆,

1956年「合興館」作為吳淞第一家被批准的公私合營企業,上世紀九十年代被評為上海老字號餐飲店。

由於生態環境變化以及長江水質的惡化,原「長江口三寶」大幅銳減,野生鮰魚越來越少,

現市場上供應的鮰魚大都為人工飼料餵養,產量雖多,味道卻難與原長江野生鮰魚媲美。

又因市政建設與老鎮改造等原因,「合興館」也已拆除,

歷史上的「吳淞紅燒鮰魚」便成了「昨日黃花」,再也難覓蹤影了。[1]

參考資料

  1. 寶山鮰魚,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