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宜春话即宜春赣语,是赣语宜春片的代表方言,或称之为宜春浏阳片。主要分布在赣西和赣西北以及湖南同萍乡毗邻的两个县市。包括万载县、宜丰县、上高县、高安市渝水区樟树市新干县、丰城市、分宜县、袁州区、安源区、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和湖南的浏阳市、醴陵市,共16个县市区。[1]

[]

目录

宜浏片内部分片

宜春片(又称宜浏片)可分为宜春、 樟树、上高3小片,小片的划分大致同 袁州府、 临江府、 瑞州府的旧域相合。

宜春小片 宜春小片包括 宜春市、 萍乡市、 新余市、分宜、 醴陵市和浏阳。 宜春市、 萍乡市、 新余市和分宜这4个 县市人口最多的大姓大多是汉唐两代从 中原地区迁入的,不仅迁出地相同,宗族也相同。 宜春市、分宜、 新余市古浊平、古清去今合并为一个 调类。其中 新余话较为特殊, 声母送气影响到 调类的分化。

上高小片 上高小片包括上高、宜丰、 高安市北片和万载。万载旧属 袁州府,不少特点同 宜春市一致,但从总体看更接近上高小片。本小片的共同特点是古浊平、古清去今各为独立的 调类,但由于变调而定型,部分古浊平字今读为阴去,部分古清去字今读为 阳平。知三章组今读[t th s],透定二母今开口呼读为[h],溪群二母细音口语常用字今读为x(拼音,即普通话“西”字的 声母)。 韵母最大的特点是止摄开口三等韵精庄两组字今读为[u],单凭这一特征就可以把这一小片同 赣语的其他方言区别开来。

樟树小片 樟树小片包括 樟树市、新干、 丰城市和高安南片(如高安市八景镇)。本小片的共同特点是古浊平、古清去今读各为独立的 调类,今读 上声为降调。止摄开口三等精、庄组字和知三、章组字因为 声母的不同 韵母而有差别,但 丰城例外。

赣语简介

赣语是 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亦为 汉藏语系 汉语语族的一门 声调语言,主要通行于江西大部、 湖南东部、 湖北东南部、 安徽西南部和 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使用赣语的人口大约在5200万,约占 中国人口的5%左右。

渊源

袁州区位于赣西,春秋时处吴头楚尾,西汉初建县,为江西古城之一。除三国至南朝约三百年分治安成郡,划归荆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湖南有过一段联系外,其余一千余年均属豫章郡,隶属江西。袁州东邻分宜,北接万载、上高,西连萍乡,南界安福,西北靠近湖南。东西相距七十公里,南北相距六十三公里,多为丘陵地。宜春 江右人用当地语言进行交际时,亦受邻县 赣语的影响,经过长期发展变化,形成了现在的 宜春话。

宜春话为 赣语一支,有 赣语的通性,亦有本地特色。从内部差异来说可分四路:①东北路:彬江、芦村、柏木、寨木。②北路:三阳、洪塘、金瑞、丰顶山、楠木。③西北路:竹亭、天台、水江、慈化。④中南路:春台、下浦、湖田、渥江、新田、辽市、西村、温汤、南庙、洪江、新坊。中南路的春台是区政府所在地,下浦湖田、渥江、新田四区靠近城区。四路大同小异,城区的话是袁州的官话,各路人大都能说,但仍可听出说话人是哪一路的。

宜浏片特点

本片的共同特点是去声今读分阴阳(或阴去与阳平合流),入声大多不分阴阳。

大部分地方 入声不分阴阳(分宜、萍乡市无入声,丰城、万载声分阴阳)。除新喻市外,声母送气不影响到调类的分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