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定州市開元寺

定州市開元寺,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城內南門裡東側,是現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定州志》載:「開元寺僧會能,嘗往西竺取經,得舍利子,宋真宗咸平米年(公元1001年)始建塔。開元寺,會能懂其役,伐材於嘉山,至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始成。開元寺,中國寶塔之王——定州塔,又稱開元寺塔、瞭敵塔,是國內現存最高的一座磚質結構塔,此塔於1961年3月4日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開元寺

又 稱 開元寺塔、瞭敵塔

位 於 定州城內南門裡東側

始 建 宋真宗咸平米年

目錄

得名由來

開元寺塔建於北宋初年,因建於開元寺內而得名,因它位於定州城內,又俗稱定州塔[1] 。據文獻記載,宋朝初年,開元寺僧會能奉旨到西天竺(印度)取經,得到佛教中傳說的舍利子回來復命。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宋真宗下詔,命在定州開元寺內建塔紀念,到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建成此塔,歷時55年。據《定縣誌》記載另有一說:此塔始建年份相同,但建成於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至和二年為重修之年,按此說修建時間當為22年。

寺塔簡介

定州開元寺塔位於定州城內南門裡東側,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定州志》載:「開元寺僧會能,嘗往西竺取經,得舍利子,宋真宗咸平米年(公元1001年)始建塔[2] 。會能懂其役,伐材於嘉山,至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始成。」塔全部為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十三層,高84.2米,平面由兩個正方形交錯而成。比例勻稱,外觀秀麗。塔有四個正面辟券門,其餘四面設假窗,雕幾何形窗欞;塔內每層均有梯級,兩層之間形成八角形迴廊。開元寺,塔內有佛龕、彩繪。當年,宋遼對峙定州處於宋國北疆,軍事地位十分重要,宋王朝為了防禦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敵情,據《定州志》載:「蓋築以望契丹」,故又有「料敵塔」之稱。

磚木結構

開元寺塔建於高大的台基之上,十一層,塔基外圍周長127.65米,高83.7米。塔身為八角形,平面有兩個正方形交錯而成,一改以前早期塔的四方形式,顯得雄偉大方,秀麗豐滿。塔身為磚木結構。磚的規格不一,約有十幾種。為了磚與磚之間的拉力,內築了松柏木質材料,故當地流傳着「砍盡嘉山(在曲陽縣)木,建成定州塔」的民諺。從此塔修造時間之長,用料之繁多,可以想見當年建造工程之浩大。

建築風貌

該塔不僅高絕於世,其建築形式亦獨具一格,塔身由內外層銜接而成,之間以迴廊相連,形成塔內藏塔的奇特結構,內設穿越塔心的階梯,繞迴廊盤旋可至塔頂。遠觀寶塔,如層層樓閣高聳入雲;逐漸內收的疊澀出檐使塔身既顯豐滿又不失秀美。各層券門上的磚雕門額、門簪及券頂上雕琢的佛光將「佛光普照,香火繚繞」的盛景展現在人們眼前。其餘四面磚雕假窗精工細琢、花紋各異、技藝精湛。塔體一層迴廊內保存着北宋時期精美的壁畫,色彩艷麗,栩栩如生;其上各層的佛壇、佛龕、迴廊頂部的磚雕斗拱、兩壁的歷代碑刻、壁畫保存完好。塔頂八脊八坡匯聚成磚雕蓮花座,八角脊檐部各鑄立式護法天神像一尊,座上為鑄鐵蓮紋覆缽、仰蓮,再上即為銅製寶瓶,俗稱「塔葫蘆」。定州塔迴廊兩側設有25個壁龕,在佛龕內,以及各層迴廊磚壁上,嵌有許多碑刻與名人題詠,現存34塊。

古今地位

定州塔在軍事上起過重要作用。當年,定州所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史料說,天下十八道,惟河北最重。河北三十六州郡,惟定州最重。定州「實為天下要衝之最」。宋代,定州是北部邊防要地,北與契丹相接,經常發生戰事,宋王朝為了防禦契丹,常利用此塔 望敵情。此塔高聳雲端,登塔遠眺,可望契丹之動靜,故又稱「敵塔」。定州塔曾是宋清兩代僧道徒和廣大民眾朝拜遊覽的勝地,每當晴日,碧空萬里,遊人如織,登高遠眺,西北方曲陽一帶的嘉山盡收眼底,在塔的正南方,可一眼望到距城25公里的大沙河,波光粼粼的河水象一條銀色的緞帶,橫臥在平坦的大地上,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登塔,寫詩抒懷,「舉飄接六漢,醇然玉色醪。不飲亦自醉,烈烈風生袍」;「安得生羽翼,高飛弄雲」。只有親臨塔頂,才能體味出這座集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於一身的古代文物建築的深刻內涵。

視頻

熱烈!定州開元寺大街篝火狂歡,千人起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