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定價權

定價權指公司對其產品價格制定擁有主動權,若改變產品定價不會對需求有負面影響,擁有定價權的公司在成本上升情況下可以順利通過提價將新增成本傳導給下游且不影響銷量。

目錄

簡介

當前,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已是全球加工生產中心,掌握了一定的生產主導權和話語權,但貿易主導權卻離我們很遠,在建設貿易強國方面,中國顯然是「剛上路」。定價權,就是在整個全球產業鏈中,擁有重要的話語權,不限於上下游關係。與歷史傳統和重要性有關。鐵礦石鐵礦石談判從2002年至今,進口鐵礦石價格已經由不足30美元漲到150美元,而鋼材價格僅由2000元左右漲至如今的4400多元。幾乎每一年談判的主題都是漲價,而中國鋼企的表現,幾乎都是從反對到煩惱,最後被迫接受。 拖了半年的2010年鐵礦石談判,結果快要出來,還是漲價,寶鋼股份總經理馬國強日前表示,鐵礦石定價機制的變化是「大勢所趨」,如今全球鋼廠都在按照臨時價格進口鐵礦石。該言論被解讀為中國鋼鐵企業將再次敗北。2009年,中國進口鐵礦石6.3億噸,對進口礦的依賴程度達到70%。三大礦業巨頭壟斷世界鐵礦石市場,提出加價100%甚至更高的要求,還要改長協價為短期議價。 中信建投航運業高級分析師錢宏偉分析,三大鐵礦石巨頭從2010年初期開始將大量鐵礦石運至中國港口,並推動鐵礦石運價上漲。其真實目的是為鐵礦石價格談判造勢,提前啟動了中小鋼廠的市場需求,企圖瓦解國內鐵礦石談判聯盟,在談判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

評價

國際油價近年來大幅度的波動,深刻影響中國能源產業的發展,在短短的十年時間,國際油價「上躥下跳」,中國國內油價幾乎都是被動地跟着國際市場走,反映到國內市場上,漲價多,降價少,每年還要給石油巨頭補貼,以彌補國際油價波動帶來的損失。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交易的北海Brent原油以及美國的WTI,是全球原油最重要的定價基準之一,據統計,全球每年石油貿易量在130多億噸左右,通過現貨市場的交易量只有20億噸左右,大部分都沒有進行實物交割。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巨幅漲落的背後是國際金融資本和投機資本獲取的巨大套利空間,有分析稱,在國際石油期貨交易中,約有70%屬於投機行為,每桶油價上漲10美元中,投機炒作因素就占6~8美元。在原油需求已經上升到世界第二的中國,需求大卻不能和人家討價還價,在影響石油定價的權重上卻不到0.1%。由於沒有定價權,中國等亞洲國家與歐美國家相比,要付出更多的進口外匯成本,根據測算,近兩年「亞洲溢價」對中國GDP的損失達到0.08%~0.20%。更讓人感嘆的是,2008年國際油價狂漲直逼200美元/桶大關時,前10個月中國進口原油和成品油導致的貿易逆差達1300多億美元,針對大面積的煉油虧損,中國直接或間接給煉油企業、糧農和低收入群體的補貼達近千億元之多。形成新加坡石油期貨市場價格的基礎是每天不足10萬噸的交易量,但新加坡通過石油期貨市場,卻可以輕鬆操控亞洲市場幾十萬噸乃至上百萬噸的石油現貨交易價格。[1]

參考文獻

  1. 定價權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