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官垌镇古称石梯,原属博白县,位于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的东北部,地处六万山区,南临永安,北靠六硍,距浦北县城33公里,距博白县城4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全镇方圆193.82平方千米,镇境内山峦迭嶂,溪河纵流。共有宜林山地23万亩,仅有耕地2.2万亩,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官垌镇处于北纬22度20度以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全镇共17个村委,296个村民小组,44459人(2017年)。[1]

中文名: 官垌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的东北部

面 积: 193.82 km²

下辖地区:17个村委

政府驻地:官垌镇

电话区号: 0777

气候条件: 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44459人(2017年)

火车站:博白站

车牌代码: 桂N

方 言:粤语-勾漏片-博白话(地佬话)

目录

历史沿革

清代《博白县志》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县内设置一史两司,即典史、周罗巡检司、沙河巡检司,官垌镇属典史下辖12个堡之一的安定堡。安定堡所辖村庄:高坡村、山塘村、马骝垌村、古鸠坡村、罗塘村、六鸦村花根塘村六峯村、石梯村、罗牌村、塘埇村、龙地村、徐村、杜木村、关塘村、北固村、玉球村、黄埇村、六司村、官田村、奎峯书室民国《博白县志》民国22年(1933年)官垌镇属博白县西望第四区,官垌镇境内设官垌乡、历山乡2个乡。官垌乡下辖:垌明、福明、鹿明、护民、华新、明新、维新、福禄8个村,历山乡下辖:龙文、奎峯、文华、翰文、西旺、东平、振隆、光华8个村。解放后《博白县志》1949年12月属博白县第一区(城厢区),官垌镇境内设官垌乡、历山乡2个乡。官垌乡下辖:垌明、福明、维新、华新、文明、福禄6个村,历山乡下辖:龙文、西旺、东平、光华、文峰、振隆、翰文、文华8个村。1950年6月属博白县第四区(官垌区),所辖范围包括官垌乡、历山乡2个乡,辖村14个。1952年撤销全部行政村,由乡直辖自然村,乡的设置以原行政村为基础,通过撤并改为乡级建制,博白县第四区(官垌区)设立11个乡。

城镇概况

官垌镇位于浦北县东北部,地处六万山区腹地,全镇辖区193.82平方千米,东邻平睦镇、浪平镇,西北与福旺、寨圩、六硍等镇接壤,南与小江镇、博白县永安镇相邻,紧靠寨兴二级公路和南梧高速公路。全镇共有宜林山地24万亩,耕地2.2万亩,水田1.35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木薯、玉米、甘蔗、辣椒等,盛产八角、玉桂、茶叶、杉、松、竹子等。官垌镇地处亚热带,素来享有“八角之乡”之称,全镇共有八角林10万多亩,挂果8万亩,年产量约1500万公斤,产值900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民稳定收入的经济支柱。

行政区划

全镇下辖17个行政村,分别是:官垌村、芳田村、月光村、垌口、文明村、福明村、平石村、旺充、垌表村、江口村、龙地村、文丰村、大岸村、甜竹村、群生村、历山村、东叶景村 ,293个村民小组。

经济发展

官垌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以八角为主的经济林"三分江山有其一"的格局,全镇共有八角经济林约12万亩,总产约1500万公斤,总收入约4550万元,官垌的八角进行了注册商标,名曰"万山牌"八角,官垌已成为全县生产八角最大的基地之一。另外,在养殖方面,淡水鱼养殖面积达2260亩,总产约380万公斤,产值约12160万元,官垌鱼以其独特清甜的味道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并远销钦州、北海、玉林、南宁、广东等地。2010年,国家农业部准予“官垌草鱼”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登记。八角、官垌鱼已成为官垌镇的主要经济支柱。改造两条旧街;成功开发南北小区,加快了垌口、大岸、文明、历山等新村建设步伐;官垌人杰地灵,热情好客,以其优美、秀丽的山水风光,"山绿、水青"而著称,官垌的名胜古迹有地处福明军营顶传说李自成部队的"百二火灶"遗址、官垌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官垌牛皮滩瀑布景点等。

企业成效

官垌鱼初具品牌效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宣传,进一步打响了“官垌鱼”名气。2010年5月“官垌草鱼”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成为钦州市首个获得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并且辐射带动小江、福旺、寨圩、六硍、平睦等镇生态养鱼生产,进一步做强做大官垌鱼产业。年产值7000多万元,产品畅销全区,供不应求,价格持续升高,成为官垌镇人民群众稳定增收的经济支柱。

八角生产形成规模

我镇通过建立官垌镇八角生产专业协会,主动对接市场,带动群众发展八角生产,建设历山至平石17公里八角经济长廊,实施八角种植改低创高等措施,推进了八角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全镇共种植八角八万亩以上。

茶业产业打造开始起步

山高雾浓,雨水充足等优势,引进乌牛早、金萱、白茶等优质品种,大力发展茶叶产业,2010年5月,浦北官润茶业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注册了“官润春”茶叶商标,为打造茶叶品牌、壮大发展官垌茶业产业奠定了基础。

特色产业

综合来看,镇党委、政府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出台有力有效的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可以概括为“传统产业迈大步,特色产业添新军”。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和多种原因影响,特色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支柱产业,尚未起到带动山区农民全面致富奔小康的作用。深入分析,山区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山区百姓发展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山区农民种粮种菜自给自足,经济来源主要依赖砍伐出售竹木、为林场打工、外出务工。“靠山吃山”观念根深蒂固,其另一层意思就是吃饱即可,大部分群众缺乏经商致富进一步开拓市场意识。于是温饱不愁,既无近忧,亦无远虑,大部分人不思发展,也有人想发展怕困难、不敢投入怕风险,因而不愿改变传统的生存方式,认为年年走老路更安稳。

发展资金缺乏

由于上一个原因,广大山区群众家底薄,外出务工攒点钱的都用于建新房了,谈到发展新产业普遍缺资金。如发展规模养鸡,进行八角改技,扩大官垌鱼养殖规模,引进高等茶苗等,这就使很多农户拿不出本钱,少部分有能力投资的又不愿冒这样的风险。又如林木种植产业,成片种植杉木,全部收回投资要几年时间,是先投入后收益,一些群众缺乏资金投入,只能粗放管理,造成低投入、小规模、低产出的恶性循环。再如发展特色新项目,投资大、风险更大,绝大部分人都不敢尝试。

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

现有的各项特色产业的专业生产农户不多,大户更少。如传统的官垌鱼养殖除了官垌鱼养殖协会外其它基本上是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生产,大中型生产基地数目还远远不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出售价格被商贩压得较低。茶叶产业还远远没有形成大规模种植,个体分散经营,阻碍了茶叶品种的全面改造。

加工业拉动力不强

虽然竹木加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但生产能力不大,且生产出来的多为半成品,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大多数八角仍为原始产品销往外地,没有在当地形成增值效益。官垌鱼养殖业发展较快,高档茶叶没有现代化、设施型的加工企业,加工仍处于手工作坊型,规模小,效益低。

科技支撑力度不足

山区农民科技素质较低,新技术普及难度大,群众渴盼的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和经常性的服务咨询指导还得不到满足,影响了特色产业做大和发展新项目。推进山区乡镇特色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依托本地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地方优势、能带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这是山区乡镇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进一步挖掘山区资源潜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要进一步引导提高山区农民思想认识,大兴发展特色产业之风传统观念中的小农意识中杂揉着惰性思想,必须动脑筋、花大力气才能转变。要有意地了解和收集其它地方发展山区特色产业的成功典型,编写成生动材料在群众中宣讲,有条件的也可将成功案例拍摄制作成光盘让群众观看,或组织农民代表到特色产业发展基地、销售市场参观。通过考察学习,取他山之石以攻“顽玉”,山区百姓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受到冲击与启迪,激发创业的动力。要想方设法突破资金投入缺乏的“瓶颈”解决途径有二:一是银行贷款,二是社会资本。按一般的金融机构贷款条件,农民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农口各部门和乡镇政府要积极与银行沟通协调,对于确实值得扶持发展的特色产业项目,应从怎样帮农民贷到款这个立足点出发,共同出主意、想办法;要让金融机构看到特色产业发展潜力,争取上级银行的政策允准,把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列入信贷扶持重点,每年下达专项贷款,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山区乡镇政府要安排干部为农民解决抵押、担保和办理手续繁多等难题。同时要积极运用贴息、补助等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山区特色产业。

制定措施

镇党委政府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完善发展机制,出台有力措施。作为传统山区农业乡镇,底子薄,原始资本积累不足,单靠自身的实力难以实现大发展。官垌镇跳出镇域谋定位,克服自身地理环境的不足,围绕“一颗八角、一条官垌鱼、一根甘蔗、一片茶叶”整体思路,大力培植以八角种植加工、官垌鱼养殖、糖蔗和茶叶生产为主的特色农业。通过发挥八角协会、官垌鱼协会的作用,全面提升改造八角种植业,推广应用淡水鱼标准化养殖。同时积极推广“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糖蔗生产,发挥土壤肥沃、山高云雾浓、汛期长雨水足的地理优势,引进金萱、白茶、乌牛早等优质品种,大力发展茶业。

扶持发展

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应通过政策促动、服务推动、典型带动的措施,因此培育带头大户很重要。要在山区农民中广泛宣传,动员群众转变思想,懂得运用市场手段进行操作;需跨乡镇发展的更要乡镇间充分协作,使发展规模产业的大户能够优先享受到政策倾斜带来的优惠资源。乡镇领导、乡村干部要为中大型特色产业项目的开工、投产、经营提供热情细致的“保姆式”服务,真正扶持出一批大户来,切实增强发展特色产业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要创新技术培训方式,提高山区农民创业能力提高科技素质、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是激发山区农民创业动力的前提,也是发展特色产业的保障。应整合利用好各种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产业基地、示范户带动和指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要进一步完善山区乡村技术服务机制,开通咨询服务热线,发展跨村、跨乡镇的专业生产合作社或生产经营销售协会,促进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提高科技素质、增强创业能力,加入到发展特色产业的队伍中来。要开发利用珍稀资源,发展新项目,创立新品牌追求绿色健康是当代人的普遍渴望,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从全国各个山区来看,充分发挥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已经成为热点,传统的竹木加工、林下养殖、茶叶种植已是“遍地开花”,市场竞争加剧。所以既要做强传统产业,更要发展新的特色产业。要引导农民树立“特色就是竞争力,绿色就是生命力”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优势发展产业。如官垌镇自然环境优良,山区植物资源丰富,空气清新,水质好,环境优美,同时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在千亩八角林中开辟特色果蔬园,发展养鸡、立体特色水产养殖,将“吃官垌鱼,品高山茶,饮山泉水,闻八角香”融为一体,将资源瓶颈转化为无以比拟的山区竞争优势,这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是一篇值得一做的大文章。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惠民工程

“总投入50万元、三层建筑面积达540平方米的镇敬老院共安排20人入住,这里有独立住房、卫生间,政府又添置了崭新的被铺蚊帐、铁床和木柜,太阳能热水器随时供应上热水,生活可便利了。”说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我的晚年福是共产党给的。”街道自来水管道入户安装已达270多户,居民群众用上安全洁净甘甜自来水的喜悦表情溢于言表,育龄群众在刚投入使用的崭新计生服务楼内接受安全便捷、热情周到的康检服务,文化站综合楼也让群众多了一个学习充电、掌握实用致富技术的好去处。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发扬“求真务实、令行禁止、学思结合”的工作作风,充分调动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全镇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镇项目建设四面开花,使总投资达700多万元的镇敬老院、自来水厂、文化站综合楼、计生服务楼、江口小学、松山学校新教学楼等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群众受益面日益增多。一件件惠民工程的落实,既锻炼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行力,更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发展思路

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找准山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与定位。创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科学调整产业布局和种植结构,提高特色农业规模效益,实现以特色农业富民的目的。官垌镇以“农业立镇、工业强镇、生态靓镇”为发展思路,打造“和谐、平安、生态”新官垌,致力于本镇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把改变山乡面貌的着力点放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积极发展官垌鱼养殖、八角种植、茶叶种植等农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并确定了培育农特色产业为支柱的发展路子。

视频

官垌镇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