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宏道镇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地处定襄县东北部,忻定盆地东北缘,滹沱河中段北岸,东、南与河边镇、神山乡隔河相望,西与季庄乡毗连,北与原平市南白乡东社镇接壤,东北与五台县东冶镇、建安乡相邻,距定襄县区约40千米, 区域总面积59.66平方千米。

1949年,宏道镇境域属定襄县第六区;1984年8月,由宏道公社改为宏道镇。 截至2018年末,宏道镇户籍人口为27128人。 截至2020年6月,宏道镇下辖18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西街村。

2018年,宏道镇有工业企业1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9个。[1]

简介

宏道机场

五台山机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无畏庄村,南临海河支流滹沱河,北依五台山支脉漆郎山,是由山西省军用机场扩建成的军民合用机场。

五台山机场将与空军某机场实行军民合用并进行扩建,飞行区按4C标准设计,建成后的航站区年旅客吞吐量为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70吨,预计投资为近5亿元人民币。

五台山机场位于宽阔的忻定盆地滹沱河岸边,连接正在建设的横贯东西,直通河北、内 蒙古、陕西的高速公路,并与太原到大同的高速公路相衔接。不但会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拉近与祖国各地的距离,加快我省旅游业龙头五台山走向世界的进程,而且优化了这一区域的运力结构,激活了周边的雁门关、芦芽山风景区。五台山机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史虎生告诉记者:有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与重视,有一线工作者不畏艰辛,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我们将加速度、大力度,克服一切困难,早日将智慧、吉祥的五台山银鹰飞上蓝天。

五台山机场为军民合用的国内支线机场,开辟五台山飞往北京、上海、昆明、三亚、广州、成都、长沙、乌鲁木齐8条航线,设计目标年为2020年,旅客吞吐量为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1570吨,飞机起降量4550架次,最远航线(三亚)航程2463公里,飞行时间202分钟,机场建设工期为二年。

开工奠基

2010年6月9日上午,位于定襄县宏道镇的空军定襄机场,盛装溢喜气,鼓乐声震天,佳宾如云集,军民齐欢腾。备受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省委、省政府重视、关怀和支持的五台山飞机场建设在这里隆重举行推进会。[2]

地理位置

宏道镇位于忻定盆地东北边缘,定襄、五台及原平市的金三角地带。朔黄铁路、三瑶线、刘宏线、忻宏线、向宏线等铁路公路在宏道镇交汇辐射。宏道之名旧时写作"横道",传说"村前有横亘定襄、五台之大道而得名"。清光绪丙子年举人郭岚取其谐音改写为"宏道",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宏道镇距定襄县城16公里,距忻州市区35公里,距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区110公里。宏道镇东距大运高速宏道出入口25公里,南距忻阜高速蒋村出入口9公里,距蒋村火车站9公里。距五台山军民合用机场(定襄机场)3公里。

建设情况

基层组织

宏道镇党委下设23个支部,其中农村支部l8个,党员628名。2009年我镇党建工作以人才培训、党员发展、村级阵地建设、现代远程教育以及"三级连创"活动为重点,坚持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工作部署到位。制定了党建工作制度,明确了党建工作的职责任务并经常组织检查。二是工作措施到位。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镇领导干部坚持每月深入到党建责任点1至2次,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开展"红旗支部"和优秀党支部书记的评选活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考核奖惩到位。将党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工作中,镇党委与党支部、包村干部逐一签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将支部班子年终述职述廉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情况纳入年底考核范畴,奖优罚劣,推动落实。同时,镇党委还从5个方面夯实工作基础:(1)以集中换届为契机,配强村支部班子。(2)全面推进阵地达标建设,辛安、东街2个新建党支部活动场所已全部完工,总投资70余万元,预计明年年底实现村村有适用办公活动场所。(3)实现党员档案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年底建成党员电子档案库,进行动态管理。(4)积极推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使党员教育经常化、规范化,已完成l 6个网点建设。(5),把好入口关,在有文化、有素质、致富能力强的青年中培养党的后备力量。[3]

经济和社会发展

乡镇企业方面,我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大突破。投资1600万元的金石锻造有限公司和分别投资1000万元的远洋法兰有限公司、荣顺法兰有限公司相继建成投产;特色企业晟龙木雕艺术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产品供不应求,年生产加工木雕产品2万件,特别是"四大名楼"、"应县木塔",工艺精湛、制作考究、享誉全国。"应县木塔"大型模型,被山西省政府作为香港回归的贺礼赠送,荣登国庆六十周年"魅力山西"彩车,在天安门广场亮相,同时还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科技馆等重要场所陈列收藏。截至2009年10月,全镇乡镇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8800万元,同比增长9%,农业大镇正在向经济强镇努力迈进。

商业贸易比较发达是该镇的一大特色,仅镇区就有商业门店400余个,涉及机械、汽摩、家电、服装、日杂、餐饮等十几大类数百个品种,商业惠及周边季庄、东冶、东社、南白等9个乡镇15万余人,2009年预计可实现收入8000万元。

宏道镇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素有"山西文风数二定,定襄尤数宏道镇"之说。近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扶持和推动下,全镇各界齐心协力打造文化名镇,恢复了沉寂多年的民间刊物《宏道诗画》,为群众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精神文化大餐,传统的头盔、戏服制作、木雕、石雕、八音会、面塑、剪纸等民间工艺文化异彩纷呈,焕发出勃勃生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宏道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多次接受国家、省、市领导的观摩考察,受到广泛赞誉。

晋东北的宏道镇所产黄酒,口感绵甜醇香,风味别具一格,更是北方酒文化中的奇葩。

素有三晋文化名镇之称的宏道镇,位于忻定盆地东部,当地富产优质黍米,并蕴含天然矿泉水,有着酿造黄酒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其黄酒酿造历史悠久,远古就有加工、引用黄酒的记载,直至民国时期,本地区的农家均自酿黄酒、自品其美、自享其乐。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忍痛坚决关停了高能耗、高污染的宏道镇水泥厂,连续多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特别是积极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妥善处理各类信访事件,连续三年无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登记。全镇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进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

新农村建设

全镇先后有l0个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和推进村。新修通村公路l2公里,硬化村中路48公里,亮化街道5 0余条,新建高标准文化广场5个,文化大院2座,卫生所5个,完成学校危房改造工程7项,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总投资近600万元。全镇18个村实现了集中供水,解决了9000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文化设施逐渐配套。以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为主阵地,配置了电脑室、图书室、棋牌室、篮球场、单双杠、乒乓球桌等文化和体育健身设施。投资近200万元进行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完成场地硬化18个,共12000平方米,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宏道镇政法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宏道镇建设的更加美好,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

文化教育

"山西文风数二定,定襄又数宏道镇",这句自古以来的民间俗语的传唱久久不绝于耳。宏道镇区内共有公办7所学校。小学有:东街小学、西街小学、南街小学、北街小学、南门外小学。初中有:宏道镇初级中学校,其前身是辛亥革命先驱续西峰先生于1906年创办的川路学堂。高中有:宏道中学。另外有很多的民办幼儿园,以及正在筹办的宏道镇中心幼儿园。除此之外,还有舞蹈学校、音乐类培训学校等。

宏道镇最著名的当属八音会。一串激越的唢呐声顺着土筑的庙墙飘出来,这是流行于晋北一带的八音会的古老格调。在喜庆的节日里,旋律昂扬而欢快,音色绮丽而恣肆。这是有名的"大得胜"套曲,带有浓重的宫廷韵味。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北社东村出了一个官拜都察右副都御使的高官,姓李名楠。不仅李楠如此了得,他的儿子更胜一筹,被当朝天子明神宗朱翊钧钦点为郡马。郡马爷在省亲故里的时候曾带回一支御用的鼓乐班,唢呐、海笛、笙、鼓、锣、镲、梆子等八种乐器组合的乐班,吹奏出来的旋律统称为八音会。朝有雅乐,午有宴乐,晚有清乐,这就是鼓乐班的工作流程。在农家清淡的岁月里,居然能聆听到来自紫禁城的皇家音乐,对任意一个北社东村的村民来讲都是一种额外的奢侈。不知为

什么,郡马爷在重返京城的时候并没有带走这支乐班,而是让它扎根在了洪福寺旁的郡马故里。古老的宫廷音乐绵延到今天,已成为晋北民间婚丧嫁娶等隆重场合所必备的一道程序。当然,欢庆的旋律并不局限于"大得胜"或"过街"、"绕天飞"等曲目,而送葬和悼唁时的曲子却大多固定为"哭皇天"、"西方赞"等几支节奏缓慢,音色悲怆,音阶起伏跌宕的旋律中,而"西方赞"、"箴言"、"柳叶青"等几组曲牌,均出自五台山的庙堂音乐。谁能否认这些庄重的音律曾经伴随着洪福寺的暮鼓晨钟舒缓地流淌在昨日的大雄宝殿的神龛上,瓦当上,甚至每一块附满青苔的方砖上呢?所幸,洪福寺总能在这种祥和典雅抑或欢快炽烈的氛围里体味到那段流逝已久的风华。

宏道镇的史家乐班,据说是那支御用鼓乐班的后裔。依然健在的史全全老人在讲述一些旧有的家规家训时说,他们史家鼓班世代相传称呼北社东村李家为"东家",而他们所吹奏的曲调里的确存在着佛教音乐的清晰脉络。

宏道人喜欢舞文弄墨,自古以来文人辈出,著书立说、讲学教授者甚众,举人进士、志士仁人,诗文璀璨,辞采纵横。古有李徽、李楠等达官显贵,近有西峰、范亭等热血将领,均才思敏捷,素有文名,70年代宏道的诗歌创作风起云涌,街头板报《宏道诗画》驰名远近,曾成为全国农村文化的典型。新世纪以来,虽不乏骚人墨客交相辉映,但文化名镇以文化立镇文化创新文化狂欢的图景仍然任重道远,宏道文联的成立预示着宏道的文化事业将会进一步繁荣昌盛我们坚信,在宏道新一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宏道将沿着建设"农业大镇、工业新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的思路顺利前行,宏道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

折叠编辑本段转型发展 山西忻州市定襄县宏道镇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努力推进农业高效化、工业新型化、镇域城镇化、产业多元化,步入转型跨越发展快车道。

"十二五"期间,宏道镇将以建设"四区两街"为主抓手,分别投资1000万元和500万元建设幸福小区和北门外大街,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城镇化水平。农业方面,该镇将抓住设施农业这一重点,建设3000亩梨果改良基地、5000亩瓜菜种植基地和3000亩小杂粮种植基地等三个特色种植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增效。同时,该镇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马城工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园区2个产业园区,增强镇域经济实力。改善民生方面,主要抓好五台山机场建设、宏道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总长11公里的三瑶线建设等三项重点工作,切实改善民生。[5]

旅游资源=

洪福寺

洪福寺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东北23公里之宏道镇北社东。原为一座寺院,现存坐北朝南正殿五间、东配殿五间、西配殿拆剩两间,南面山门一座和四周围墙。 2000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留念湖

留念湖位于宏道镇东南方向留念村内,这里风景如画,景色迷人,杨柳依依,湖水荡漾,是人们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漆郎山

漆郎山在定襄又称柏树岭,寓意其特征;在原平的南白等地又叫做南山,点明其方位。南山只对于北坡的居民而言,柏树也只能让山南的农民去探询陈腐时光背后的荫蓊,好在它们共同拥有一个名字,那就是被司马迁尊崇为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先生的雅号。[6]

历史沿革

春秋后期(公元前541年后)属晋,战国时属赵。春时,属太宗郡。西汉时,为阳曲县,属太原郡。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移阳曲于太原界,在阳曲故城置定襄县属新兴郡(治段九在原,即今忻州市)。西晋时,在定襄境西北置晋昌县同属新兴郡。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年),政新兴郡为晋昌郡,定襄县与晋昌县同属晋昌郡。不久,晋昌郡复名新兴郡。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蒲子县(原地在今陵县)侨置定襄境北。太原真君七年(446年),并晋昌入定襄县。教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定襄县属永安郡(郡活在定襄县城)。北齐武成帝时(562--564年),移平寇县(原地在今忻州市东10里)干定襄境内东南,后废定襄县和蒲子县。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移交寇县于崞县,如此并入秀容县(今忻府区)属楼烦郡(治所静乐,即今静乐县)。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此地为刘武周所辖。四年,唐复置定襄县,属忻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忻州为定襄县郡(治所秀容),定襄仍属之。肃宗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为忻州,定襄县复属忻州。五代因之。北宗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并定襄入秀容县。哲宗元元年(1086年),复置安襄县,属忻州。金、元、明、清、定襄县均属忻州。

1914年(民国3年)5月定襄县划归雁门道。1938年1月,划入晋察冀边区晋东北区。1942年12月,属晋察冀边区第一专区。1944年9月,属晋察冀边区冀晋区第二专区;同年10月,与忻县东部合为忻定县。1945年11月,分置定襄县。1947年11月,属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二专区。1948年8月,划归晋中区第一专区。1949年3月,属太原市忻县专区;8月,划归山西省忻县专区。

1958年12月,与忻县合并为忻定县,属金杯专区。1961年8月复置定襄县,属忻县专区(忻县地区)。1983年8月,忻县地区改称忻州地区,定襄县仍属之。2000年忻州地区改为忻州市,定襄县仍属之。

隋初,属铜川县。唐时为清凉府,属五台县。宋时为崇仁寨,属崞县。清光绪8年时,为同川乡崇仁都,属崞县。又筑宏道堡(宏道)、崇仁堡(北社)。

民国时期,为崞县二区,驻宏道镇。

1937年12月,为东崞县二区,驻宏道镇。

1943年11月,为崞代县二区,驻宏道镇。

1946年2月,为东崞县二区,驻宏道镇。

1946年7月,为崞县二区,驻宏道镇。

以1946年10月为界,之前宏道镇一直与同川其余村庄同属一个行政区域。

1946年10月,宏道镇及西社、北社东、北社西、南社、平东社、贾庄、辛安等七个村由崞县划归定襄县。定襄县增设第六区,辖宏道等村。

1950年3月,宏道、西社、北社东、北社西、南社、平东社、贾庄等七个村仍划归崞县。崞县增设九区,驻宏道镇。

1954年8月,宏道、西社、北社东、北社西、南社、平东社、贾庄等七个村又划入定襄县。定襄县增设西社乡、北社乡、宏道乡。

1956年4月,定襄县设置宏道镇,撤销西社乡、北社乡、宏道乡。

1958年9月,定襄县成立东风人民公社(季庄)。

1958年12月,定襄县与忻县合并为忻定县,东风公社分为东风人民公社(宏道)和高峰人民公社(受禄)。

1961年8月忻县、定襄县分置后,宏道属定襄县。宏道公社辖宏道东街、宏道西街、宏道南街、宏道北街、宏道阁街、宏道南门外、西社、南社、平东社、北社东、北社西、留念、大营、马城、嘴子、辛安、无畏庄、贾庄等18个大队。

1984年8月,定襄县宏道公社改为宏道镇,下属18个大队改为18个村民委员会。

大同银行始末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10月29日,太原起义成功。当天,阎锡山在省咨议局会议上当上了山西省都督。三四天后,阎锡山请从山西大学堂辍学归家密谋反清起义的续西峰到太原,商议山西革命继续发展之事,决定成立晋北地方武装忻代宁公团,续西峰任团长。

11月上旬,续西峰由太原回到崞县西社村(即今定襄县宏道镇西社村),迅速与忻州、代州、宁武府各县的同盟会员联系,在几天内就成立起了由3000健儿组成的忻代宁公团。忻代宁公团的领导人员还有:副团长康佩珩(未到任,在五台县活动),统领弓富魁,参谋长赵三成,粮台督办赵丕廉,文牍续式甫,右翼游击队队长贺炳煌、副队长任涌,左翼游击队队长史宗法、副队长赵承绶,总部卫队长续范亭、副队长续庭梅,忻县分团团长王建屏,定襄分团团长贺炳煌,静乐分团团长武泽霖,崞县分团团长邢斌丞,五台分团团长康佩珩,繁峙分团团长任涌,宁武分团团长丁致中。

忻代宁公团成立后,阎锡山并不发给军饷,公团的一切费用完全自筹。为此,续西峰在宏道镇成立了银行,称"大汉银行 ",自兼行长,赵丕廉任督办,委续自保(同盟会员)任帮办兼筹饷员,续成文(同盟会员)任筹饷员,续明甫(同盟会员)任会计。大汉银行下设捐款委员会、验契委员会。捐款委员会负责办理劝捐,接受富户的自愿捐款,当时宏道地区很多开明富户都捐了款,有捐三五百两银子的,也有捐千儿八百两的,平东社村李谦益堂就捐了3000两。验契委员会负责办理验契筹款。为了能够筹集到较多的款项,用以保证忻代宁公团的需要,续西峰又设立了大汉银行在忻州城、崞县城、原平镇、定襄城、五台城等地的分行,所筹款项全部用于公团军饷和军用开支。同时,设立了粮店、布点、鞋店等,保证了公团的后勤供应。

11月28日,忻代宁公团从原平镇誓师北伐,大汉银行各机构人员大部分在赵丕廉的带领下随部队奔行往大同,少数人由续自保带领留守宏道镇。12月5日,忻代宁公团到达大同。第二天,大汉银行在赵丕廉的主持下在大同城内办公。为了搞好前线筹资事项,银行吸收白英、续满(续西峰族叔,大同永裕庆钱铺的掌柜)等当地士绅和富商加入。不几天,大汉银行在大同筹到3万多两银子,于是发行了纸钞,面额有伍元、叁元、贰元、壹元、伍角、叁角、贰角等数种,在市面上流通。在坚守大同40天中,公团发给官兵每人1件皮袄,每人每天40个铜元,确保了官兵抗御清军期间的部队后勤供应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1912年1月17日,忻代宁公团完成了坚守大同、牵制清军的战略任务后撤出大同,仍回到忻代宁防地,团部设在西社村。大汉银行也随部队撤回宏道镇。这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续西峰将大汉银行改名为"大同银行",意在遵行五族共和、实现世界大同;同时,各分行也随之更名。于是,又发行了大同银行纸钞伍元、叁元、贰元、壹元、伍角、叁角、贰角,在市面流通。

续西峰率忻代宁公团回到西社后,随即带领军民开挖广济渠;同时还设立平民工厂、开矿、炼铁、在滹沱河畔植树造林。为了给开渠和兴办实业筹集经费,大同银行又成立了利导公司、天眷公司、天庆店、天顺公、万盛得、集成店等商号。广济渠修成后,沿河3县(忻县、定襄、崞县)28村6万亩耕地得到灌溉,亩产由原来的八九十斤增加到300斤;至今,定襄县40多个村庄的11万亩耕地受益无穷。

1914年夏,阎锡山投靠袁世凯,缉捕续西峰和忻代宁公团诸将领,续西峰、贺炳煌、续范亭、续式甫、邢斌丞、续明甫等都逃离山西(后均汇聚陕西华山下,参加了共议反阎讨袁方略的华山聚义),大同银行至此结束。

大汉/大同银行存世虽然仅仅2年多,但它为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奠定定襄县产粮大县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当载于史册。

目录

=风俗庙会

2009年宏道镇五月十三古会会场及跤场农历五月十三是宏道的古庙会,俗称"老爷磨刀会",为祭祀武圣关羽而得名,几乎在每年古会期间都举行摔跤挠羊大赛,各地跤手云集,观者如潮,大赛通宵达旦,高潮迭起,可谓宏道人和摔跤爱好者的一件盛事。忻州是全国著名的跤乡,宏道的摔跤活动也基础广泛。人才辈出,留念朱富山、东街薄建伟、西社续俊根、西街杨汉云等,均在全国乃至世界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