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廖剛傳
宋史·廖剛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目錄
原文
廖剛字用中,南劍州順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錄除國子錄,擢監察御史。時蔡京當國,剛論奏無所避。丁父憂,服闋,除工部員外郎,以母疾辭。
紹興元年,盜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順昌民以剛為命。剛喻從盜者使反業,既而他盜入順昌,部使者檄剛撫定。剛遣長子遲喻賊,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尋召為吏部員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親兵自將,所以備不虞而強主威。願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居則以為衛,動則以為中軍,此強幹弱枝之道。」又言:「國家艱難已極,今方圖新,若會稽誠非久駐之地。請經營建康,親擁六師往為固守計,以杜金人窺伺之意。」
丁母憂,服闋,復拜給事中。剛言:「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今諸將之兵備江、淮,不知幾萬,初無儲蓄,日待哺於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獻三說,將校有能射耕當加優賞每耕田一頃與轉一資百姓願耕假以糧種復以租賦。上令都督府措置。時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猶率群臣遙拜淵聖①,剛言:「禮有隆殺,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望勉抑聖心,但歲時行家人禮於內庭。」從之。
鄭億年與秦檜有連而得美官,剛顯疏其惡,檜銜之。金人叛盟,剛乞起舊相之有德望者,處以近藩,檜聞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書,而以王次翁為中丞。初,邊報至,從官會都堂,剛謂億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約,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億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紹興十三年卒。 (節選自《宋史•廖剛傳》,有刪改)
譯文
廖剛字用中,是南劍州順昌人。宜和初年,從漳州司錄被任命為國子錄,提升為監察御史。當時蔡京掌權,廖剛論奏無所顧忌。父親去世服喪,服喪期滿,授工部員外郞,因母親有病推辭不受。
紹興元年,鄰州出現了盜賊,官吏全都逃走,順昌人都聽廖剛的命令。廖剛告知跟隨盜賊的人回來就業,接着其它盜賊進入順昌,部使者用檄文徵召廖剛安撫平定。廖剛派長子廖遲規勸盜賊,賊知道廖剛父子有信義,也都散去。不久召入任吏部員外郞,進諫說:「古代天子一定有親兵自己率領,用來防備意外並加強君主的威勢,希望考核舊制,挑選精銳為親兵,平常作為防禦,行動時作為中軍,這是強幹弱枝之法。」又進諫說:「國家艱難已達到頂點,現在正要圖謀革新,像會稽這樣的地方確實不是可以長久停留的。請重點建設建康(南京),親率六軍前往作為固守的計策,以杜絕金人有攻占的想法。」
母親去世服喪,服喪期滿,又被任命為給事中。廖剛進諫說:「國家不能一天沒有軍隊,軍隊不能一天沒有糧食。現在眾將的軍隊防守江、淮,不知幾萬人,開始沒有儲蓄,每天等待東南運來的糧餉開飯,浙民已經貧乏,想除去這個憂患不如屯田。」於是獻上三條建議,將校有能射獵耕種的,應當給予優厚的獎賞,每耕田一頃,給他升一級武階;百姓願意耕種的,借給他們糧種,用租賦償還。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這件事。當時徽宗已經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還率領群臣遙拜淵聖(宋欽宗),廖剛進諫說:「禮有厚薄,哥哥為君就用君禮對待他,自己為君就用兄長之禮對待他,希望您抑制內心的感情,只要逢年過節在內廷行家人禮就可以了。」
鄭億年因與秦檜有關係而得到位高祿厚之官,廖剛公開上奏章揭發他的惡行,秦檜恨廖剛。金人背叛盟約,廖剛請求起用德高望重的舊相,安排到臨近邊防去守備,秦檜知道後說:「這是想把我放到什麼地方呢?」改授工部尚書,而以王次翁為御史中丞。當初,邊境地區向朝廷匯報情況的文書到時,屬官聚集在都堂,廖剛對鄭億年說:「你(當初)用百口保證金人(不侵犯我們),現在金人已經背叛盟約,有什麼面目還待在朝廷呢?」鄭億年為祠祿官而離朝。廖剛第二年退休,紹興十三年去世。 [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