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宋史·唐文若傳

宋史·唐文若傳出自《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宋史》卷帙浩繁,共兩千多人的列傳,比《舊唐書》列傳多出一倍,《周三臣傳》將韓通、李筠、李重進同列,橫跨五代至宋初,彌補過去新舊五代史之不足。[1]

目錄

原文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登進士第,分教潼川府。給事中勾濤薦自代,詔赴行在所,高宗特旨通判洋州。洋西鄉縣產茶。使者韓球將增賦以市寵,園戶避苛斂轉徙,饑饉相藉,文若力爭之,賦迄不增。再通判遂寧府。會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發庫錢募游者,振活甚眾。又力請於朝,除田租二萬一千頃,築長堤以捍水勢,自是無水患。秦檜死,上訪蜀士於魏良臣,以文若對。二十六年,以光祿丞召,改秘書郎,為《文思箴》以獻。自檜主和,朝論諱言兵,故文若以此風焉。遷起居郎。將命以掌制時有為宣和執政請恩為司諫凌哲所彈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詩》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為譏己劾文若狂誕出知邵州。上屢為近臣言唐文若無罪,可改近郡。知饒州,興學宮。餘干嘗有劇盜,巡尉不能制,文若遣牙兵捕而戮之。加直敷文閣,移知溫州。三十一年,召為宗正少卿。金人犯邊,文若求對,首建大臣節制江上之議。

時諸將北出,捷書日聞,上下有狃志,獨文若憂之,圖上元嘉北伐故事。上諭文若以創業所歷艱苦及敵情反覆甚悉,文若對曰:「願陛下深察大勢,趨策之長而避其短,無循前代軌轍,則大善。」未幾,諸軍退守,金主自將,淮南盡沒。詔百官廷議,文若畫三策,一請上親征,二乞遣大臣勞軍,三乞起張浚。工部侍郎許尹是其言,眾遂列奏上之,不報。文若尋面對,上問曰:「今計安出,卿熟張浚否?」曰:「浚守道篤學,天下屬望,今四十年,天不死浚嶺海,正為今日。」上矍然曰:「援浚者多,非卿無以發此。」數日,緩親征之期,起浚知平江府,蓋上以浚雖忠愨,喜功,將士多不附。文若復言浚本以孤忠得眾,尋改浚鎮建康府,將以為江、淮宣撫使,中沮之而止。乘輿幸江表,以起居郎兼給事中,直學士院,同群司居守。駕還,遷中書舍人。孝宗嗣位,張浚以右府都督江、淮軍事,文若時以疾請外,除敷文閣待制,知漢州,尋改都督府參贊軍事。除知鼎州,改江州。乾道元年卒,年六十。追贈左通奉大夫。

譯文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考取進士第,分教潼川府。給事中勾濤舉薦他代替自己,(皇帝)下詔令讓他趕赴行在所,高宗頒特旨讓唐文若任洋州通判。洋州西鄉縣出產茶葉。使者韓球將要增加賦稅來博取恩寵,種茶園戶為逃避濫征賦稅而輾轉遷移,災荒飢餓相逼,唐文若極力爭論此事,賦稅最後沒有增加。再次通判遂寧府。適逢大水,百姓很多都被淹死,唐文若到城牆上,拿出府庫中的錢招募善游水的人,救活的人很多。又極力向朝廷請求,免除兩萬一千頃地的田租,修築長堤以阻攔水勢,從此沒有過水災。秦檜死後,皇上向魏良臣訪求蜀地的賢士,魏良臣以唐文若來回答皇上。二十六年,用光祿丞的之職徵召他,改任為秘書郎,(唐文若)做《文思箴》進獻。自從秦檜主張講和,朝廷里很多人都避諱談論用兵,所以唐文若用這篇《文思箴》諷諫。遷為起居郎。將要任命他起草制書,當時有替宣和時執政官請求恩典的,被司諫凌哲彈劾,唐文若喜歡他的直率,作《禾黍詩》來讚美他。(但)侍御史周方崇認為這是在譏刺自己,於是彈劾唐文若狂妄放誕,之後(唐文若)被調出京城任邵州知州。皇帝多次向近臣唐文若沒有罪過,可以改任更近的州郡。擔任饒州知州,興建學宮。

餘干曾經有厲害的強盜,巡尉官都不能制伏,唐文若派遣親兵抓來殺掉他。加官入值敷文閣,調任溫州知州。三十一年,召還任宗正少卿。金人侵犯邊疆,唐文若請求覲見奏對,首先提出派大臣節制統率長江防務的建議。當時諸將北上出兵,每天都聽得到捷報,朝廷上下都有驕傲的表現,只有唐文若很擔憂此事,於是畫圖奏上南朝時的宋文帝元嘉時北伐的舊事。皇上對唐文若傳諭說自己對於創業時所經歷的艱難困苦以及敵人情況變化非常了解。唐文若回答說:「希望陛下仔細審察天下大勢,發揚長處而迴避短處,不要重蹈前人的軌跡車轍,就太好了。」不久,各路部隊退守,金主親自統率大軍,淮南土地全部失去。下詔百官上朝商議,唐文若籌劃了三種方案:一是請皇帝親自征討;二是請派大臣慰勞軍隊;三是請起用張浚。工部侍郎許尹贊同唐文若的計策,於是大家列名上奏他的意見,但(皇帝)沒有回覆。唐文若旋即覲見,皇上問道:「如今計策怎樣決定?你熟悉張浚嗎?」

唐文若說:「張浚堅守正道篤信儒學,天下人寄予期望,現已四十年,老天爺不讓張浚死在嶺海,正是為了今天。」皇上猛然省悟銳:「舉薦張浚的人很多,不是你還不能啟發這個道理(不是你還不能讓我做出這個決定)。」過了幾天,皇帝延緩親征的日期,起用張浚為平江府知府,因為皇上認為張浚雖然忠實,但好大喜功,將士很多都不親附於他。唐文若又進言說張浚本來就靠忠貞自持得到眾人信任,不久改命張浚鎮守建康府,將要任命他為江、淮宣撫使時,因為宮中有人阻止而作罷。皇上到江南,唐文若以起居郎兼給事中,入值學士院,同各部門留守京都。車駕回朝,遷為中書舍人。孝宗繼位,張浚以右府都督江、淮軍事,文若當時因病請求補外,授任敷文閣待制,任漢州知州,不久改任都督府參贊軍事。授任鼎州知州,改任江州。乾道元年去世,享年六十歲。追贈左通奉大夫。[2]

作者簡介

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3]

阿爾拉·阿魯圖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儘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