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顏竣傳
宋書·顏竣傳出自於《宋書》,此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沈約撰,含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於後代的研究。[1]
目錄
原文
顏竣,字士遜,琅邪臨沂人,光祿大夫延之子也。竣初為太學博士,太子舍人,出為世祖①撫軍主簿,甚被愛遇,竣亦盡心補益。元嘉中,太祖不欲諸王各立朋黨,將召竣補尚書郎。吏部尚書江湛以為竣在府有稱,不宜回改,上乃止。二十八年,虜自彭城北歸,復求互市,竣議曰:「愚以為與虜和親無益,已然之明效。何以言其然?夷狄之欲侵暴,正苦力之不足耳。未嘗拘制信義,用輟其謀。」三十年春,以父延之致仕,固求解職,不許。世祖踐阼,以為侍中,俄遷左衛將軍,加散騎常侍。先是,竣未有子,至是產男,上自為制名辟強,以比漢侍中張良之子。上自即吉②之後,多所興造,竣諫爭懇切,無所迴避,上意甚不說,多不見從。竣自謂才足干時,恩舊莫比,當贊務居中,永執朝政,而所陳多不被納,疑上欲疏之,乃求外出,以占時旨。大明元年,以為東揚州刺史。所求既許便憂懼無計至州又丁母艱不許去職聽送喪還都恩待猶厚竣彌不自安。每對親故,頗懷怨憤,又數言朝事違謬,人主得失。及王僧達被誅,謂為竣所讒構,臨死陳竣前後忿懟,每恨言不見從。僧達所言,頗有相符據。上未欲便加大戮,且止免官。竣頻啟謝罪,並乞性命,上愈怒。及竟陵王誕為逆,因此陷之。召御史中丞庾徽之於前為奏,奏成,詔曰:「竣孤負恩養,乃可至此。於獄賜死,妻息宥之以遠。」史臣曰:為人臣者,若能事主而捐其私,立功而忘其報,雖求顛陷,不可得也。
[注]①世祖: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太祖:南朝宋文帝劉義隆。②即吉:居喪期滿,古代除去喪服後才能參與吉禮。
譯文
顏竣,字士遜,琅邪臨沂人,是光祿大夫顏延之的長子。顏竣起初擔任太學博士,太子舍人,又出任孝武帝劉駿的撫軍主簿,很是受到親近禮遇,顏竣也盡心輔佐效力。元嘉年間,太祖劉義隆不希望諸侯王各自建立朋黨,準備召回顏竣來補缺尚書郎的職位。吏部尚書江湛認為顏竣在府中已經有了職務,不宜更改,皇帝才停了下來。元嘉二十八年,胡人自彭城從北方歸來,又一次請求互通貿易。顏竣建議說:「我認為和胡人和親並沒有什麼好處,這早已是明擺着的。我憑什麼說是這樣呢?夷狄想要侵犯暴掠,只是苦惱於自身實力的不足罷了。他們不曾拘守信用道義而停止他們侵犯暴掠的意圖。」元嘉三十年春天,因為父親顏延之辭官歸田,顏竣也堅持請求解除自己的職務,但未被允許。世祖劉駿登基後,任命顏竣為侍中,不久又升遷為左衛將軍。在這之前,顏竣還沒有子嗣,到現在才誕下男丁,皇帝親自為他取名為辟強,以比擬漢朝侍中張良的兒子辟強。皇帝自從居喪期滿後,多次興建土木,顏竣誠懇急切地直言相勸,沒有絲毫的顧忌迴避,皇帝的心裡非常不高興,所以顏竣的勸諫也就大都不被聽從採納。
顏竣自認為自己的才能足以用事治世,與皇帝的舊交沒有誰能夠比擬,理應居官朝中,協助皇帝處理事務,一直執掌朝政,可是他所陳述的建議卻大多不被皇帝採納,顏竣便開始懷疑皇帝想要疏遠他,所以就請求離開京城到地方任職,以此來判斷皇帝當時的真實想法。大明元年,任命顏竣為東揚州刺史。顏竣所請求的事情被准許之後,便就開始憂慮懼怕,不知怎麼辦才好。到了東揚州後不久,又遭逢母親喪事,皇帝不允許他辭去職務,只是准許他送殯返京,對顏竣的恩遇禮待仍然優厚,可是顏竣自己卻越加無法安心。每次面對親朋故友,很是有怨氣憤恨,又多談論朝廷的過失謬誤,皇帝的是非得失。等到王僧達即將被處死時,王僧達認為是被顏竣所讒害構陷,臨死的時候便敘述了顏竣前後是如何不滿,如何怨恨自己的建議不被聽從採納。王僧達所說的,很是有相符合的證據。皇上不想就此把他殺死,姑且只是免去了他的官職。顏竣頻頻上書謝罪,並且乞求饒恕性命,皇上越發憤怒。後來等到竟陵王劉誕叛逆,於是便藉此陷害他(說他和劉誕勾結)。召御史中丞庾徽之到殿前站立啟奏,啟奏完成,詔令:「顏竣有負皇恩,竟然會到達這樣的地步。在獄中賜死,由其自斃,赦免了顏竣的妻子兒女但遷往遠方(交州)。」史臣說:「作為臣子的,如果能忠心侍奉主上並且擯棄自己的私慾,建立功勞而不求報答,那麼,即使請求別人顛覆陷害自己,那也是得不到的。」[2]
作者簡介
沈約(441年-513年),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縣)人。是南朝梁開國功臣,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劉宋建威將軍沈林子之孫、劉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
沈約學問淵博,精通音律,作為南朝文壇領袖,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著有《晉書》《宋書》《齊紀》《梁武帝本紀》等史書,其中《宋書》入二十四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