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臧質傳
宋書·臧質傳出自於《宋書》,此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沈約撰,含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於後代的研究。[1]
目錄
原文
臧質,字含文,東莞莒人。父熹,字義和,習騎射,嘗與人共獵,值虎突圍,獵徒並奔散,熹直前射之,應弦而倒。質少好鷹犬,善蒱博意錢之戲。永初元年,為員外散騎侍郎。母憂去職。服闋,為江夏王義恭撫軍。以輕薄無檢,為太祖所知,徙為給事中。
虜侵徐、豫,拓跋燾率大眾數十萬遂向彭城,質率萬人北救。既敗,質投盱眙。盱眙太守沈璞完為守戰之備,質大喜,因共守。燾與質書,質答書曰:「寡人受命相滅,期之白登,師行未遠,爾自送死,豈容復令生全,饗有桑乾①哉。」二月二日,乃解圍遁走。上嘉質功,封開國子,食邑五百戶。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質率所統見力向潼關,質顧戀嬖妾,棄營單馬還城,散用台庫見錢六七百萬,為有司所糾,上不問也。
元兇弒立,以質為丹陽尹,加征虜將軍。後世祖即位,加質為散騎常侍,使持節如故。時世祖自攬威柄,而質以少主遇之,是事專行,多所求欲。台符屢加檢詰,質漸猜懼,便有異圖。
以義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會義宣有憾於世祖。質因此密信說誘,陳朝廷得失。又謂「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勢均,事不兩立。持疑不決,則後機致禍。」義宣時未受丞相,質子敦為黃門侍郎,奉詔敦勸,道經尋陽,質令敦具更譬說,並言世祖短長,義宣乃意定。馳報豫州刺史魯爽,期孝建元年秋同舉。爽失旨,即便起兵。遣人至京邑報弟瑜,瑜席捲奔叛。瑜弟弘為質府佐,世祖遣報質,質於是執台使,狼狽舉兵。
兵敗無所歸,乃入南湖逃竄,無食,摘蓮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覆頭,自沈於水,出鼻。軍主鄭俱兒望見,射之中心,兵刃亂至,腸胃纏縈水草,隊主裘應斬質首,傳京都,時年五十五。
【注】①桑乾:桑乾宮。
譯文
臧質字含文,東莞郡莒縣人。他父親臧熹字義和。學習騎馬射箭的技術,曾經和人一起去打獵,恰遇老虎衝出獵圈,其他人都紛紛逃跑,臧熹卻奔上去射了一箭,箭一射出老虎便倒地不動了。臧質少年時代喜歡追鷹走狗,特別會賭博。永初元年(420)臧質當員外散騎侍郎,母親去世時他離職。服孝三年後,又當江夏王劉義恭的撫軍參軍。因為輕佻放縱,被文帝知道,降為給事中。
魏軍侵略徐州、豫州,拓跋燾率大軍數十萬向彭城進發,臧質率一萬多人向北增援。部隊潰敗之後,臧質跑到盱眙城。盱眙太守沈璞已完整地作好了攻守準備,臧質見了大喜,便和沈璞共同防守。拓跋燾給臧質寫了一封信,臧質回信說:「我接受皇上的命令,要消滅你們,準備打到你們的都城,還未等到那時,你竟然自動上門送死,怎麼能讓你活着跑回去,在你的桑乾宮喝酒吃肉呢!」二月二日,拓跋燾解除對盱眙的包圍逃走了。文帝認為臧質立了大功,封他為開國子,食邑五百戶。第二年,文帝又北伐,命令臧質率領他的所有部隊向潼關發動攻擊,臧質留戀寵姬愛妾,丟下軍隊,一個人回到襄陽,把雍州府倉庫的現錢用了六七百萬,被有關部門彈劾,文帝沒有追究這些。
太子劉邵殺文帝即位時,讓臧質做丹陽尹兼任征虜將軍。武陵王劉駿正式登皇帝位,加臧質為散騎常侍,讓他和過去一樣持節。此時宋武帝正收集權力,但臧質卻把他當小皇帝看待,專橫獨斷,貪得無厭。朝廷多次派人來檢查質問,臧質漸漸懷疑起來,心中恐懼,便頓生野心。
因為劉義宣能力平庸,容易挾制,想表面上推戴他,暗中則自己掌權。恰巧義宣和孝武帝有矛盾,臧質因此暗地派人引誘劉義宣,議論朝廷的措施的好壞。他對義宣說:「挾有震動皇帝的權威是不能長久地保持官位的,皇帝和丞相勢均力敵,一山不容二虎,猶豫未決,必定被別人搶先,招致禍害。」此時義宣還未接受丞相的職位,臧質的兒子臧敦做黃門侍郎,帶着朝廷詔書勸說劉義宣當丞相,路經尋陽,臧質叫臧敦重新勸說義宣造反,而且說到孝武帝的種種罪過,劉義宣於是堅定造反的決心。臧質又派人告訴豫州刺史魯爽,約定在孝建元年(454)秋同時起兵。魯爽聽錯了話,當時便宣布起兵,並且派人到京城告訴他弟弟魯瑜,魯瑜連忙帶家人一起逃出城,奔赴魯爽。魯瑜弟弟魯弘當臧質的州府官吏,孝武帝派人叫臧質抓住魯弘,臧質於是扣住朝廷使者,慌忙宣布軍隊起事。
起事失敗了,臧質走投無路,於是跑到南湖,肚子餓了,摘蓮子吃。追兵趕到,臧質非常窘迫潛到水下,用荷葉遮住頭,只讓鼻子出氣,小隊長俱兒望見,射了一箭,正好擊在他的心坎上,接着兵刀齊下,臧質的五臟六腑都流出來了,幾乎把周圍的水草挽住,隊長裘應砍下臧質的腦袋,送他的腦袋到城。當時他五十五歲。[2]
作者簡介
沈約(441年-513年),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縣)人。是南朝梁開國功臣,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劉宋建威將軍沈林子之孫、劉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
沈約學問淵博,精通音律,作為南朝文壇領袖,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著有《晉書》《宋書》《齊紀》《梁武帝本紀》等史書,其中《宋書》入二十四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