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何執中傳
宋書·何執中傳出自於《宋書》,此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沈約撰,含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於後代的研究。[1]
目錄
原文
何執中,字伯通。進士高第,調台、亳二州判官。亳數易守,政不治。曾鞏至,頗欲振起之,顧諸僚無可仗信者,執中一見合意,事無纖鉅,悉委以判決。有妖獄久不竟,株連浸寢多。執中訊諸囚,聽其相與語,謂牛羊之角皆曰:「股「,扣其故,閉不肯言,而相視色變。執中曰:「是必為師張角諱耳。「即扣頭引伏。知海鹽縣,為政識後先,邑人紀其十異。入為太學博士,以母憂去,寓蘇州。端王即位,是為徽宗,超拜寶文閣待制,遷中書舍人、吏部尚書。四選案籍,吏多藏於家,以舞文取賄。執中請置庫架閣,命官蒞之,是後六曹皆仿其法。大觀三年,遂代為尚書左丞,加特進。
制下,太學諸生陳朝老詣闕上書曰:「及相執中,中外默然失望。執中碌碌庸質,初無過人,致位二府,亦已大幸,遽俾之經體贊元,是猶以蚊負山,多見其不勝任也。「疏奏不省,而眷注益異。初,賜第信陵坊,以為淺隘,更徙金順坊甲第。建嘉會成功閣,帝親書鉅額以示寵。政和二年大長公主喪罷上元端門觀燈執中言不宜以長主故閼眾情願特為徙日以昭與民同樂之意帝重逆其請為申五日期執中輔政一紀,年益高。他日造朝,命止赴六參起居,退治省事。明年,乃以太傅就第,許朝朔望,儀物廩稍,一切如居位時。其在政府,嘗戒邊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材,寬民力。雖居富貴,未嘗忘貧賤時。斥緡錢萬置義莊,以贍宗族。卒,年七十四。帝即幸其家,以不及視其病為恨,輟視朝三日,贈太師,追封清源郡王,諡曰正獻。
譯文
何執中,字伯通。進士考中高名次,調任台、亳二州判官。亳州數次變動知州,政務不能很好的治理。曾鞏上任,很想加以整頓,觀察各位官吏沒有一位可以依靠和信賴的,一見到何執中就心中滿意,事無巨細,全部交給他裁決。有一起怪異的案件很久解決不了,株連很多人。何執中審訊囚犯們,聽到他們之間說話,將牛羊的角稱為「股」,追問原故,都不肯說,而且相視色變。何執中說:「這一定是避師長張角的諱。」囚犯們立即叩頭服罪。知海鹽縣,政務管理上區別緩急先後,縣裡人都流傳他在治理上十點與眾不同的地方。入朝擔任太學博士,因遭母喪而離職,寓居蘇州。端王就位,就是徽宗,破格拜任他為寶文閣侍制,遷任中書舍人、吏部尚書。科舉過程中的法規檔案,官吏大多把他們藏置在家中,進而拿這些條文向別人敲詐索取賄賂。何執中建議放置在朝廷的架閣庫,讓官員管理,此後六曹官府都仿效這個做法。
大觀三年,就任代尚書左僕射,加任特進。詔誥下達,太學諸生陳朝老到皇宮上書道:「等到任何執中為宰相,朝廷內外默然失望。何執中碌碌無能,原本就沒有過人才能,官位到了樞密院和中書省二府,已經是很幸運了,竟然讓他輔佐治理國家,這就好像用蚊子背山,實在是難以勝任。」疏奏沒有受到重視,反而更加愛重他。起初,賜給信陵坊的住宅,覺得不寬敞,又遷到金順坊的豪華宅第。建築嘉會成功閣,皇帝親筆書寫大匾額以表示愛重。政和二年,皇帝為姑姑辦喪事,取消了上元節端門觀燈的活動,何執中進言:「不應當因為皇帝姑姑的事而掃眾人的興,希望皇帝特意下命令過一天舉行觀燈的活動,以表示與民同樂的意願。」皇帝重視並接受了他的請求,還延長了五天期限。
何執中輔佐朝政十多年,年齡已高。以後朝見,只讓他每月參見六次表示問候,退居家中辦公。第二年,安排給他太傅官職的宅第,許可他每月初一和十五朝謁,配給他的物品和糧食,一切都跟他做宰相時一樣。他在政事堂任職時,曾告誡邊塞官吏切勿惹起事端,慎重改革常規,愛惜人才,寬減民眾負擔。雖然身居富貴,但是從未忘記貧賤的時候。取出一萬緡錢建置義莊作為宗族公產,用來供給宗族內貧戶。去世,享年74歲,皇帝親臨他的家,為沒及時探望他的病情感到遺憾,停止臨朝聽政三天,贈太師,追封清源郡王,諡號叫正獻。[2]
作者簡介
沈約(441年-513年),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縣)人。是南朝梁開國功臣,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劉宋建威將軍沈林子之孫、劉宋淮南太守沈璞之子。
沈約學問淵博,精通音律,作為南朝文壇領袖,其詩與王融諸人的詩皆注重聲律、對仗,時號「永明體」,是從比較自由的古體詩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著有《晉書》《宋書》《齊紀》《梁武帝本紀》等史書,其中《宋書》入二十四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