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科
安息香科 |
安息香科(拉丁学名:Styracaceae)五桠果亚纲,柿目乔木或灌木植物。互生单叶,无托叶。
花两性,顶生或腋生;核果稀浆果,种子常有丰富的胚乳,扁或近圆形。本科的模式属:安息香属Styrax Linn.
本科以具颜色和有淡香的花而适应虫媒传粉;种子的散布通常借助于鸟类或小的哺乳动物,有的种子小而具翅,当蒴果裂开,种子即随风传播。本科中较原始的安息香属的化石见于地中海区渐新世沉积物中,日本上新世和晚更新世的沉积物中也发现了该属的叶化石。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安息香科
- 拼 音; ān xī xiāng kē
- 学名; Styracaceae DC. & Spreng. (1821)
- 界; 植物界
-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 总门; 轮藻总门
- 门; 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门; 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 亚 纲;蔷薇亚纲
- 超 目;菊超目
- 目;杜鹃花目
- 科;安息香科
目录 1 简介 2 形态特征 3 生长环境 4 地理分布 5 主要价值 6 本科研究
简介
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总状花序、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很少单花或数花丛生,顶生或腋生;花两性,很少杂性;花冠合瓣,极少离瓣,裂片通常4~5片,很少6~8片。核果、蒴果稀浆果,主产亚洲及美洲;少数分布至地中海沿岸。全科12属133种 。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常有星状毛或鳞片状毛,稀无毛或仅有柔毛。单叶,互生:无托叶。花两性,稀杂性辐射对称,组成总状、聚伞或圆锥花序,稀单生或数花簇生。有小苞片或无,常早落;花萼杯状、倒圆锥状或钟形,4~5齿裂,稀2或6齿或近全缘;花冠合瓣,稀离瓣1~5裂,稀6~8;雄蕊常为花冠裂片数的2倍,稀4倍或为同数,花药2室,纵裂,花丝大部分或部分合生成筒,极少离生;子房上位、半下位或下位,3~5室或有时基部3~5室而上部1室,每室1至数枚倒生胚珠,花柱丝状或钻状,柱头头状或不明显3-5裂。核果蒴果稀浆果,有宿存花萼;种子有翅或无翅.胚乳丰富.胚直伸或稍弯 。
生长环境
本科多数乔木种类为阳性树种,生长迅速,在热带、亚热带林区中常为上层树种,但在群落构成中并不占主要地区。
地理分布
约11属,180种,亚洲东南部至马来西亚和美洲东南部;少数分布至地中海沿岸。中国有9属,50种,9变种,分布广泛,主要于长江以南各地。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至马来西亚和美洲东南部(从墨西哥至南美洲热带);只有少数分布至地中海沿岸。中国产9属,50种,9变种,分布北起辽宁东南部南至海南岛,东自台湾,西达西藏,而主要种类集中于北纬23°-35°,东经100°-120°;垂直分布一般从海拔50-2500米,超越这个界限,种类则逐渐稀少。
本科植物在中国的分布,是全世界最为集中的地区;在亚洲东南部这一地区,以中国最多,而且有较多的特有种,已知中国有特有种33种,约占国产种总数的66%;植物形态性状在主要分布区内有较大的分化,如安息香属镊合状花冠系,在花冠裂片的排列上,其中的一些种类,同一植物的不同花或同一花的不同裂片,出现了稍内向镊合状或稍内向覆一瓦状的变异。
主要价值
本科植物为观赏树种;产苏门答腊的安息香是著名安息香树脂的主要来源,含有苏门树脂酸(sumaresino-licacid) 、桂皮酸松柏醇脂 (coniferyl cinnamate,lubanyl cinnamate)、苯甲酸 (benzoic acid)、桂皮酸(cinnamic acid);地中海区的药用安息香(Styraxofficinalis)可提取安息香脂;赤杨叶属的木材松软,用作火柴杆;不少种类的种子可榨油,供制皂或作润滑油。
在经济利用上,有些植物生长迅速,可作为速生树种繁殖;有不少植物的树干通直,材质坚硬,纹理致密,易于加工,可作工业上用材;另有一些植物的花美丽芳香或果实较大成熟时呈红色,均可作为观赏植物;越南安息香的种子油称“白花油”,树脂称“安息香”,可供药用或制造高级芳香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