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季羨林作品珍藏本

季羨林作品珍藏本

《季羨林作品珍藏本(套裝共10冊)》分為《清華園日記》、《天竺心影》、《留德十年》、《我的小學和中學》、《因夢集》、《朗潤集》、《牛棚雜憶》、《季羨林讀養生》、《新生集》、《集外集》共10冊。季羨林先生是著名的語言學家、佛學家、印度學家、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研究專家,作家,在佛經語言、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眾多領域,成果豐碩,著作等身,是國內少數幾位被譽為「學術大師」的學者之一。2007年,我社取得了出版《季羨林全集》(以下簡稱《全集》)的授權。在季老的親自指導下,2008年開始正式啟動《全集》的編輯出版工作。2009年7月11曰,就在《全集》前六卷即將付梓之時,我社驚聞季老仙逝的消息。就在兩個月前,我社於春遲社長還前往北京301醫院拜訪季老,專門匯報《全集》的出版進展。為告慰季老的在天之靈,我社在2009年年底前推出了《全集》前十二卷。我們將遵循季老生前的諄諄教誨,兢兢業業,繼續做好中外文化學術的交流與傳播工作,努力做好《全集》餘下的編輯出版任務。

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1版(2009年12月1日)

精裝:323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60096285

條形碼:9787560096285

尺寸:26.2x18.2x18cm

重量:6Kg

內容簡介

《季羨林作品珍藏本(套裝共10冊)》分為《清華園日記》、《天竺心影》、《留德十年》、《我的小學和中學》、《因夢集》、《朗潤集》、《牛棚雜憶》、《季羨林讀養生》、《新生集》、《集外集》共10冊。季羨林先生是著名的語言學家、佛學家、印度學家、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研究專家,作家,在佛經語言、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眾多領域,成果豐碩,著作等身,是國內少數幾位被譽為「學術大師」的學者之一。2007年,我社取得了出版《季羨林全集》(以下簡稱《全集》)的授權。在季老的親自指導下,2008年開始正式啟動《全集》的編輯出版工作。2009年7月11曰,就在《全集》前六卷即將付梓之時,我社驚聞季老仙逝的消息。就在兩個月前,我社於春遲社長還前往北京301醫院拜訪季老,專門匯報《全集》的出版進展。為告慰季老的在天之靈,我社在2009年年底前推出了《全集》前十二卷。我們將遵循季老生前的諄諄教誨,兢兢業業,繼續做好中外文化學術的交流與傳播工作,努力做好《全集》餘下的編輯出版任務。

目錄

《清華園日記》目錄:

引言

1930-1932年的簡略回顧

我的老師們

自序

日記第一冊

日記第二冊(1932.10.29-1933.10.31)

日記第三冊(1933.11.1-1934.11.23)

高中國文教員一年

一校長

二教員

三上課

四我同學生的關係

……

《天竺心影》目錄:

天竺心影

楔子

初抵德里

在德里大學和尼赫魯大學

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難忘的一家人

孟買,歷史的見證

一個抱小孩子的印度人

佛教聖跡巡禮

回到歷史中去

深夜來訪的客人

海德拉巴

天雨曼陀羅

——記加爾各答

國際大學

別印度

萬泉集

自序

……

《留德十年》目錄:

楔子

留學熱

天賜良機

在北平的準備工作

滿洲車上

在啥爾濱

過西伯利亞

在赤都

初抵柏林

哥廷根

道路終於找到了

懷念母親

二年生活

章用一家

漢學研究所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完成學業嘗試回國

大轟炸

在飢餓地獄中

山中逸趣

……

《我的小學和中學》目錄:

我的小學和中學

小引

回憶一師附小

回憶新育小學

回憶正誼中學

回憶北園山大附中

回憶濟南高中

結語

我的中學時代

一初中時期

二高中時代

故鄉行

楔子

在車廂中

盛大的歡迎

官莊掃墓

臨清的宴會

……

《因夢集》目錄:

因夢集

自序

枸杞樹

黃昏

回憶

寂寞

兔子

母與子

老人

夜來香開花的時候

去故國——歐遊散記之一

表的喜劇——歐遊散記之一

聽詩——歐遊散記之一

尋夢

……

小山集

《朗潤集》

《牛棚雜憶》

《季羨林讀養生》

《新生集》

《集外集》

推薦

《季羨林作品珍藏本(套裝共10冊)》:我原來是想用現在的筆,把清華四年求學的經歷,連同感情和牢騷,有頭有尾地,前後一貫地,精雕細琢地,像《留德十年》和《牛棚雜憶》那樣,寫成一本十幾萬字的小冊子,算是我的「自傳」的又一段,現在我改變了主意,我不想再寫了。我想就把我的日記原文奉獻給讀者,讓讀者看一看我寫文章的另一面。

藏之名山,傳之其人由季羨林先生親自定名的散文叢書——「季羨林作品珍藏本」。

文摘

我們在這一片廢墟中徘徊瞻望。撫今追昔,感慨萬端。雖然眼前已沒有什麼東西可看,但是又覺得這地方很親切,而為之流連忘返。為了彌補我們幻想之不足,我們去參觀了旁邊的那爛陀展覽館。那是一座不算太大的樓房,裡面陳列着一些從那爛陀遺址中挖掘出來的文物。還陳列着一些佛典,記得還有不少是從斯里蘭卡送來的東西。所有這一切,似乎也沒能給我們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只有玄奘的影子好像總不肯離開我們。中國唐代的這一位高僧不遠萬里,九死一生,來到了印度,在那爛陀住了相當長的時間,攻讀佛典和印度其他的一些古典。他受到了印度人民和帝王的極其優渥的禮遇。他回國以後完成了名著《大唐西域記》,給當時的印度留下極其翔實的記載。至今被印度學者和全世界學者視為稀世珍寶。在印度人民中,一直到今天,玄奘這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我們在印度到處都聽到有人提到他。在中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在他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篇文章中,列舉了埋頭苦幹的人,拚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捨身求法的人,明白地說這些人都是:「中國的脊樑」。他雖然沒有提到玄奘的名字,但在「捨身求法的人」中顯然有玄奘在。我們同魯迅一樣,對宗教並不欣賞,也不宣揚,但玄奘卻不僅僅是一個宗教家。對於這樣一位高僧,我平常也是非常崇敬的。[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