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维智
季维智 [1]>
- 动物学家。昆明理工大学教授。1950年6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籍贯安徽合肥。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学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季维智 | |
---|---|
出生 | 1950年06月29日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安徽省合肥市 |
民族 | 汉 |
母校 | 云南大学 |
职业 |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
研究领域 |
医学 |
目录
人物经历
- 1969年2月1日参加工作。
- 1982年毕业于云大动物学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
- 1982年-2012年,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助理、所长。
- 1985-1987年赴美国俄勒岗灵长类研究中心和华盛顿史密研究院从事神经生殖内分泌和胚胎移殖研究。
- 1987-1989年到美国Oregon灵长类研究中心和Smisonia研究院学习;
- 1995-1996,1997年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化学系客座教授。96年与威斯康星灵长类研究中心在昆明动物研究所共建了中--美灵长类生物学联合实验室, 为该实验室中方主任,以及中科院与云南省共建“云南省动物生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 2010年10月29日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消息,季维智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成功培育出中国首例转基因猕猴。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未来人类重大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项研究已于10月12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 此前,国际上仅有美国、日本科学家成功获得转基因猴模型。
- 2015年7月2日,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在灵长类多能干细胞的全能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在世界上证明灵长类胚胎干细胞能够产生嵌合体猴 [5] 。本次研究由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季维智带领的研究团队和云南中科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共同完成,相关论文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昆明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李天晴教授和季维智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陈永昌教授和牛昱宇教授作为第一作者。该研究为建立人类特定疾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用于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方案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非人灵长类在生物学、遗传学和行为学上与人类非常相似,是研究人类疾病和开发治疗策略的重要模型 。建立真正的多能干细胞并实现嵌合体动物,将在灵长类干细胞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2017年2月24日, 国际期刊Cell Research以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为第一及通讯作者单位在线发表了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谭韬、季维智课题组、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高飞课题组,以及同济大学孙毅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De novo DNA methylation during monkey pre-implantation embryogenesis”。论文首次揭示了灵长类动物早期着床前胚胎发育中的DNA再甲基化过程,并表明DNA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的时空特异性表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潜在机制 。该工作修正了之前一直认为的哺乳动物早期着床前胚胎发育只存在去甲基化过程而不存在再甲基化过程的认识。该项研究为重新认识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的DNA甲基化重编程及生殖受精事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 2017年5月18日,国际顶级期刊Cell发表了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季维智、陈永昌团队和同济大学医学院孙毅团队合作运用TALEN技术开展瑞特综合征(Rett syndrome,RTT)食蟹猴模型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论文的题目为“Modeling Rett Syndrome Using TALEN-Edited MECP2 Mutant CynomolgusMonkeys”。为建立RTT猴模型,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和同济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从2012年开始,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于2014年初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编辑了灵长类MECP2基因。本次研究是首次利用非人灵长类对RTT从行为模式、病理发生及其机制进行的较系统研究,不仅证明非人灵长类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上较啮齿类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对未来更深入地开展RTT发病机理研究和治疗将产生深刻影响。
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
- 主要从事灵长类生殖与发育生物学研究,围绕早期胚胎发育调控,干细胞多能性和人类疾病的猴模型及致病机理等科学问题,形成了从体外受精、胚胎早期发育、基因编辑以及干细胞等系统研究体系。在优化猴生殖细胞和胚胎体外培养体系,影响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干细胞的分离、自我更新和分化调控等方面都有重要发现。率先在基因编辑灵长类动物模型取得重大突破,并利用猴模型解决了其它动物模型无法回答的问题。首次实现了猴胚胎干细胞嵌合体,证明了灵长类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
主要奖项
- 2001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 2004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 2008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