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孟遏雲,女,秦腔旦角。長安縣斗門鎮人。父親孟光華是易俗社第二期的學生,工鬚生。

目錄

簡介

孟遏雲9歲隨父學藝,藝名孟小光。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耳濡目染,又兼有一幅好嗓子,遂脫穎成材,15歲時已小有名氣,當時的著名劇作家李逸僧先生為她易名「遏雲」,取「響遏行雲」的意思,這也與她日後給人留下的影響相吻合。孟遏雲的唱,質樸端莊,不亂耍花子,無邪腔怪調,也不譁眾取寵,而是紮實厚道,顯出大家風範,是「正宗青衣」的本色。她的傳統根基深厚,又注重繼承借鑑,並能融會貫通,結合自身的條件,故而形成了特色獨具的「孟腔」藝術。她的唱,融有李正敏的俏麗飄逸、何振中的奔放灑脫,楊金聲的蒼勁凝重,唱腔剛柔相濟,聲情並茂,是秦腔「乾旦」轉向「坤旦」的制高點和里程碑。

土皇帝馬步青

然而,她的一生卻是那樣的不幸和悲苦。正當她青春妙齡,嶄露頭角之際,厄運也隨之而來。斯時,她隨父親孟光華和名旦何振中先生去武威演出,被當地的「土皇帝」馬步青垂涎,馬步青素有「色中惡鬼」之謂,為人殘暴狡猾,以借打牌為由,請孟光華和何振中帶孟遏雲作陪,牌局終了,竟轟走老的,留下小的,孟、何如五雷轟頂,茫然不知所措,面對豪霸軍閥的淫威,亦無可奈何。馬步青妻妾成群,生活奢侈,孟遏雲在馬府,身陷囹圄,與世隔絕,其任人擺布之命運可想而知。所幸的是,她並未麻木消沉,心中時刻都在掛記着親人戲緣,孟遏雲畢竟還是孟遏雲,為安撫父親的孤憤憂思,她以百元現洋為代價,要了傭人趙奶奶的孫女到孟家做養女,這就是後來的著名女小生孟小雲。孟小雲自己也並非趙家親生,只是趙家保養的孤兒,至於自己的父母、籍貫、出生年月,孟小雲自己是不知道的,她只知道自己比孟遏雲小7歲。孟遏雲在馬府,時刻都在想着飛出牢籠,重上舞台,她在馬步青對她已不在乎的適當,以回家探望母親為由,終於逃出魔掌,於1940年前後返回西安。

返回西安

孟遏雲返回西安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之後,於20世紀40年代中期搭班尚友社,掛頭牌演出,所演劇目有《玉堂春》、《五典坡》、《趙五娘吃糠》等。在當時的西安,名家雲集。在旦行中就有前輩名家李正敏、王天民、何振中、宋上華、安鴻印、鄧維民、凌光民和後起的馬振華、蘇蕊娥等人,在如此牽制包圍的角逐環境中,孟遏雲能夠巍然獨立,足見她的魅力非同一般。但由於惡濁的社會環境的腐蝕浸染,也由於秦腔藝人的悲慘家境,以及自身的某些局限性,孟遏雲雖然聲名遠播,卻因吸毒成癮鋃鐺入獄,關押期間,孟小云為她送飯送水,還得提心弔膽的在瓷罐底上附上一個小「煙泡」,否則,她將因為犯癮而痛苦難捱。在獄中關了一年有餘,幾經周折,終於放出,但毒癮難除,為過足癮,婦女一齊出馬,邀集同行,租賃戲箱,挑班雲升社,然而天不遂人願,因諸多原因,班社欠債,無力支撐,孟光華見勢不妙,溜之大吉,箱主憑藉軍閥勢力,拉走戲箱及其他財物,並將孟小雲做為人質綁架,幸遇好心人相救,遂逃之夭夭。一次在斗門鎮賣戲,有省參議員李德生者,串通軍警,將孟光華以吸食毒品罪抓走,並搶走孟遏雲,逼孟遏雲做其小老婆,孟為救其父,遂又一次脫離舞台,再次當起了姨太太,並生下了一個女兒。後來幾經折騰,母女兩又悲慘的離開李府,其中的隱情,無人知曉。

西北野戰軍秦腔團

這樣的處境直到解放前夕,孟遏雲參加了西北野戰軍秦腔團(即今西安五一劇團的前身),從此生機煥發,1951年又經西北局習仲勛書記特批,奉調易俗社。1952年又參加了全國戲曲匯演,在這齣參演劇目《游龜山》中,可謂名家薈萃,三代同堂,人才濟濟,劉毓老扮演胡彥,肖若蘭扮演胡鳳蓮,張新華扮演田玉川,劉易平扮演田雲山,孟遏雲扮演田夫人,姚俗國扮演盧林,樊新民前飾盧世寬,後演董威,雷震中的家郎,名小生王藹民的唐滾等,孟遏雲扮演的田夫人,風度自然瀟灑,神態真切恰當,尤其在《二堂獻杯》一場的演唱,贏得了極高的聲譽,文學大師葉聖陶先生曾述專文讚賞(文章最早發表於1954年《戲劇報》第二期《在西安看的戲》),在北京的演出,她榮獲了表演三等獎,時年29歲。此後的赴朝慰問演出,「三大秦班」晉京演出,巡迴 13省市的演出,陝西省公演匯演中,她的身姿頻頻出現,1958年和 帶青衣味的老旦   1960年,她又先後在電影《火焰駒》和《三滴血》中成功的塑造了兩個中年婦女形象,可以說,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有開創意義的,《火焰駒》中的李夫人,是一個「帶青衣味的老旦」,《三滴血》中的王媽媽,有是一個「帶老旦味的青衣」,形象生動別致,是秦腔物畫廊中獨領風騷的經典力做。從解放後到文革前期,是孟遏雲人生中最輝煌的時代,她優秀的表演才華,先後得到田漢、馬少波、梅蘭芳等藝壇巨掣的高度肯定和讚賞,而此時的她,也可謂是事事稱心,失散多年的老母欣然重逢,浪跡天涯的老父又重返易俗社任教,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妹妹孟小雲也聞訊趕來,順利進入易俗社,而他自己也與著名小生徐撫民喜結蓮理,唯一的遺憾是他從三原帶來的女兒因病夭亡,為緩解心靈創傷,她又抱養了一個皖籍孤兒,這就是在日後孟遏雲老病孤寂中陪伴她的小孟紅。

文化大革命

誠如世事難料,「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66年暴發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自然,孟遏雲也不可能倖免,她隨即被戴上「反動軍閥、反動官僚的姨太太」等大帽子,遊街批鬥,蒙受屈辱,一時間她聲名狼藉,無地自容,她又一次被轟下了舞台,而她生平最滿意的一次婚姻,也因為對方要和她劃清界限而宣告解體,悲慘的境遇凶神惡煞般的又一次降臨了到了她的頭上,一連串的遭受着無辜的迫害和打擊,使她的身心倍受摧殘和折磨,三起三落的悲苦人生終於使一代名伶的輝煌藝術人生劃上了句號。

無可奈何花落去

「文革」結束後復出的孟遏雲,已經失去了昔日的神韻風貌,雖然也曾登台表演,但已今非昔比,「無可奈何花落去」,「響遏行雲」的「孟腔」藝術就此變成了絕響。

1982年12月9日,飽受人間辛酸與苦難的孟遏雲帶着對世事的一腔憂鬱和苦悶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一代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秦腔「孟腔」藝術的創始人,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撒手人寰了,終年59歲。

誕辰:1923年,農曆癸亥年

逝世:1982年12月9日,農曆壬戌年十月廿五日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