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雕花剪纸
孝感雕花剪纸 |
孝感雕花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剪纸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不断丰富发展,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孝感雕花剪纸融合了南北艺术之长,既有北方粗犷苍劲的风格,又有南方玲珑细腻的特点。它出自劳动人民之手,表达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以物比兴,以形传神,突出时代风情,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目录
基本内容
历史源流
孝感雕花剪纸分布很广,遍及城乡,许多雕花艺人以剪卖花样为职业,进入商品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孝感剪纸更象一簇烂漫的山花,在百花园中争相绽放。1952年成立了“孝感县雕花剪纸艺人协会”和“孝感县雕花剪纸研究会”,创办了剪纸工艺门市部、雕刻工艺厂,创作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选送到欧亚地区十多个国家展览、展销并获奖,让这一湖北省的民间艺术走出孝感,融入了世界。孝感雕花剪纸2009年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意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创作的枕花《庆贺翻身》、《伟大胜利》、《保家卫国》、《爱国增产》等,秀丽洒脱,风格独特,虚实结合,疏密有致,构图丰满,主题鲜明,既保持了孝感剪纸的传统特色,又展示了人民群众热爱新中国的美好心灵。它注重形似,更重神似,以心融物,大巧若拙,以高度的艺术概括与大胆的艺术夸张,创作出独具个性、逼真感人的艺术形象。作者从侧影、动势、黑白调度中,以均衡求不均衡,以单纯求丰富,以对比求和谐的造型手段,实现对立统一,取得美学优势。孝感民间艺人在艺术造型上总结出“图外有形,形中有景,线条圆润,对比分明,花中有花,粗中有细,均衡对称,大胆夸张”的方法,动静结合,构图均衡,着重写意,情趣盎然,达到了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孝感剪纸十分讲究刀功,在制作工艺上提出“握刀要正,下刀要顺,行刀要匀,开片要严”的技法要领,从而达到“运刀胜笔”、连而不断、断而不连的艺术效果。剪纸色彩从传统的单色发展到套色、分色、衬色、点色。用料上,发展到用布、金箔、银箔、吹塑纸、墙壁纸、不干胶等,使作品不断翻新。
发展现状
孝文化沃土的滋养、孕育,现代社会生活的激励、催发,使得孝感剪纸随时代前进而与日俱新。然而,看似平常的雕花剪纸,创作起来极费心力,凝聚着艺人们的心血汗水和无穷智慧。虽然有过昔日辉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审美观念逐渐淡薄,需求衰减;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小型分散的手工劳作已不适应当今的“规模效应”,费效比攀高,市场日渐低迷。本大利微,导致参与者愈来愈少,不少艺人渐渐淡出创作舞台,无可奈何地结束艺术生涯。更为严重的是,昔日传人大多年事已高,纷纷谢世,雕花剪纸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危险。抢救这一宝贵遗产,实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遗产保护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遗产,当地政府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把开发孝感雕花剪纸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广泛宣传发动,动员相关部门参与,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其次,深入、系统地开展调查、搜集和研究工作,进行抢救性发掘,建立孝感雕花剪纸陈列室和民间剪纸艺术人才档案库。再次,创造更为宽松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开发;广泛开展“文企联姻”,把雕花剪纸融入企业文化之中。第四,定期举办雕花剪纸艺术节和展览,举办短期培训班,传播剪纸艺术;职业学院、中小学美术课增添孝感雕花剪纸内容,着眼未来,大力培育艺术新人,使这一中华独特的传统艺术后继有人,永久传承,长盛不衰。
孝感雕花剪纸门槛高,关键是工具制造不容易,一般人难以获取。2012年5月8日,孝南区雕花剪纸研究所专门定制了200套工具,将分发给剪纸爱好者,以普及雕花剪纸艺术,发现好苗子,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由于雕花剪纸工具难得,研究所将一一编号登记后,再分发给由各文化站、社区、学校推荐的剪纸爱好者,并传授他们基本技法。一个月后,研究所组织专家回访,鉴定其剪纸作品,若发现有天赋者,将予以重点培养。
孝感雕花剪纸协会有200多个会员,剪纸作品以成套的画册为主,有“单子”的时候就分给各家去做。2000年起,孝感雕花剪纸就开始尝试“产业化之路”,不过除了政府采购做礼品或少量大企业订制宣传册,雕花剪纸还谈不上真正的“产业”。
孝感正在筹建“孝感雕花剪纸有限责任公司”,孝南区政府拟出资30万元作为支持,另外吸纳其他企业资金入股。[1]艺人可以凭技术入股,参与年底分红。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孝南区文化馆获得“孝感雕花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参考文献
- ↑ 非物质文化遗产孝感雕花剪纸,秀丽洒脱的艺术,如今却面临失传!,凉木说社会,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