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無價
《孝心無價 》是著名作家畢淑敏的一篇散文作品。作者在文章開始舉了兩個關於「孝」的例子:一種是求學的苦孩子,一種是離家的遊子,作者並不認可他們的「孝」,由此引發出行孝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話題。作者相信天下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但作者更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時間的流逝,將會帶走行孝的機會。因為人生是短暫的,父母可能在我們想行孝之時已離開人世。
- 中文名
- 孝心無價
- 作 家畢淑敏
- 類 型散文
- 話 題 孝
- 地 區中國
- 主 題 時間的流逝,將會帶走行孝的機會
目錄
作品原文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子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奉獻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期冀的希望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着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個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億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我們父母健在的光陰。[1]
作品賞析
畢淑敏的這篇《孝心無價》從多個方面來論述了愛的真正內在,不僅僅體現了要愛老人,愛自己,還要愛我們的下一代。即是愛老、愛我、愛幼的綜合體現。只有這樣才能將孝心無價真正體現出來與繼續下去。
畢淑敏的散文講的都是生涯中的一些平時的小事,給人的感受像是她在講述一個個有趣的故事,然而她的故事雖普通但不瑣屑,她能將普通化為神奇,於普通仔細中抒寫生涯的真、善、美;抒發平時人絕不平庸的感受。
《孝心無價》運用了排比、頻頻的修辭手法,排比表達了作者勸勉人們盡孝的強烈的情緒,頻頻強調了盡孝並不是什麼難以做到的事情。句子中將盡孝的差別形式加以對舉,告訴人們愛的意義在內容,只要儘自己的所能去做了,建豪宅和獻磚瓦的價值是相等的。[2]
作者簡介
畢淑敏,女,1952年出生於新疆伊寧,中共黨員,中學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 歷任衛生員、助理軍醫、軍醫等。1980年轉業回北京。國家一級作家,北京銅廠主治醫師、衛生所所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研究室專業作家,199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中文系,碩士。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1987年開始共發表作品200餘萬字。198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3]
著有《畢淑敏文集》十二卷,處女作《崑崙殤》(《阿里》)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等,中短篇小說集《女人之約》等,散文集《婚姻鞋》等。曾獲得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崑崙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台灣第16屆 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第17屆聯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另:其人也是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內科主治醫師,註冊心理諮詢師。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