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惠
目錄
人物簡介
著作成果
人物簡介
1964年畢業於天津市中藥學校,工作40年以來,一直從事中藥鑑定工作,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中藥材鑑別經驗,得到全國同行的公認。
1984年至1986年主持了河北省中藥材二級站經營品種質量調查工作。近兩年時間為全省十一個地市藥檢所鑑定中藥材714種,約6000餘批次,發現偽劣藥材111種。中藥材質量調查表,調查內容翔實,曾在全國藥檢所會議上示範展出,使河北省藥品檢驗所藥材標本由約500種劇增至約1500種。撰寫的「全國藥材專業市場概況」,收載於<道地藥和地方標準藥原色圖譜》。負責《河北省中藥飲片炮製規範》編寫的技術指導工作,共收載藥材181個,其中有顯微鑑別的藥材80個,占40%,薄層色譜鑑別的藥材25個,占14%,含量測定的藥材5個,占3%。
繼承人牛小蓮、段吉平、趙曉春,均在河北省藥品檢驗所上作。
著作成果
參加了《藥品經營質量管理手冊》、《現代實用本草》、《中藥鑑別手冊》(第三冊)和《中藥鑑定研究》的部分編寫任務,發表中藥鑑別文章約150餘篇,參加的「澄清中藥砂仁、貫眾等八種混亂品種的研究」,獲國家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學進步二等獎。《清胃黃連丸及芎菊上清丸標準研究》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相關新聞
孫寶惠老師 「微性狀」鑑別中藥材學術經驗總結[1]
隨着中醫藥事業的不斷發展,中藥的使用量越來越大,中藥增重、染色、摻偽等造假手段越來越隱秘,如何迅速準確辨別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真偽優劣是目前基層單位急需解決的問題。孫寶惠老師50年來一直在科研、生產、經營一線從事中藥材質量檢定工作。針對目前中藥材增重、摻偽、染色等現象孫老師將傳統眼看、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中藥鑑別方法延伸到了「微性狀」鑑別的方法,有效提高了中藥鑑別的準確性,大大豐富了中藥性狀鑑別的內容,開啟了河北省「微性狀」中藥鑑別廣泛應用的先河,筆者在跟師學習過程中受益匪淺。
中藥「微性狀」鑑定是藉助儀器觀察中藥材、中藥飲片表面(包括斷面)等肉眼不易察覺的細微性狀特徵並以此作為鑑定依據的一種鑑別方法。是一種介於性狀和顯微鑑定方法之間的另一類鑑別方法,它是藉助體式顯微鏡、放大鏡?掃描儀等儀器觀察中藥材細微的外觀性狀,非常清楚地觀察到表面、斷面的紋理,但它還不能看清楚植物細胞的形態,還是屬於「性狀鑑別」範疇。這是種特殊的性狀鑑定方法,既具有一般性狀鑑定的簡單、易行、迅速的特點,又比其觀察的更為細緻,而且可以避免一般顯微鑑定操作複雜的弊端。孫寶惠老師在實際工作中大量運用這類方法,利用植、動物解剖學知識,主要應用於中藥材、中藥飲片真偽優劣的鑑定。
參考文獻
- ↑ 孫寶惠老師 「微性狀」鑑別中藥材學術經驗總結 作家:朱1971,360圖書館網,2016-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