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孙一奎

目录

人物简介


  孙一奎(1522~1619),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

人物生平

[1]
  孙氏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明•嘉靖、万历间安徽休宁县人。其父业儒,为诸生,几次应试落榜,怏怏而病,终日呻吟。一奎自幼即怨无事亲之术,稍长,遵父嘱往浙江括苍一带经商,遇异人授医术及方书,读而验之,多见奇效,便载归休宁,秉告其父,欲舍贾而事方术,父欣然答应。于是攻读轩歧及诸大家医籍,三年无间寒暑,从汪石山弟子——黟县黄古潭学。“不以丘里自隘”,遂挟方术游庐山、三吴等地,遇有所长,即往请益。壮岁患虚损,百治不愈,经“高手指示轩歧要领”,病起后医兴更增,奋力学习民间各疗法,深入研究医学理论及诸子杂家书,游走公卿间。几30年,治疾多验,晚年名振三吴。著作有《赤水玄珠全集》(包括《赤水玄珠》、《医旨绪余》、《痘疹心印》、《孙文垣医案》)三十七卷。
  孙氏是祁门汪机的再传弟子,学术上有所继承,亦善用人参、黄茂益气;另外,当时对于虚证的治疗,流行使用的是丹溪滋阴降火之法,孙目睹众多被误治者,其本人又患虚损,更深有体会,感到有纠弊之必要,孙氏所治者,多显官富贾,患病以不足为主。同时,宋、明时期,“理学”盛行,各学科、领域都受到影响。“新安”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故乡,受“理学”影响尤深。“理学”是以儒学为主杂以道学的结合体,以《周易》为最高经典。孙氏受到《周易》中阳贵阴贱、阳为阴主的哲学思想影响,加之师承和临证体会,促使其扶阳抑阴温补思想的形成。并引进“理学”太极的观点对命门、三焦等历来有争议的医学由命题进行附发,构成了孙氏独特的学术观点。

医学著述

[2]
  《赤水玄珠》二十八卷,为孙氏积30年之经验,参阅经史92种、方书182种编辑而成。是书按内、伤寒、妇、儿、外科立卷,分22门,每门以病证为题,引各家之说,“专以明证为主”,其辨古今病证名称相混之处,尤为明晰。辨证以寒热虚实表里气血为纲,选方用药切合病证。还记载了孙氏所创温补下元的“壮元汤”、“壮元散”等,反映了孙氏重视温补的学说特点。
  《医旨绪余》二卷,孙氏著辑,其子泰来、明来考订。是书收论文70篇,对基础理论的三焦、包络、命门等有争论的问题作了阐发,其议论张仲景以下历代名医长短,态度持平。反映了孙氏的主要学术观点。
  《痘疹心印》二卷,是孙氏将大量的痘疹方书“节录各家成法,参以鄙意,会而同之”的著作。
  《孙文垣医案》五卷,其中《三吴医案》二卷、《新都医案》二卷、《宜兴医案》一卷,系门人余煌、徐景奇及其子泰来、明来将孙氏治验按先后顺序汇编而成。反映了孙氏的临床辨治特点。

学术特色

[3]
  孙一奎师承刘完素、朱丹溪一脉,受朱丹溪影响最深,加之其所生活的明清时期正值理学盛行,其生活之新安一地是大理学家朱熹的故乡,受朱熹理学思想影响尤深。在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孙氏早期就受到易学思想的熏陶,并将其应用于医学。他受到《周易》中阳贵阴贱,以阳为阴主的哲学思想影响,加之师承丹溪思想和临症的体会,宗《内经》《难经》而博采众长,形成扶阳抑阴温补的思想,并以此阐述了命门、三焦等历来有争议的医学命题,构成了孙氏独特的学术观点,命门、三焦理论成为其医学思想的重点。
  孙氏虽为汪石山的再传弟子,既得汪机之学,不单学习朱氏的“阳有余阴不足论”,又推崇薛己治病必求真阴真阳之本之说,故每于《赤水玄珠》病证条下引薛己之说阐明之,善用人参、黄芪,注重营卫,也以擅长温补为著。孙氏论命门是两肾间的元气,即动气,而这种肾间动气为生命的肇始,是生生不息之根,强调“两肾中间动气,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谓之阳则可,谓之火则不可”并从先后天论述了原气、宗气与呼吸的关系。其三焦相火论,认为三焦无形,而外有其经,其相火为原气的别使,命门为三焦相火之原。
  孙氏认为:“火为造化生息之机,不能不动,第不可以妄动”,故火又有正火、邪火之分。正火是主乎生化的元气,邪火则为有害于元气的贼邪,提示人身之阳气与阴精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故临证中亦十分重视三焦元气的保护和治疗,反对不察具体病情,滥用寒凉,强调“扶阳抑阴”。孙氏将汪机参芪用法与薛己温补下元法有机结合,温阳药与益气药同用。其虽偏温补,但临床中又能将东垣、丹溪、薛己、汪机之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也指出过用辛热等剂的危害,与其命门和三焦理论互相印证。

参考来源

  1. 张玉才. 孙一奎生平、著作及学术思想初探[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6(02):16-19. 
  2. 张玉才. 孙一奎生平、著作及学术思想初探[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6(02):16-19. 
  3. 夏洁楠,徐雯洁,王国为,徐世杰. 孙一奎学术思想源流及虚劳诊治特点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30(05):1387-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