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存在与虚无

存在与虚无》,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著作。萨特(见“辩证理性批判”)著。首次发表于1943年。中译本三联书店于1987年出版,陈宣良等译,杜小真校。中译本约60万字。

目录

内容简介

全书由导言、正文4卷和简短结论组成,分别阐述了存在、虚无、自为和为他等问题。首先,系统阐述了关于存在的现象学思考和本体论证明。从现象学的观点出发,将存在分为两类,即“超现象的存在”与“客观的存在”。超现象的存在即“意识的存在”,客观的存在即“自在的存在”。关于自在的存在提出了3个命题:存在存在、存在是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以强调自在的存在既无空间关系,也无时间关系,是无法言说,绝对偶然的东西。关于意识的存在,首先阐明了其虚无性和意向性。认为意识本身是“虚无”,它不是可以与客观存在相对立的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之否定这一意义上的存在,是作为非存在的存在。意识本身空空如也,一切意识或为对象意识或为自我意识。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别在于自我就是意识,因而意识就是意向。试图通过强调意识之虚无而与贝克莱式的主观唯心主义相区别。认为自在之中没有虚无,虚无是意识与存在的关系,把虚无带给世界的是本身即为虚无化的意识。意识的虚无代表现为意识结构中的三重否定,即意识对外界的否定,意识对自身的否定和意识对自身否定的否定。总之,意识的结构把人展现为自由,人就是自由,自由是不可逃避的,逃避自由不过是“自欺欺人”。认为意识这一虚无化的存在是“自为的存在”。自为是一种没有自身存在基础的存在,是“存在的缺失”,因而它追求存在,创造存在。作为存在之缺失的人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创造着自我,自为处于不断的超越之中。自为的超越也表现为自身含有三种关系,即自为与自我的关系,自为与自在的关系和自为与他人的关系。最后讨论了自在与自为的统一问题。指出作为虚无与自由的自为其存在方式是活动,人通过活动改变对象并将对象占为己有,从而充实自己所缺乏的存在,达到自在与自为的统一。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种统一又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如果人真正把某一对象化为己有,也就是将这一对象完全毁灭,如不将其完全毁灭,则化为己有成为一个不断的过程。所以,自为不可能成为自在,虚无不可能成为存在,人是注定要失败的,人是一种无用的热情。这就是全书的结论。

本书是萨特全部存在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带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它极端强调个体存在的思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工具书的分类

工具书[1]按内容分有综合性的、专科性的;按文种分有中文的,外文的;按编辑体例与功用分有辞书、类书、政书、百科全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地图、名录等[2]

视频

存在与虚无 相关视频

萨特哲学系列:存在与虚无是什么意思?世界真的存在吗?
717.相遇《存在与虚无》(之一)诵读:莉莎

参考文献

  1. 常见的工具书术语,新浪博客,2008-11-29
  2. 工具书有哪些类型,中学生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