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遺計斬王雙
孔明遺計斬王雙,孔明妙算勝孫龐①,耿若長星照一方②。 進退行兵神莫測,陳倉道口斬王雙③。 【釋詞】 ①孫龐:戰國時代的兩位軍事家,孫臏、龐涓的合稱。《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他曾笑孫龐真下愚,若是論
目錄
【原文】
【釋詞】
①孫龐:戰國時代的兩位軍事家,孫臏、龐涓的合稱。《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他曾笑孫龐真下愚,若是論賈馬非英物。」
②耿:光明。《楚辭·離騷》:「耿吾既得此中正。」
③陳倉:古縣名。屬司隸州右扶風郡,故城址在今陝西寶雞東。王雙:魏國勇將。諸葛亮二次北伐退軍時,王雙併力追趕,被魏延派人燒其營寨,乘其措手不及而斬之。
三國詩詞《孔明遺計斬王雙》原文及賞析
【賞析】
諸葛亮二次北伐,令魏延總督前部先鋒,徑奔陳倉道口而來。早在這之前,魏主便與司馬懿商量:「倘蜀兵再來人寇,如之奈何?」懿曰:「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渡陳倉之計。」並薦舉一人郝昭。魏主加封郝昭為鎮西將軍,往陳倉道口,築城守御。當蜀軍探明陳倉道口已築城,深溝高壘,遍排鹿角,十分謹嚴。有人便主張不如棄了此城,從太白嶺鳥道出祁山甚便。但諸葛亮不同意,堅持進兵陳倉。他認為:「陳倉正北是街亭;必得此城,方可進兵。」魏延引兵城下,四面攻之,連日不能克,僅有三千守卒的魏將郝昭卻擋住了蜀漢數萬大軍。諸葛亮自恃兵力多於對方十數倍,笑曰:「量此小城,安能御我!」下令採用各種攻城之術展開激戰,郝昭也施出各種守城之法與之對峙。蜀軍用雲梯,魏軍用火箭射雲梯;蜀軍用衝車,魏軍用石磨砸衝車;蜀軍向城內挖地道,魏軍深掘橫溝以截攔。由於郝昭智勇雙全,指揮得當,蜀軍攻打二十餘日,毫無戰果。這時魏軍大將王雙又前來接應,於是姜維向諸葛亮建議:「陳倉城池堅固,郝昭守御甚密,又得王雙相助,實不可取。」不若改變進攻戰略,棄陳倉,出斜谷,望祁山進發。諸葛亮只得依計,留魏延引軍守住陳倉口。
諸葛亮在斜谷一戰取勝,兵出祁山,魏主大驚,司馬懿卻不以為然。他料到蜀軍搬運糧食的道路,陳倉最方便,但被魏軍所占領。其餘小道,頗為艱難,這樣蜀軍糧草只能維持一個月。只要魏軍堅守諸路關隘,不要出戰。不須一月,蜀軍自退,乘勢追擊,便可獲勝。果然,蜀因糧盡,不得不退軍。諸葛亮說:「今乘魏兵新敗,不敢正視蜀兵,便可出其不意,乘機退去。所憂者但魏延一軍,在陳倉道口拒住王雙,急不能脫身;吾已令人授以密計,教斬王雙,使魏人不敢來追。」魏延依計行事,斬了王雙,安然兵退漢中。「進退行兵神莫測,陳倉道口斬王雙。」這是諸葛亮棋高一籌,但這僅僅是整個戰局中一個小勝。
二次北伐,蜀軍有勝有敗,但總的來說沒有取得成功。這首詩極力維護諸葛亮崇高形象,「孔明妙算勝孫龐,耿若長星照一方。」其實從二次北伐諸葛亮的用兵,可以看出他只循常法,不善用奇。蜀軍出兵陳倉,採取速戰的策略,都是在曹真、司馬懿、郭淮等人的掌握和預料之中,因此使諸葛亮處處不得其便。諸葛亮北伐,始終為秦嶺所阻,運輸糧草不便,必須採取間道奇襲的戰術消滅敵人,而諸葛亮缺乏的正是出奇制勝。
毛宗崗修定《三國演義》時,將這首詩第二句「破魏吞吳定蜀邦」,改為「耿若長星照一方」,還是很有眼力的。「破魏吞吳」不符合諸葛亮為之奮鬥一生的隆中路線:北抗曹操,東和孫權。其次,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各有勝負,談不上「破魏」。第三,北伐之舉耗盡了蜀國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把本來經濟疲弊的蜀國納入連年征戰的軌道,不能一言概之為「定蜀邦」。還是毛宗崗修改後的詩句含蓄,歌頌諸葛亮是蜀國的一顆長星,惠及一方,肯定了他治蜀安邦的歷史功績。[1]
參考來源
- ↑ [https://www.vrrw.net/wx/36633.html 三國詩詞《孔明遺計斬王雙》原文及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