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孔巢父(?-784年),字若翁,唐朝冀(jì)州人。孔如珪(guī)次子,孔岑父之弟,孔子三十七世孫。官至給事中,諡號「忠」。

唐德宗建中年間,孔巢父為朝中大臣。因其足智多謀,善於辭令,且破賊有方,深得朝廷器重。興元元年(784 年),德宗任命孔巢父為宣慰使,前往河北三鎮平亂。建中三年(782年),朔方節度使李懷光曾奉帝旨兵伐田悅。孔巢父說降田悅叛軍後,當年六月,德宗令其招安李懷光等人,後因言語不適宜,不幸被李懷光部眾殺害。巢父死後,朝廷追贈尚書左僕射職。

孔巢父被稱之「知君名宦」。冀州州守林思承《重建儒學碑記》文中稱孔巢父「赫然有聲於斯土」,「少時力學辯博」,頗具乃祖遺風。孔巢父與李白、韓准、張叔明等六位書生墨客,隱居在山東泰安府徂(cú)徠(lài)山腳下,世人稱他們為「竹溪六逸」。[1]

目錄

信息

姓名:孔巢父

字:弱翁

所處時代:中國唐朝

主要成就:「竹溪六逸」之一

出生地:冀州

去世時間:784年

人物簡介

孔巢父(?-784),字弱翁,唐朝大臣,冀州(今冀州市)人,孔子三十七世孫,「竹溪六逸」之一,與李白、杜甫以及皇甫冉等文豪友善,亦有詩文佳作行世,後散失。

孔巢父德才兼備,初被舉薦長安為官。約在天寶六載(747年)辭官歸隱江東(今浙6會稽)。行前,京師好友蔡侯為其設宴餞行,杜甫曾在席間吟詩一首,以贊巢父之才德,題為《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曰:巢父掉頭不肯住,東將入海隨煙霧。詩卷長留天地間,釣竿欲拂珊瑚樹。深山大澤龍蛇遠,春寒野陰風景暮。蓬萊織女回雲車,指點虛無是征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哪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貴何如草頭露。蔡侯靜者意有餘,清夜置酒臨前除。罷琴惆悵月照席,幾歲寄我空中書。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

後來,孔巢父為扶救社稷,再度復出,擔任湖南觀察使。唐德宗建中年間,升至給事中。因其足智多謀,善於辭令,深得朝廷器重,稱為「知君名宦」。

建中二年(781年),鎮州李維岳、淄青李納請求承襲父職,朝廷不允,魏博7州節度使田悅又代二人奏請,德宗仍不答應,田悅一氣之下聯合二李譁變。三鎮之亂致使河北累年戰禍,生靈塗炭。德宗於興元元年(784年)命孔巢父為宣慰使前往平亂。孔巢父置個人安危於度外,冒死趕赴魏博,向田悅力陳順逆之福禍,情理俱備,打動軍心,將士皆願「還為王人」,終使田悅率眾歸降。

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奉命東征途中兵變,叛將朱訛人長安稱帝,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陝西乾縣)。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前往救駕,屢有戰績。但因德宗聽信奸相盧杞讒言,不許李懷光入朝覲見,故使李懷光背主而去,割據一方。孔巢父說降田悅的同年六月,德宗又令其前往招安李懷光。孔巢父再度深入虎穴,捨身為國勸降平叛,不幸為李懷光部眾殺害。死後,朝廷追贈其為尚書左僕射,諡號「忠」。[2]

參考資料

  1. 聖人後裔--孔巢父 冀州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2. 孔巢父 名人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