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傳鐸
孔傳鐸 |
本 名: 孔傳鐸 字: 振路 號: 牖民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日期: 1673年 逝世日期: 1732年 家 族: 孔子的第67世孫 |
孔傳鐸(1673年-1732年):字振路,號牖民。孔子的第67世孫。衍聖公孔毓圻長子。[1]
目錄
簡介
好讀書,通禮樂,工詩詞,精研理學,博求律呂之書,深於樂理。
康熙年間,賜二品冠服。
雍正元年(1724年),襲封衍聖公。二年(1725年),清世宗幸學,召孔傳鐸陪祀。六月,孔廟火災,率族人素服哭三日。清世宗派人祭告,傳旨慰問,撥款重建。八年(1730年),孔廟重建竣工。九年(1731年),世宗又命修繕孔林,工程於次年完成。復開館,輯《闕里盛典》。著有《安懷堂文集》、《申椒集》、《盟鷗集》等書,計18種,105卷。
魯侯到今日,不知幾千年。
宗社凡幾易,城郭亦幾遷。
如何一曲水,獨在城南偏。
昔人采芹藻,今人來種蓮。
相彼蓮與芹,同一水上鮮。
披襟歌魯頌,物色固依然。
千乘時戾止,車馬何駢闐。
嘉彼德音昭,因之遺澤傳。
咄哉靈光殿,漠漠生荒煙。
重刊先世北海集有述
曹瞞柄漢政,劉氏頹三綱。
豈無名流士,大雅皆淪亡。
遐哉管幼安,皂帽去遼陽。
咄嗟華子魚,末節何倡狂。
其餘建安子,仁義志久荒。
草檄愈頭風,借面以弔喪。
碌碌何足數,誰為聲價昂。
列祖北海公,風厲不可當。
矯世敦古道,獨論盛孝章。
觀其友禰生,抱負豈尋常。
裸衣罵廣座,撾鼓聲悲涼。
非公孰具眼,彼此相激揚。
瞞也狐鼠儔,公真威鳳翔。
當其未遇害,漢祚固無傷。
曹孔不兩立,薰蕕互相妨。
惜呼時不遇,盡室竟罹殃。
太阿雖屈折,不失為至剛。
三復此遺編,使我增慨慷。
斯文在異姓,固當為表彰。
況乃先世賢,遺琴猶在堂。
梓之附家乘,用戒永珍藏。
望繹山
薄暮驅車過魯台,鳧山青遠繹山來。
地余碑勒秦皇篆,天借桐為禹貢材。
萬石玲瓏堆洞壑,一松夭矯託雲雷。
無由駐馬探奇勝,滿眼征塵首重回。
泮水
孔傳鐸〔清代〕
魯侯到今日,不知幾千年。宗社凡幾易,城郭亦幾遷。
如何一曲水,獨在城南偏。昔人采芹藻,今人來種蓮。
相彼蓮與芹,同一水上鮮。披襟歌《魯頌》,物色固依然。
千乘時戾止,車馬何駢闐。嘉彼德音昭,因之遺澤傳。
咄哉靈光殿,漠漠生荒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