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子云山,位於犍為縣城南10公里處,孝姑鎮境內,聳立於岷江岸邊,綿延近4公里,總面積8平方公里。此山因西漢大儒揚雄(字子云)曾遊學寓居而得名。宋宣和間,邵伯溫官蜀轉運,自洛陽遷居蜀地,初亦寓此。子云山全山由系列山峰簇擁而成,大小山峰共88座。弧形主峰座西向東,面江而立,海拔479.9米,登臨子云山峰頂,孝姑古鎮盡收眼底。山頂有3道長500米左右的山樑分別延往北、南、西北三方,成三角鼎立之勢,四周全是朱紅色的丹霞絕壁。子云山因其險峻而被歷代兵家和民間保安所重視。全山四周清代以來先後共築有6道寨門用於保一方平安。子云山主峰的青龍嘴、白虎嘴和西北口各一道,現僅存微跡,其中青龍嘴還築有300多米長的戰壕一條。

中文名稱 子云山

地理位置 四川省犍為縣孝姑鎮

長 度 4公里

主 峰 子云山

海 拔 479.9米

目錄

概述

子云山,位於犍為縣城南10公里處,孝姑鎮境內,聳立於岷江岸邊,綿延近4公里,總面積8平方公里[1] 。此山因西漢大儒揚雄(字子云)曾遊學寓居而得名[2] 。邵伯溫官蜀轉運,自洛陽遷居蜀地,初亦寓此。 子云山全山由系列山峰簇擁而成,大小山峰共88座。弧形主峰座西向東,面江而立,海拔479.9米,登臨子云山峰頂,孝姑古鎮盡收眼底。山頂有3道長500米左右的山樑分別延往北、南、西北三方,成三角鼎立之勢,四周全是朱紅色的丹霞絕壁。子云山因其險峻而被歷代兵家和民間保安所重視。全山四周清代以來先後共築有6道寨門用於保一方平安。子云山主峰的青龍嘴、白虎嘴和西北口各一道,現僅存微跡,其中青龍嘴還築有300多米長的戰壕一條。 [1] 子云山上建有子云亭、子云洞、子云城,形成了子云仙境和雲亭曉煙,並最終成為犍為八景的一部分。至今在子云山觀音岩江邊的紅岩上仍然留存着「雲亭曉煙」刻字。

歷史遺蹟

子云城:一作紫雲城。1243年,南宋四川安撫制置史余玠在子云山主峰據險築城,與樂山凌雲山上的三龜九頂城首尾呼應,子云城據險而建,在北口、南口和西北口各築城門一道。於1252年的嘉定大戰中,將蒙軍驍將汪德臣率領的蒙古大軍逐出川中。今不復存,僅存遺蹟。 紫雲仙:刻像在一處草木不生,裸露着紫紅的岩石絕壁上。遙望半壁處,可見一尊約兩米高的人物塑像,其頭頂有「紫雲仙」(疑誤)三個醒目大字。這是近代人們稱揚雄為「子云仙」而自髮雕刻的。 子云洞:子云洞是在這懸崖絕壁上人工掘成的山洞。據清嘉慶《犍為縣誌》載:子云山「在縣南二十五里,漢揚雄嘗徙居於此。山腹有子云洞。其巔有池。」宋代犍為縣一位叫王叔倫的儒士,效仿揚雄隱居子云山,並在子云洞內留下一副對聯:「大儒不文,下筆動九天風雨;大將不武,揮戈掃萬里煙塵。」犍為文廟裡,揚雄曾被列為配享孔子的先賢先儒之一。 水月寺:在水月寺建寺之前,該處是建於明代成化年間的一家書院,書院名曰子云書院。是當時犍為頗有名氣的四大書院。水月寺建於清初、近幾年在原址重建,紅牆黃瓦,香煙繚繞,背倚一座綠樹蔥籠的饅頭狀山包。聞名犍為的「雲亭湖燈」景觀,則源於逢年過節,水月寺大紅燈籠高掛,山頂的燈光映在岷江江面所致。 子云亭:子云亭位於水月寺側,高三層,每層高近兩丈,六角飛檐,木柱筒瓦。每層有帶木凳的欄杆,既作安全護欄,又供遊人歇足觀景。「子云亭」匾牌懸於底層門楣,頂層則塑揚雄坐像一尊,高約2米。揚雄身穿長袍,鬍鬚一尺多長,面向岷江。在塑像側,則是清代名儒趙熙慕名前來拜謁時的題詩:「先生去此幾多時,不見煙雲只見痴。恨我不成生已晚,空勞載酒自嘆息。」1954年,子云亭被整體拆毀,粗大的木柱,被木匠改成木料後,抵交公糧。今僅剩遺址。 雲亭曉煙:站在子云亭遺址四下望去,子云山80多座山峰奔來眼底,岷江如蛟龍,不見首尾。聞名犍為的「雲亭曉煙」奇特景觀,便只有在子云亭上才能一覽。 清代嘉慶年間的犍為縣令王夢庚,在距江面約10多米高的當地人稱觀音岩的崖壁上,題寫了「雲亭曉煙」四個陰刻大字,每字長寬近1米。至今尚存,為古犍為八之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