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坦·休·奥登
威斯坦·休·奥登Wystan Hugh Auden,(1907年2月21日-1973年9月29日)出生于英国约克。
奥登是20世纪的主要文学影响者。曾任牛津大学诗歌教授。
奥登的诗,如变色龙一般能以任何诗句形式写诗,他此举闻名于世。
1948年,普利策奖得主。
目录
早期
奥登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他在童年时代就随父母移居伯明翰,并在牛津大学基督堂接受教育。小时候,他受到托马斯·哈迪(Thomas Hardy)和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以及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杰拉德·曼利·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和古英语诗句的诗歌的影响。
在牛津大学,他作为诗人的早熟便是显而易见的,他与两位作家斯蒂芬·斯潘德和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结成了终身友谊。
1928年,从牛津大学毕业,同年,他的诗集《诗集》以私人出资的方式出版。
职业成功
1930年,在TS艾略特(TS Eliot)的帮助下,奥登(Auden)出版了另一本同名的诗集(Poems),其中包含了不同的内容。该系列的成功使他成为20世纪文学界的主要影响者之一。
从那时起,他就以其无与伦比的技术技巧和几乎以每一种可以想像的诗歌形式写诗的能力而受到赞誉。他机智非凡,经常模仿其他诗人的写作风格,例如狄金森,WB叶芝和亨利·詹姆斯。
1930年代后半期的诗歌反映了他到政治上受摧残的国家的旅程。他根据1936年至1939年该国内战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备受赞誉的西班牙文选。
变色龙般的写作能力
奥登因其变色龙般的写作能力而备受赞誉,他将流行文化,时事和白话纳入他的作品;而且他的才智广泛,从众多文学,艺术形式,社会和政治理论以及科学和技术信息中轻松汲取了灵感。几乎可以以每种诗歌形式写作。他的作品影响了有抱负的诗人,流行文化和乡土语言。他在《方和长方形:散文》(根据洛克伍德纪念图书馆 (1948年)的《现代诗歌》集 》中说:“首先,诗人是一个热爱语言的人。”
移居美国后,奥登的作品从政治影响力转向显示更多宗教和精神主题。在美国发行的另一本专辑《另一个时代》以他许多最受欢迎的诗歌为特色,包括1939年9月1日《美术博物馆》。
1948年,他的诗作《焦虑时代》(Age of Anxiety)获得普利策奖。尽管奥登以诗歌闻名,但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和作家。
获奖
博林根诗歌奖。
美国图书奖和美国文学勋章。
普利策奖。
作品
威斯坦·休·奥登[1]
1939年9月1日
我坐在第五十二大街的一家下等酒吧里
犹豫不决,忧心忡忡
那些聪明的希望吐出这虚伪堕落的十年:
愤怒与恐惧的电波周旋于地球上光明与变暗的土地之间,
扰乱我们的私人生活;
死亡那不便言及的气味侵犯著九月的夜晚。
精湛的知识可以 揭示这整场侵犯
从路德至今
它把一种文化逼得疯狂,
看看发生在林茨的事,
多么巨大的心像造就了一个精神变态的神:
我和公众都知道
所有的学童在学习什么
对他们施以邪恶
他们就报以邪恶。
流亡的修昔底德清楚
一次演讲所能道出的关于民主的一切,
以及独裁者的所为,
面对一座毫无知觉的坟墓
他们讲述陈词滥调;
他在著作中分析的一切,
被撵走的启蒙运动,
习惯性疼痛,
的管理以及忧伤,
我们必须再度忍受。
在中立的空气中
盲目的摩天大楼用它们完满的高度宣告集体人的力量,
每种语言都倾吐出无效的富于竞争的借口:
有谁能长久活在 一个欢愉的梦里;
在镜子外面他们凝视,
帝国主义的面孔和国际性罪孽。
吧台周围的张张面孔
粘住他们寻常的一天:
灯不能熄灭,
音乐必须一直演奏,
所有的常规共同谋划
让这个堡垒采用家里的家具;
以免我们得知置身何处,
迷失在鬼魂出没的树林,
孩子们从未幸福或快乐
他们害怕黑夜。
权威人物呼出的最强劲的军事垃圾
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粗暴:
疯子尼金斯基所写的
关于迪亚吉列夫的一切
就像出自正常人的内心;
因为每个男人和女人
骨子里繁衍的谬误
求著无法获得之物,
并非普遍的爱
而是孤身一人被爱。
从保守的黑暗
进入伦理生活
密集的乘客们来了,
重复著早上的誓言:
“我将忠诚于妻子,
我将更专注地工作,”
无能的统治者醒来
继续他们的强制性游戏:
此时谁能让他们解脱,
谁能让聋子恢复听觉,
谁能为哑巴代言?
我所占有的只有声音
用来拆解折叠的谎言,
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头脑中浪漫的谎言
以及其建筑高耸入云的
权威者的谎言;
没有任何事物如同这个国家
没有任何人单独存在;
饥饿让公民或警察别无选择
我们必须相爱或者死去。
夜晚毫无设防
我们的世界在昏睡,
然而,在正义互换信息之处
讥讽的灯光在闪动
点缀著各处:
也许,我就像它们一样,
由爱和尘土构成,
被同样的虚无与绝望围攻,
放射出一束坚定的光芒。[2]
个人生活
1935年,奥登与德国小说家托马斯·曼(Thomas Mann)的女儿埃里卡·曼(Erika Mann)结婚。婚礼并没有持久,因为这是她获得英国公民身份并逃离德国纳粹的便利婚姻。
喜爱旅行的奥登曾访问过德国,冰岛和中国。奥登的中国之旅正逢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他与其同伴小说家克里斯多福·依修伍德合著了《战地行》一书。
他的旅行为他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的诗歌经常从字面上或隐喻上叙述那段旅程地所闻或追求。
1939年,移居美国。在池塘的这一侧,他遇到了他的另一个真正的呼唤-他的终身伴侣,诗人切斯特·卡尔曼。奥登最终成为美国公民。
1972年,随著身体的衰弱,离开美国,回到了牛津。他在奥地利拥有一所房子,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1973年9月2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