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鑲
姜鑲 |
本名: 姜瓖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主要成就: 姜瓖大同反正 擔任職務: 大同總兵 |
姜瓖(?-1649年),陝西延川縣人,明末清初將領,榆林總兵官姜讓之弟。
初仕明朝,拜鎮朔將軍、大同總兵官。崇禎十七年(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克太原後,投降大順政權。不久,歸順大清,跟隨阿濟格攻打山西、陝西地區,封為統攝宣化、大同諸鎮兵馬的將軍。不滿清朝統治者崇滿歧漢政策,尤其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反清之後,大清對手握軍權的漢軍將領猜忌加深,擔心朝廷對自己不利,內心不安。
順治六年(1649年),趁着大同徵集糧草,引發百姓怨聲,自稱大將軍,歸順南明永曆政權,占據大同起兵反清,史稱"戊子之變"。受到清軍鎮壓,終為部將楊振威所殺。[1]
目錄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姜瓖是陝西延川縣人。 據《朔州志》載,姜家世代皆明將,長兄姜讓是陝西榆林總兵,弟姜瑄為山西陽和副總兵。姜瓖任鎮朔將軍印大同總兵官。
投靠大順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自率主力進破汾州(今汾陽),分向潞安(今長治縣)、河曲、靜樂、遂長驅太原陷之,然後北向大同。李自成攻寧武,總兵周遇吉堅城固守,兩日後城破周遇吉被殺。此時姜瓖秘密派人送上降表,李自成大喜過望,馬上打點軍隊,越雁門,占朔州,直向大同。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十九日,起義軍開到大同城周圍。姜瓖歸順,李自成意欲殺之。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克太原,投降大順政權。據《甲申傳信錄》記載:"闖軍遂入城,定之。綁姜瓖至,定其叛國之罪,欲斬之,奉闖將張天琳勸釋,未戮"。在張天琳的幫助下,放了姜瓖一條生路。李自成對姜瓖心懷戒心,三月六日離開大同時留下張天琳、柯天相、張黑臉掌控大同,而姜瓖雖然仍被封為總兵,但已無大權。
投靠大清
李自成敗出北京,姜瓖生變。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清將恭順侯吳惟華率兵進攻大同,六月初六日,他率親信撲向帥府將起義軍將大順軍守將柯天相和張天琳殺死。就在姜瓖撲殺起義軍首領的時候,清軍派出恭順侯吳惟華進攻山西,於五月十日兵臨大同,姜瓖投降清英親王阿濟格,仍舊委以總兵職務。
順治二年(1645年)七月他被叫到北京,由大學士剛林秉承攝政王多爾袞的意旨進行質訊,指責他順治元年六月初八日上表歸順清廷,七月間卻用明朝崇禎年號發給文武官員札符,又擁戴明朝宗室棗強王,"此罪不小"。姜瓖跪在地上解釋清兵入關之初人心未定,不得不採取一些權宜之計,"原不敢有二心"。剛林又無中生有地斥責他"去年冬英王西征路出大同,你心生疑慮"。最後,才宣布:"今大清恩寬,王上令旨許功罪相准,往事並不追究。着你仍鎮大同,洗心滌慮,竭力盡心,以報國家大恩。"姜瓖自以為不費清朝一兵一卒,把大同地區拱手獻給了清廷,接着又在陝西榆林擊敗大順軍,不僅功高無賞,反而備受猜疑。他一肚子怨氣,但又不得不"叩頭謝恩" 。這以後的三年裡,清廷對陝南、四川用兵,曾多次徵發山西的人力、物力,加重了官民的負擔。 1647年(順治四年)三月,清廷下令"在京官員三品以上,在外官員總督、巡撫、總兵"各"送親子一人入朝侍衛,以習滿洲禮儀,察試才能,授以任使"。這顯然具有人質的用意。姜瓖接到兵部傳旨後不敢怠慢,把長子姜之升送往北京 。
1648年(順治五年)十一月,蒙古喀爾喀部二楚虎爾犯邊。清攝政王多爾袞召集諸王、大臣會議,決定派英親王阿濟格、端重親王博洛、承澤郡王碩塞、多羅郡王瓦克達等領兵戍守大同,加強這一地區的防務。
戊子之變
姜瓖降清後,雖然仍舊委以總兵職務,但軍權在清將吳惟華手中,並由英親王阿濟格坐鎮。清廷對姜瓖弟兄始終不予理會,姜瓖依然仍舊沒有大權。英親王阿濟格是努爾哈赤第十二子,他坐鎮大同,藉口大同漢人拒絕剃頭梳辮,便濫殺無辜,為官不仁。意大利馬丁諾《韃靼戰紀》中記載:"大同女人被譽為是中國最美麗女人,八王(阿濟格)及其隨人任意姦淫婦女。一個有身份的新娘被他們從轎中搶走,姜瓖親自找他們要人,被攆打了出來。姜瓖不能再忍,勃然大怒,誓用韃靼的血來洗刷恥辱,立即率親兵到他府上見人就殺。嚇的阿濟格從城牆逃走了"。
順治五年冬,姜瓖得知多鐸病故、多爾袞染病,十二月初三日(1649年1月)於大同起義歸大明,姜瓖率眾,自稱大將軍,舉起抗清大旗。此年(1649年)是戊子年,故稱"戊子之變"。
耿焞逃往陽和,家屬被姜瓖處死。姜瓖連陷旁近府縣,富喀禪遣諸將根特、杜敏赴援 ,其附近十一城皆起義,以割辮為標誌 ,遵用永曆正朔 。多爾袞得知消息,派遣阿濟格載紅衣大炮急赴大同,初四日到達大同城下 ,進行圍剿,一方面又對姜瓖進行勸降,宣布若能悔罪歸誠,仍將"照舊恩養" 。多爾袞見招降無效,加派端重親王博洛、承澤親王碩塞、多羅親王滿達海,連同阿濟格繼續作戰。順治六年六月,清軍攻克了山西部分州縣,阿濟格圍困大同數月,大同城內已經食盡,"兵民飢餓,死亡殆盡,余兵無幾",守將楊振威等人於10月斬殺姜瓖及其兄弟首級,獻城投降。阿濟格入城,恨城內兵民固守,下令屠城,除楊振威的官兵家屬外,"官吏兵民盡行誅之","隳其城睥睨五尺",鄰近各府、縣等地區亦遭屠戮,史稱"大同之屠"。山西戰事陸續平息。
主要成就
擁明自立
由於他在起兵叛亂奪得大同的時候並不了解清廷有入主中原的意圖,擁立了一個名叫朱鼎珊的明朝宗室(代藩棗強王后裔)"以續先帝之祀",被清廷斥為"大不合理" 。
鎮壓民變
七月十五日,姜瓖不得不上疏請求原諒自己"不學無術之罪",並且要求"解臣兵柄,另選賢能",讓自己"休息田間,從此有生之日皆歌詠太平之年矣" 。清攝政王多爾袞一面讓他繼續充當大同總兵,一面警告他"洗心易慮","倘仍前不悛,越分干預,國有定法,毋自取戾" 。這年十月,他奉命抽調大同地區的精銳兵馬跟隨英親王阿濟格西征,在鎮壓陝北大順軍高一功等部時頗為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