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姚新中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姚新中,1957年2月生,河南駐馬店人,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國家外專局高層次文教專家;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外國專家局高級文教專家。1991年起歷任英國威爾士大學研究員,講師,高級講師,副教授(Reader),教授(2002),併兼任宗教與神學系主任(1999-2002),1998年擔任劍橋大學Clare Hall學院終身成員(Life Member),2004年擔任英國牛津大學The Ramsay Research Centre高級研究員,2008年起任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並創建中國研究院。2013年至2018年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2],現為該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茶道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3]。曾入選國家外專局高層次文教專家(2011)、國家級領軍人才(2012),曾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7年)、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8年)[4]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

外文名 ----Xinzhong Yao

出生地點----河南省駐馬店市

出生日期----1957年2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入選《世界名人錄》[5]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英國威爾士大學

職 稱 ---- 教授

目錄

1學術簡歷 2主要成就 3學術科研 4主要觀點

學術簡歷

1978—1988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相繼獲得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5年7月留校任教,歷任哲學系助教、講師、倫理學教研室副主任、黨支部書記,1988年9月獲北京市高教系統先進工作者;1990—1991年受英國文化委員會資助,前往英國肯特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1991年開始在英國威爾士大學(卡迪夫和蘭彼得)擔任研究員,並先後成為講師(1994)、高級講師(1997)、准教授(Reader 1999)、倫理學與宗教學教授(2001),並擔任該校神學與宗教研究系副主任、主任(1997—2002),學術委員會主任;1998年當選英國劍橋大學Clare Hall學院終身成員,併入選英國皇家人文藝術學會(FASR);1999年當選香港孔子學院永遠名譽院長;1999年受聘為中國人民大學兼職教授、兼職博導;2002年入選英國皇家亞洲學會(FRAS);2002-2007年入選湖南省「芙蓉學者」、湖南師範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兼職);2003年入選《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2004—2007年任牛津大學伊安•拉姆賽(Ian Ramsey Centre)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2008—2014年任倫敦國王學院宗教與倫理學教授,創建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並擔任院長;2010年受聘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偉倫特聘教授」(兼職);2012年,受聘東南大學兼職教授,入選中國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2013年入選國家外國專家局「海外高層次文教專家」,同年9月受聘於中國人民大學擔任倫理學教授;2013.9-2017.12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其間與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學院合作創辦PPE專業,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17);2018.1-2018.5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訪問教授。

主要成就

國際兼職

1998年入選英國皇家人文藝術學會(Fellow of Royal Society of Arts)


1999年當選為香港孔子學院(Confucian Academy of Hong Kong)永遠名譽院長之一

2001年入選英國高校傑出人士,受到當時英國首相托尼·布萊爾和夫人的接見

2002年入選英國皇家亞洲學會(Fellow of Royal Asiatic Society)

2003年始入選《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受到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的接見

國內兼職

東南大學講座教授 ,湖南省"芙蓉學者計劃"首批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偉倫特聘教授 ,北京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世界倫理中心副主任。

學術科研

中國哲學雜誌季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副主編

中國哲學前沿(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副主編

在比較倫理學,宗教社會學,儒學,中國宗教等領域出版獨著或合著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5部,在國際和國內一級學術雜誌上發表中英文論文近百篇

 姚新中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主要著作

Confucian Studies-Critical Concepts in Asian Philosophy, co-edited (with Wei-ming Tu),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volumes 1-4, 2010 (pp. i-xxviii, 1-1640).

Chinese Religion-A Contextual Approach, co-authored with Yanxia Zhao, London: Continuum, 2010 (pp. i-xvi, 1-224).

Religious Experi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with Paul Badham), Cardiff: University of Wales Press, 2007 (xvi + 266 pp).

Wisdom in Early Confucianism and Judaism, England: Ashgate, 2006, (xvi + 239 pp).

Encyclopaedia of Confucianism, pp. 1-960, i-xx, editor and co-author, London: Routledge, Curzon,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Confucianism, i-xx, pp. 1-34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El confucianismo, Madri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 2001.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Jen and Agape, First Edition (hardback), Sussex Academic Press, 1996 (viii + 263 pp); Second edition (paperback), Sussex Academic Press, 1997 (272 pp)

部分論文

'Way, Virtue, and Practical Skills in theAnalects--A Reconstruction of Confucius' Ethical Discourse', forthcoming in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Volume 39 (March 2012), Volume 1.

'Compassion in theLotus Sūtraand Benevolent Love in theAnalects– A Reflection from the Confucian Perspective', with Qun Dong, inBuddhist Studies Review, Journal of the UK Association for Buddhist Studies, Volume 28, Number 2 (2011), pp.171-186.

'The Confucian Self and Experiential Spirituality', in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Vol. 8, No. 3 (2008), pp.393-406.

'Resources for Reconciliation in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inConflict and Reconciliation-The Contribution of Religions, ed. by John W. Bowker, Toronto: The Key Publishing House, 2008, pp. 174-207.

'The Confucian Self and Experiential Spirituality', in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Vol. 8, No. 3 (2008), pp 393-406

'Belief and Practice in Urban China 1995-2005',Journal of Contemporary Religion, Vol. 22, No. 2, May 2007, pp 169-185

'Relig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Modern Believing, Vol. 2, 2006, pp 44-60

'From What is Below to What is Above: A Confucian Discourse on Wisdom',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 33, No. 3, 2006, pp 319-321, 349-363

'Knowledge and Interpretation - A Hermeneutical Study of Wisdom',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No. 2, 2005

'Conflict, Peace and Ethical Solutions - A Confucian Perspective on War',The Sungkyu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Seoul, South Korea) 2004, August, pp 89-111

'Chinese Thought', inNew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Editor in Chief : Maryanne Cline Horowitz,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2004

'Harmony of Yin and Yang: Cosmology and Sexuality in Daoism', inSexuality and the World's Religions, eds David W. Machacek and Melissa M. Wilcox,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 ABC-Clio, 2003, pp 65-99

'Who is a Confucian Today?--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Issues Concerning Confucian Identity in Modern times',Journal of Contemporary Religion, Vol. 16, No. 3, 2001, pp 313-328

'Chinese Religions' in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Relig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 110-143

'Confucian Christ: A Chinese Image of Christianity', in Werner Ustorf & Toshiko Murayama (eds.),Identity and Marginality: Rethinking Christianity in North East Asia, Frankfurt am Main: Peter Lang, 2000, pp 27-41

'Confucianism and its Modern Values',Journal of Beliefs and Values, Vol. 20, No. 1, 1999, pp 3

主要觀點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功不可沒。"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成為以哲學語言表達的改革號角。改革的哲學與哲學的改革相伴而行,改革開放為哲學研究提供了廣闊的學術空間。人大哲學學者們審視和反思現實問題,探討實踐哲學、價值哲學、主體性哲學、人的哲學;他們以開放的胸懷面向世界,充分吸納世界文明成果,重視外國哲學的譯介和研究;他們尊重歷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求思想資源,深入開掘傳統學術典籍中的哲學思想。

新世紀以來,人大哲學學者在教學與研究中力求體現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和大眾需求,關注哲學和哲學史的基礎性問題,探討政治哲學、文化哲學、經濟哲學、管理哲學、科學哲學,重視哲學研究的問題意識,強調哲學致思的學術品格。他們以哲學的方式反思時代,促進科學認識與價值目標的結合,提升理論研究的現實維度,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

在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的哲學發展進程中,始終可以看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系)的學術群像,始終可以讀到人大哲學學者的學術論著。人大哲學學者秉持改革精神,履行時代使命,反思時代問題,提升民族精神,培育哲學新秀,為社會的和諧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思想支持。我們相信,與時俱進的人大哲學學者將在未來的歲月譜寫更具魅力的思想華章。我們衷心祝願,在中國人民大學向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邁進過程中,在廣大教職員工的努力下,在廣大院友、系友的關懷下,人大哲學院更上一層樓,為促進祖國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做出新的貢獻!

視頻

姚新中:讓「有靈氣」的江南文化走向世界---- 2019-10-30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