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是北宋時期曹組創作的一首詞,主要寫的是詞人睡起前後的所見所聞。

這首詞看似在寫無聊意緒,但詞人由「動」生「情」,表明他心中所期待的,或許是在等着一位女子的到來,但詞人點到為止,並不說破,就顯得言盡而意無窮,其中意味妙不勝收。這首詞借景抒發了詞人百般無聊,孤寂惆悵之情。

目錄

如夢令①門外綠陰千頃

門外綠陰千頃②,兩兩黃鸝③相應。睡起不勝情④,行到碧梧⑤金井⑥。人靜,人靜。風動一庭⑦花影⑧。

注釋譯文

①如夢令:詞牌名。後唐莊宗李存勖創製,名為《憶仙姿》,因嫌其名不雅,因此詞中有「如夢、如夢」疊句,故改稱《如夢令》。

②千頃:形容極其廣闊。

③黃鸝(lí):即黃鶯。

④不勝情:感情承受不了。勝:堪,忍受

⑤碧(bì)梧(wú):碧綠的梧桐樹。

⑥金井:古代宮中多以金色雕飾井欄叫金井。

⑦庭(tíng):是庭院的意思。

⑧花影:花的影子。

白話譯文

門外綠蔭灑地千頃,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樹上相互應和着啼個不停。我從床上起來,卻又覺得難為情,便獨自來到佇立着一棵青桐的水井旁邊。我靜悄悄的,靜悄悄的。突然風一吹,滿庭院的花影在風中搖曳。

創作背景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寫於北宋時期。當時詞人剛剛睡醒後,看見了門外千頃綠蔭和成雙成對的黃鸝這一幅動靜結合,相映成趣的畫面,觸發了詞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首詞。

關於本詞的作者,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曹組所作,另一種則認為是秦觀所作,且末旬應為「風弄一枝花影」。現在很多學者認為,「風弄一枝花影」在意境上不如「風動一庭花影」,不像出自秦觀手筆,因此後一種說法很可能是誤記。

作品鑑賞

這首詞中,「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過去有人將此句解釋成詞人先醒過來看到千頃綠蔭,再聽到樹間黃鸝嬌聲啼鳴,兩兩應和。今天的學者認為這種解釋不夠精準。從後一句「睡起不勝情」來看,詞人應是先在睡夢中聞鳥聲,被黃鸝的啾啾鳴啼驚醒,隨後才向門外張望,看見綠蔭綿延的景象。之所以「不勝情」,是因為他被雙鳥和鳴的聲音驚醒,隨後驚覺自己的孤寂,為了排遣憂懷,他走出門去,「行到碧梧金井」。

「碧梧」和「金井」是庭院中的景物,梧桐尚是碧綠的,這一描寫呼應上句的「綠陰」。整個庭院中,除了黃鸝的啁啾,再無半點聲響,詞人雖漫步至碧梧之下、金井之畔,卻只感覺到「人靜,人靜」,周身的環境已是一片幽寂,更兼身邊無人,故日「人靜」,這就越發突顯出詞人的孤獨。

在一片寂靜中,詞人正黯然神傷,忽然「風動一庭花影」,更覺此情備幽,難以自勝。詞人先嘆「人靜」,再見「風動花影」,以為是有人到來,細看卻發現不是。所謂的「風動一庭花影」,是用以動襯靜的手法,鮮明地表現出詞人在幽寂的環境中「睡起不勝情」的愁情思緒。

這首詞寫靜境極有韻味:門外千頃綠陰中只有黃鸝相應之聲;碧梧金井畔只有風弄花影。而這些都是閨中人睡起後步出庭院時的所見所聞,背後透露出的是閨中人輕微的寂寞之感。

作者簡介

曹組,北宋詞人。生卒年不詳。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一說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官睿思殿應制,因占對才敏,深得宋徽宗寵幸,奉詔作《艮岳百詠》詩。約於徽宗末年去世。存詞36首。曹組的詞以"側艷"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淺薄無聊者紛紛仿效。但在南宋初卻受到有識者的批評,甚至鄙棄。一些詞描寫其羈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頗為深遠,無論手法、情韻,都與柳永詞有繼承關係。[1]

參考來源